三国时军阀混战三国鼎立,为啥没有外族入侵中原?边境是谁在镇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东汉晚期并非没有外敌,在西边的陇西郡及凉州一带,东汉与羌人的战争持续了上百年,此外还有氐人时不时参与,羌人与氐人时叛时降,始终无法根治,直到三国时期仍然有羌人和氐人参与内乱。在西边的并州一带,是依附于东汉的南匈奴居住之地,南匈奴单于之子于夫罗参与了东汉末年的战争。

在东北的辽东方向,生活着游牧民族乌桓人,他们与东汉的关系也是时叛时降,时不时骚扰一下东汉的边境。在北方的右北平郡以东地区,这里是鲜卑人的地盘,鲜卑首领檀石槐曾经短暂统一了鲜卑各部,并与东汉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直到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后,鲜卑再次陷入分裂状态,鲜卑对于东汉的边境骚扰才稍微停止。

事实上,东汉末年的边境并不太平,羌人、南匈奴、鲜卑、乌桓各部与东汉的关系都是时叛时降,当历史进入三国时期更是如此。

广义的三国是从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之后董卓作乱开始算的,一直到公元280年西晋灭亡东吴政权统一天下为止,这一段时间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时间未统一的乱世。

一、羌人与氐人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羌人北宫伯玉响应黄巾起义,起兵反叛东汉,并联合了边章、韩遂等人一起,边章、韩遂原本是东汉凉州地方官吏,在北宫伯玉的胁迫之下,由东汉政府军摇身一变成为叛军,叛军中有为数不少的羌人与氐人,还有汉人,此次叛乱规模浩大,叛军集结了十万兵力,攻打东汉的三辅一带,四处劫掠。

直到185年东汉平定了黄巾起义后,才腾出手来,由皇甫嵩、董卓等人率军讨伐,但在持续两年的战争中,东汉没有平定叛军,直到187年叛军起了内讧,韩遂杀死了北宫伯玉与边章继续作乱,之后汉阳人王国、马腾又与韩遂联合攻打东汉。

结果叛军再次发生内讧,韩遂、马腾杀王国,与此同时,东汉政府军击败了韩遂、马腾,韩遂、马腾在一系列内讧与外战中势力衰弱了,割据凉州自立。从184年到184年的凉州及三辅叛乱原本就是羌人挑起来的,但数次争斗中,羌人逐渐失去领导权,变成了以韩遂、马腾为首的汉人割据势力,两人与羌人和氐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公元211年,曹操势力进入关中,与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十部军阀混战,马超、韩遂战败逃走,不久,马超在百顷氐王杨千万与兴国氐王阿贵的支持下,再次集结兵力与曹操部将作战,马超再次被击败,逃到汉中投靠了张鲁,从此马超退出了凉州与关中。

马超投靠刘备后,在汉中之战,还策动氐人部族雷定七部合计一万余人响应刘备,与曹操为敌,而一部族阴平氐王强端则斩杀了刘备手下将领吴兰,投靠了曹操,氐人参与了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战争,这是因为战争在氐人地盘的附近作战,他们都是被动应付的。

在西边,不管是羌人也好,氐人也罢,虽然参与三国时期的战争,但是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势力,也没有对三国时期的魏、蜀边境有过攻击,他们名义上是臣服于魏、蜀的,整体处于各不相干的状态,这是因为曹魏与蜀汉有着强大的实力控制边境地区,威慑外族。

对于曹魏来说,控制关中与凉州后,负责整个西部军区的将领是夏侯渊,相当于西部军队总司令,夏侯渊在关中及凉州一带击败了韩遂,韩遂逃入羌人部落,后来被杀,夏侯渊还击败了帮助马超的兴国氐王阿贵与百项氐王杨千万,迫使大量的氐人投降曹魏。

夏侯渊镇守关中8年,直到汉中之战被刘备手下将领黄忠在定军山所杀,张郃暂时代理主帅,直到曹操进入汉中,张郃之后关中及凉州由曹真负责镇守,曹真当时的官职是征西将

军,张既担任凉州刺史,曹真在221年击败了胡人组成的联军,打通了河西走廊,使曹魏的势力到达西域。

诸葛亮北伐初期,对手就是曹真,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期,曹真病逝,魏明帝曹睿调司马懿都督关中及凉州诸军事,指挥张郃、郭淮、费曜、胡遵、戴陵等将领一起守边,在此期间,司马懿还击败了匈奴人胡薄居姿职的叛乱,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也被调走,之后曹魏西部的边境不再常设军区总司令,由各位将领分别把守,姜维北伐期间,对手有陈泰、郭淮、邓艾等将领,甚至司马昭也曾短暂镇守过关中

这个时期,曹魏镇守西部边境的将领都算得上是名将,羌人与氐人也没有大规模反叛,最主要的目的是曹魏的实力强大,足以让周边外族臣服。

二、南匈奴

南匈奴在东汉晚期一直是东汉的附庸,187年,东汉为了讨伐张纯与鲜卑人的叛乱,向南匈奴征兵,南匈奴派出单于之子于夫罗率军配合汉军作战,到了第二年,南匈奴起了内乱,单于被杀,而东汉当时正处于内乱,无法控制南匈奴,于夫罗又回不了匈奴,于是留在了中原参与了混战。

于夫罗最初跟白波军一起劫掠河内郡,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于夫罗也跟随讨伐,随后又反叛,并挟持张杨出走,后被袁绍打败,逃到了河北一带,到192年,于夫罗又被袁术拉拢攻打曹操,结果被曹操打败,之后臣服于曹操,195年,于夫罗又救援了从长安逃往洛阳的汉献帝一行人。

随后不久,于夫罗去世,于夫罗有个孙子叫刘渊,刘渊在西晋末期建立了汉赵政权,其跟随者灭亡了西晋政权,这是后话。

南匈奴虽然参与了中原的战争,但起到的作用不大,并且只有于夫罗带领了一支匈奴军队,于夫罗去世后,曹操控制了中原及河北,南匈奴随之依附于曹操,曹操把南匈奴分为五部,并且不设置单于,这是继续分裂南匈奴的做法,曹操让他们居住在平阳郡一带,曹魏政权建立后,南匈奴一直臣服于曹魏,直到西晋时期。

三、乌桓

东汉末年,北方边境的乌桓也时不时入侵边境,光和年间(178年~184年)时,东汉中山太守张纯反叛,并联合乌桓首领丘力居一起攻掠汉朝边境,汉朝派公孙瓒率军讨伐并击败对方,公孙瓒英勇善战,身边还有一群同样英勇的白马义从,胡人因此不敢犯境,公孙瓒也因功升官,之后公孙瓒一直镇守汉朝边境,并威慑胡人。

乌桓首领丘力居去世后,将首领之位传给了自己的从子蹋顿,蹋顿后来与袁绍联合打败了公孙瓒,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后,听取谋士郭嘉的建议远征乌桓,在白狼山之战中杀死了乌桓首领蹋顿,蹋顿一死,乌桓逐渐衰弱,并臣服于曹魏政权。

公元218年,代北乌桓无臣氐反叛,曹操派出他的儿子曹彰率军平定,到了公元235年,由于辽东公孙渊政权对于曹魏政权时叛时降,魏明帝曹睿命令毌丘俭北征辽东,毌丘俭联合了臣服于曹魏的鲜卑、乌桓骑兵一起攻打辽东公孙渊,但是没有成功。一年后,司马懿率领大军,再次联合鲜卑与乌桓一起攻打辽东,终于灭亡了辽东公孙氏政权。

由于同一时期曹魏政权的强大,乌桓眼看着曹魏灭亡了强大的辽东政权,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乌桓都是臣服于曹魏政权的。

四、鲜卑

鲜卑最早是匈奴的别部,臣服于匈奴的,匈奴没落后,鲜卑开始独立,在汉桓帝时期,鲜卑首领檀石槐曾经短暂统一了鲜卑各部落,这是鲜卑历史上第一次统一,鲜卑一强大,就开始跟东汉发生战争,东汉联合乌桓、匈奴共同攻打鲜卑,双方打了十余年,不分胜负。

檀石槐去世后,鲜卑再次陷入分裂,东汉的一个强大的外敌就消失了,到了三国时期,鲜卑又出现了一个能人,就是轲比能,这个人有雄心、有能力,想效仿当年的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对于曹魏的态度,轲比能也是时叛时降,诸葛亮北伐时,曾写信联络轲比能一起攻魏。

到公元233年,轲比能统一了漠南鲜卑各部,势力进一步做大,为了防止轲比能与诸葛亮联手攻魏,曹魏政权一直派大军防守轲比能,两年后,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杀,轲比能一死,鲜卑部落再次陷入分裂状态,对曹魏根本形不成威胁。

五、曹魏防守西北及北方边境的将领

1、梁习

公元206年,曹操夺取并州后,任命梁习为并州刺史,并州是曹魏的边境,与匈奴、乌桓、鲜卑各部落交界,梁习是个狠人,在与鲜卑一首领育延进行互市时,一个胡人骑兵侵犯百姓,被梁习手下抓了起来,育延当时率领了五千兵,听说这事后,命令鲜卑骑兵射箭,梁习听说是胡人先侵犯百姓后,与鲜卑首领育延谈判,当场责备胡人犯法,并在大庭广众之下斩杀育延。

当时梁习手下士兵并不占优势,但是梁习就是这么牛,胆子超大,因为他的背后是强大的曹魏,鲜卑人一看首领被杀,五千鲜卑骑兵一时之间被吓破了胆子,不敢继续作战,全部退走,梁习因此而名声大振,公元217年,梁习派出鲜卑骑兵斩杀了准备反叛曹魏的乌桓王鲁昔,因功被曹操封侯,梁习任并州刺史那会,边境局势稳定。

2、田豫

田豫最早是刘备的部将,后来离开,田豫劝说刘虞部将鲜于辅投靠曹操,后来田豫被曹操任命为弋阳太守,218年,田豫辅佐曹彰远征代北乌桓无臣氐,并击败了支援乌桓的鲜卑军队,曹彰负责军事打仗,田豫就负责谋略,最终打败对方。

魏文帝时期,田豫担任护乌丸校尉,镇守北疆,面对的是很多不同部落,有同族部落,也有异族部落,田豫的谋略是挑拨胡人部落,使其混战不断,而不能联合,田豫还击退了轲比能的攻击,率领少数军队深入乌桓部落中,直接斩首了对曹魏不恭敬的乌桓王骨,其族人却不敢动。

田豫还利用鲜卑人杀死了反叛的山贼,他的策略就是利用胡人打击胡人,同时挑拨胡人之间的关系,使其不能联合,然后各个击破,田豫担任护乌丸校尉期间,名声大震,胡人不敢妄动。

3、牵招

牵招是刘备的好友,后来成为袁绍的从事,204年,袁绍去世后,牵招投靠曹操,跟随曹操参与了北征乌桓,后来被曹操任命为护乌桓校尉,与田豫一起镇守北镜,曹丕时代,牵招又被任命为护鲜卑校尉,并安抚了鲜卑两个部落十余万人在边境居住游牧。

轲比能在统一鲜卑的过程中,打败了另一部落首领步度根与泄归泥,步度根与泄归泥投靠牵招,牵招率军打败了轲比能,并杀死轲比能的弟弟,牵招还在马邑城救出了被轲比能围困的田豫,与田豫一起大败轲比能。

诸葛亮北伐时,牵招挫败了轲比能与诸葛亮联合的企图,成功威慑轲比能,一时威震边境,胡人不敢再来攻打牵招,于是北境稳定,牵招与田豫一起镇守的北境胡人不敢进犯。

4、毌丘俭

毌丘俭是曹魏名将,诸葛亮去世后,曹睿任命毌丘俭为幽州刺史,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但没有成功,后来毌丘俭随司马懿一起讨伐辽东,成功消灭辽东公孙氏政权,毌丘俭因功被任命为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

辽东灭亡后,毌丘俭镇守北境,不久高句丽叛乱,毌丘俭率军讨伐,并两次攻打高句丽,魏军深入其国境千余里,打败高句丽主力军队,攻破其国都,迫使高句丽王北逃肃慎,并病死在那里,同时使得曹魏势力到达朝鲜半岛,其部将弓遵、刘茂继续南征,并成功攻战大半个朝鲜半岛,毌丘俭还在当地刻石记功,此石碑现在还在,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毌丘俭的行动让曹魏声望直达朝鲜半岛,同时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临屯郡、乐浪郡、带方郡,如同当年汉武帝设置的汉四郡一样,毌丘俭这样的成就更让周边的胡人不敢与此为敌,边境因此安稳数十年。

华夏的外敌几乎全部来自西北以及北方,华夏的南方,基本上没啥外敌,蜀汉南征南中,也是一面倒的胜利,至于孙权控制区内的山越人,本来就是汉人,三国时期的中原外敌,基本上全部由曹魏政权防守。



因为在汉朝时期的时候已经平定了北方的战乱,所以在三国时期的时候才没有造成外族人入侵。并没有其他的人进行镇守,只不过是因为刘备,曹操,孙权都曾经参与过平定北方战乱的战争,所以才导致了外族人不敢入侵。

三国虽然混战,但是蜀汉把守西南,诸葛亮收孟获蛮族,北方有魏国在,魏国军事强,北方外族很难入侵,同时魏国也在不断攻打高丽,吴国一直都在打越南,所以边境不是外族入侵而是我们入侵外族

因为那个时候三国军阀战斗力都非常的强,虽然是三国鼎立,但是他们的军事力量都非常的厉害,所以外族才不敢入侵中原。边境是夏侯渊在镇守。

因为在边境有公孙瓒在守护,公孙瓒用兵如神,外族打不过公孙瓒手下的部队。


三国时军阀混战三国鼎立,为啥没有外族入侵中原?边境是谁在镇守?视频

相关评论:
  • 18444419850三国关系
    步祝该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不同说法。 [军阀混战所致说]周谷城、韩国磐等持此说。 周谷城认为:东汉后期“群雄并立,各据地盘,各拥大军。然为着要巩固自己的存在,取得优势的地位起见,均向外扩充其势力。这样一来,并立的群雄,乃相互混战。在长期混战之中,大的吞并小的,强的吞并弱的;结果...

  • 18444419850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步祝该三大集团的领袖、谋臣、武将在水平上势均力敌,并各自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人才群体。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刘备、诸葛亮以诚待人,知人善任,孙权用人,与臣下同舟济水,忘短贵长。孙刘联盟,攻虽不足,守则有余。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较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是一个较大的进步。它在...

  • 18444419850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步祝该[解题过程]从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历史是进步的。这是因为,东汉中后期以来,统治黑暗,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土地兼并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民不聊生。黄巾起义以来,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特别是董卓之乱以后,军阀割据,混战连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

  • 18444419850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何意义
    步祝该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使国家的统一遭到破坏;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统一北方,使他具备统一中国的优势;但是“赤壁之战”的结果表明,统一中国的时机还不够成熟。此外,从经济视角看三国还符合“经济决定政治”的理论。这样教学,既是理论指导实践,又是在用实践检验真理。三国鼎立是东汉政治败坏、军阀割据...

  • 18444419850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是什么?
    步祝该再次是魏、蜀、吴之间也形成军事实力的某种均衡,彼此都无力消灭对方。因而导致三国鼎立。这种局面虽然仍属于政治上的分裂,但与东汉末年相比,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三国是在各自统治范围内的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是一进步,它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各国统治...

  • 18444419850《三国演义》中从哪个战役以后开始由军阀混战走向三足鼎立的
    步祝该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

  • 18444419850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步祝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三个国家为了巩固统治并企图实现统一,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所以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来讲是符合广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三国鼎力是局部的统一,中国由此进入长期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为后来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18444419850《三国演义》中从哪个战役以后开始由军阀混战走向三足鼎立的
    步祝该《三国演义》中开始由军阀混战走向三足鼎立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

  • 18444419850《三国演义》中从哪个战役以后开始由军阀混战走向三足鼎立的
    步祝该赤壁之战的失利让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一统天下的可能,不得不退回北方,休养生息;而孙刘双方则借此战之威壮大各自势力,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势力此消彼长,以此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

  • 18444419850三国鼎立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步祝该为什么三国能形成鼎立的局面,历来有很多学者分析过其中的原因,概括起开无非就是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条件,三个条件都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首先就是地理条件了。魏国拥有广阔的中原平原,北方土地尽在魏国的掌控之中;吴国拥有长江天险,而且魏国士兵不擅长水战,魏想要攻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