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的历史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景州的历史沿革~

景州〈jingzhou〉最早建于隋朝的长芦。〈隋书〉载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隋文帝杨坚于长芦置景州。因辖境为古景城侯国之地,故州以景为名。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汤帝杨广并省、州、县,景州逐废。﹝汤帝应系炀帝之讹,谓隋炀帝也。﹞、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远在商、周时期,此地为条氏国。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5]西汉时,境内有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条市县、龙条县和广川县。条县,位于今境中东部,故治在南条城(今县城南十余里胡庄),属冀州信都国(治在今河北冀州市)。条侯国,位于今境中部,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封周亚夫为条侯,故治在北条城,亦名亚夫城(今景县城)。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国除,地归条县。条市县,位于今境西部,故治在今县城西三十里大温城,属幽州渤海郡(治浮阳,在今河北沧县)。龙条县,位于今境东北部(今十王殿一带),属兖州平原郡(故治在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广川县,位于今境西南部,故治在今广川,属信都国。[5]东汉时,条市、龙条两县并入条县,属渤海郡。广川县属清河国(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三国时,魏将条县之东部划为东安陵县(今吴桥县西北部),故治在宣府镇(今吴桥县窑厂店)。条县、东安陵县、广川县同属渤海郡。晋时,条县治所移至邸阁城(今县城东北十余里古城村)。北魏时,条县治所迁至北条城(今景县城)。广川县属长乐郡(治在今冀州市)。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川县省入枣强县,今广川镇为枣强故治(金时,枣强治所移至今枣强县东南;元时广川镇划属条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东光置安陵县。条县、安陵景县风景名胜(4张)县属观州(治弓高,在今景县东北40里)。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观州,条县、安陵县属德州(故治在今山东陵县)。永徽二年(651年),安陵县治所移至白社桥(今景县安陵)。永泰元年(765年),条县改属冀州。景福元年(892年)安陵县属景州(治弓高)。宋时,条县属冀州,省安陵县。金贞元二年(1154年)条县改属景州(治在今河北东光)。[5]元太宗八年(1236年),观州治所由东光移来条县城,以条为附郭。至元二年(1265年)改观州复为景州,属河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条县省入景州,辖7乡、21屯、83地方、946村;领吴桥、东光、故城三县。景州属河间府。清初因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设直隶布政司,分河间东半部为天津府,原属景州之吴桥、东光、故城三县直属河间府,景州为散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地方为社,社上设区,景州辖5区、82社、904村。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为县,景州改为景县,属直隶省。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置道,景县属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景县直属河北省。翌年(1929年),改社为编乡,景县辖5区、323乡。[5]1937年,“七七”事变后,景县被日伪军占领。1938年秋,在王谦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五专署。1940年,为便利抗日,以安陵-景州城-王谦寺为界,将景县划为景南、景北两县。景南县在冯高堡、景北县在后留名府相继成立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政府。1946年3月,县政府迁至县城景州,辖9个区。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9月,景县划属沧县专区。1958年6月,属天津专区。11月,景县、故城、吴桥三县合并为吴桥县,属天津市。县驻地在桑园镇。1961年6月,恢复景县建置,属沧州专区。1962年7月,改属衡水专区。1967年12月9日,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景县属衡水地区。1984年1月,机构改革,人民公社改为乡镇,景县辖2镇、31乡。1996年1月,景县并乡扩镇,由原5镇27乡并为5镇11乡。7月19日,衡水地区撤销,改设为地级衡水市,景县属衡水市。2013年,景县辖10镇、6乡、848个行政村,891个自然村,人口50万。2014年,景县辖景州镇、龙华镇、广川镇、王瞳镇、洚河流镇、安陵镇、杜桥镇、王谦寺镇、北留智镇、留智庙镇、刘集乡、连镇乡、梁集乡、温城乡、后留名府乡(留府)、青兰乡共10镇6乡848个行政村。2015年2月,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报经中央编办批准,确立景县为河北省十个省直管县(市)之一。

  景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历代辖境多变。“景”县之名,续至明代。元时移景州来,州县并存;明初,省县入州。中华民国二年, 改称景县。
  文物古迹
  远古的地,由古黄河、漳河冲击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尧舜之时,就有先民在此聚集生息。闻名全省的景州塔(舍利塔)始建于北魏,宏伟挺拔,巍巍壮观,盘旋而登,一州之景尽收眼底;周亚夫墓高大雄伟,为西汉名将太尉条侯周亚夫之墓;绵延十数里的高氏墓群和俗称“十八乱冢”的封氏墓群,掩埋着光耀北朝的两大望族;境东有大运河,境内有温城、广川、安陵、大董故庄等古城古村遗迹。这些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部分,它们是景县历史的见证。
  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景州舍利塔、封氏墓群、高氏墓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周亚夫墓)。
  景县八景:一、古塔风涛、二、书台晓月、三、古庙寒云、四、谯楼野趣、五、泮水琴声、六、安陵渔唱、七、环堤秋雨、八、青冢春晖。
  景州(县城)
  景县历史悠久,古为条地。今县城旧址,据《景县志》载,西汉时此地为条候国故城--北条城(亦名亚夫城);北魏时条县治所由邸阁城(今城东偏北十余里之古城)迁至此地,始为条县城;元初太宗八年(公元1237年)景州治所从东光迁于此地,条县城更为景州城,历经明清两代至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州城遂为县城。
  该城在北魏后历代均有所修建,初形如卧牛。元文帝天历年间(1329--1330年)改修方形,周围4里。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北门设吊桥,创建东门,四门各刻石匾:东曰“东作”,西曰“西城”,南曰“南和”,北曰“北拱”。正德九年(1514年)增建四隅角楼、窝铺16座。后其楼复置匾:东曰“渤海遗疆”,西曰“广川故里”,南曰“东省邻封”,北曰“北畿要路”。乾隆九年(1744年)撤旧重修,城墙高二丈四尺,周围长八百六十一丈五尺,城墙底宽二丈五尺,面宽一丈三尺,上砌五尺高女墙垛口,浑砖内门4座:南曰“景运门”,北曰“景星门”,东曰“景阳门”,西曰“景福门”,又在瓮城外修建门墩2座。嘉庆十八年(1813年)后,连遭大水,城墙坍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州人议修,随高就低,稍事补葺。

  远古的景县由古黄河、漳河冲积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远在商、周时期,此地为条氏国。
  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
  西汉时,境内有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条市县、龙条县和广川县。条县,位于今境中东部,故治在南条城(今县城南十余里胡庄),属冀州信都国(治在今河北冀州市)。条侯国,位于今境中部,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封周亚夫为条侯,故治在北条城,亦名亚夫城(今景县城)。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国除,地归条县。条市县,位于今境西部,故治在今县城西三十里大温城,属幽州渤海郡(治浮阳,在今河北沧县)。龙条县,位于今境东北部(今十王殿一带),属兖州平原郡(故治在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广川县,位于今境西南部,故治在今广川,属信都国。
  东汉时,条市、龙条两县并入条县,属渤海郡。广川县属清河国(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
  三国时,魏将条县之东部划为东安陵县(今吴桥县西北部),故治在宣府镇(今吴桥县窑厂店)。条县、东安陵县、广川县同属渤海郡。
  晋时,条县治所移至邸阁城(今县城东北十余里古城村)。
  北魏时,条县治所迁至北条城(今景县城)。广川县属长乐郡(治在今冀州市)。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川县省入枣强县,今广川镇为枣强故治(金时,枣强治所移至今枣强县东南;元时广川镇划属条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东光置安陵县。条县、安陵县属观州(治弓高,在今景县东北40里)。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观州,条县、安陵县属德州(故治在今山东陵县)。永徽二年(651年),安陵县治所移至白社桥(今景县安陵)。永泰元年(765年),条县改属冀州。景福元年(892年)安陵县属景州(治弓高)。

  宋时,条县属冀州,省安陵县。金贞元二年(1154年)条县改属景州(治在今河北东光)。
  元太宗八年(1236年),观州治所由东光移来条县城,以条为附郭。至元二年(1265年)改观州复为景州,属河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条县省入景州,辖7乡、21屯、83地方、946村;领吴桥、东光、故城三县。景州属河间府。
  清初因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设直隶布政司,分河间东半部为天津府,原属景州之吴桥、东光、故城三县直属河间府,景州为散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地方为社,社上设区,景州辖5区、82社、904村。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为县,景州改为景县,属直隶省。
  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置道,景县属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景县直属河北省。翌年(1929年),改社为编乡,景县辖5区、323乡。
  1937年,“七七”事变后,景县被日伪军占领。
  1938年秋,在王谦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五专署。
  1940年,为便利抗日,以安陵-景州城-王谦寺为界,将景县划为景南、景北两县。景南县在冯高堡、景北县在后留名府相继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政府。
  1946年3月县政府迁至县城,辖9个区。
  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9月,景县划属沧县专区。
  1958年6月,属天津专区。11月,景县、故城、吴桥三县合并为吴桥县,属天津市。县驻地在桑园镇。
  1961年6月,恢复景县建置,属沧州专区。
  1962年7月,改属衡水专区。
  1967年12月9日,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景县属衡水地区。

景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历代辖境多变。原名“条”,“景”县之名,续至明代。元时移景州来,州县并存;明初,省县入州。中华民国二年, 改称景县。 “七·七”事变后,景县被日伪军占领。 1938年秋,在王谦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五专署。 1940年,为便利抗日,以安陵—景州城—王谦寺为界,将景县划为景南、景北两县。景南县在冯高堡成立景南县民主政府、景北县在后留名府(留府)成立景北县民主政府。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政府。 1946年3月,县政府迁至县城(景州)。 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历史上名人辈出。南北朝时期有高氏、封氏两大名门望族,其中高氏家族出过六代皇帝;西汉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治军名将周亚夫封侯景州;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原国家铁道部部长刘建章都是景县人。 2006年被以色列空袭中死亡的中国籍烈士杜兆宇籍贯也是景县。

7楼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
景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历代辖境多变。“ 景”县之名,续至明代。元时移景州来( ),州县并存;明初,省县入州。中华民国二 年, 改称景县。 远古的地,由古黄河、漳河冲击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尧舜之时,就有先民在此聚集生息。闻名全省的景州塔(舍利塔)始建于北魏,宏伟挺拔,巍巍壮观,盘旋而登,一州之景尽收眼底;周亚夫墓高大雄伟,为西汉名将太尉条侯周亚夫之墓;绵延十数里的高氏墓群和俗称“十八乱冢”的封氏墓群,掩埋着光耀北朝的两大望族;境东有大运河,境内有温城、广川、安陵、大董故庄等古城 古村遗迹。这些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 部分,它们是景县历史的见证。
景县辖9个镇、7个乡:景州镇、龙华镇、广川镇、王瞳镇、洚河流镇、安陵镇、杜桥镇、王谦寺镇、留智庙镇、北留智乡、刘集乡、连镇乡、梁集乡、温城乡、后留名府乡、青兰乡。
景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大运河西岸,全县辖9镇7乡,849个行政村,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全 县呈簸箕形,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坦,最高点海 拔25米,最低点14.1米。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5 ℃ ,年平均降水量554毫米。景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列为商品粮 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节水灌溉示范县和平原绿化达标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土壤、气候、光照、气温、降水等方 面比较适宜农作物生 长,全县现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以玉米、小麦为主要品种的农作物连年获得丰收。
全县总人口 4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96万 人, 占总人口的91.7%。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上,投资 800多万元搞了县城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000多万新修了三条乡级公路(洚河流至留府、孙镇至赵官寺、杨院至富德路),县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多公里,全县已有670个村通了油面公路。投资1个亿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投资近3000万元的景中整体改造工程全面铺开。
附景县古八景:一、古塔风涛、二、书台晓月、三、古庙寒云、四、谯楼野趣、五、泮水琴声、六、安陵渔唱、七、环堤秋雨、八、青冢春晖。

景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历代辖境多变。原名“条”,“景”县之名,续至明代。元时移景州来,州县并存;明初,省县入州。中华民国二年, 改称景县。 “七·七”事变后,景县被日伪军占领。 1938年秋,在王谦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五专署。 1940年,为便利抗日,以安陵—景州城—王谦寺为界,将景县划为景南、景北两县。景南县在冯高堡成立景南县民主政府、景北县在后留名府(留府)成立景北县民主政府。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政府。 1946年3月,县政府迁至县城(景州)。 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景县的历史视频

相关评论:
  • 18719985355景县为什么叫景州
    孔施炒1. 景州的历史渊源 景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县。在古代,它曾是秦、汉、唐、宋等朝代的重要行政区划。然而,在元朝时期,景县被纳入河北景州的行政管辖范围。2. 景州的行政地位 在明、清两代,景县依旧是景州的代称。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景县被划归石家庄地区行政管理,而景州...

  • 18719985355景县在哪里?
    孔施炒景县历史悠久。自秦置县,历代辖境多变。“ ”县之名,续至明代。元时移景州来( ),州县并存;明初,省县入州。中华民国二 年, 改称景县。 远古的地,由古黄河、漳河冲击而成,林木苍莽,水草丰盛。尧舜之时,就有先民在此聚集生息。闻名全省的景州塔(舍利塔)始建于北魏,宏伟挺拔,巍巍壮...

  • 18719985355景县景州历史
    孔施炒景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古时曾为条地,其现今县城所在地在《景县志》中记载,西汉时期是条候国的故城——北条城,又称亚夫城。北魏时期,条县的行政中心由邸阁城迁移至此,自此成为条县城。元朝太宗八年(公元1237年),景州治所从东光迁至现地,条县城正式更名为景州城,历经明清两朝直至民国二年(1913...

  • 18719985355景县历史沿革
    孔施炒景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由古黄河和漳河冲积而成,自然环境原始而丰饶。早在商、周时期,这片土地被称为条氏国。春秋时期,景州隶属于晋国的条地。战国时期,景县归属赵国。随着历史的推移,秦朝设立郡县制度,条地归入钜鹿郡的管辖范围。西汉时期,景县境内出现了多个行政区域,如脩县(今境中东部...

  • 18719985355景县何时改为景州市?
    孔施炒景县的近代历史: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政府。1946年3月县政府迁至县城。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9月,景县划属沧县专区。1958年6月,属天津专区。11月,景县、故城、吴桥三县合并为吴桥县,属天津市。县驻地在桑园镇。1961年6月,恢复景县...

  • 18719985355景县的历史
    孔施炒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 *** 。1946年3月,县 *** 迁至县城(景州)。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历史上名人辈出。南北朝时期有高氏、封氏两大名门望族,其中高氏家族出过六代皇帝;西汉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治军名将周亚夫封侯景州;...

  • 18719985355景州是怎么由沧州东光移驻到衡水景县的呢?
    孔施炒一、景州的历史沿革春秋时齐、晋二国之境。战国为齐、赵二国地。秦属巨鹿郡,汉属渤海郡。后汉及魏晋因之。北魏亦属勃海郡。隋初,属德州。1 隋,观州 开皇九年(589年),始置观州,治东光县。大业初年(605年)州废。观州设置之始,辖县不详 2 唐 景州 景州,上。1 唐武德四年(621年...

  • 18719985355景县留府历史沿革
    孔施炒历史上,后留名府,原称后刘名府,其名字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据传明朝一位官员因罪被判充军云南,后获朝廷特赦,感慨生命得以留驻,故当地百姓将刘名府更名为"留命府"。此名沿袭下来,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后留名府。明代时期,留府镇隶属于景州管辖,其西路古庄村一带在西汉时期曾是冀州信都国平堤县...

  • 18719985355景县历史名人
    孔施炒在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原籍沧州(今河北景),以他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诗句,流传千古,成为边塞诗的瑰宝。高欢,鲜卑名贺六浑,作为东魏和北齐的奠基人,他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池峰城,这位河北景县出身的抗日英雄,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参与了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

  • 18719985355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孔施炒景县辖10个镇、6个乡:景州镇、龙华镇、广川镇、王瞳镇、洚河流镇、安陵镇、杜桥镇、王谦寺镇、北留智镇、留智庙镇、刘集乡、连镇乡、梁集乡、温城乡、后留名府乡、青兰乡。历史沿革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景州。1913年置景县,景县沿用景州之名。据《河北省县名考源》云:“汉有景成县,后汉省,景州李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