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制度是什么?与墓葬等级制度和墓葬形制是什么关系?

来自:网名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中国墓葬制度~

大礼安魂:中国古代墓葬制度


【作 者】霍巍 著
【出 版 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书 号】 9787540831486
【上架时间】 2007-12-12
【出版日期】 1998 年7月 【页 码】 220 【版 次】1-1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 (平装) 正版
内容简介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一1840年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中国最初的考古学属于“舶来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学术知识的传播,西方的考古学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传到了中国。1927年开始的周口店发掘和“北京人”的发现,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上,中国考古学者通过讲学,将西方先进的考古方法和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有机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五十年来,中国考古学沿着这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绩。
编辑推荐
《中国墓葬史(套装上下册)》由广陵书社出版。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编 原始时期墓葬
灵魂观念的产生与墓葬的出现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墓葬形式
一 墓地
二 墓室
三 葬具

第二章 原始时期的埋葬方式
一 单人葬与合葬
二 一次葬和二次葬
三 火葬
四 葬式
五 墓葬方向
六 人殉与人牲
七 葬猪与葬狗

第三章 原始墓葬中的随葬物品
一 生活用具
二 生产工具
三 装饰品
四 礼器
五 模型明器

第四章 黄河流域史前墓地
一 黄河上游地区
二 黄河中游地区
三 黄河下游地区

第五章 长江流域史前墓地
一 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 长江下游地区

第六章 北方地区的史前墓葬
一 牛河梁积石冢
二 大南沟石棚山墓地

第七章 华南地区史前墓葬
一 顶狮山墓地
二 石峡墓地
三 卑南墓地

第二编 夏商周墓葬
文明时代的开始
第一章 夏代墓葬
第二章 商代墓葬
一 商王的地下宫殿
二 妇好墓
三 人殉和人牲

第三章 西周墓葬制度
一 西周墓葬形制的基本特点
二族葬制——“公墓”和“邦墓”
三 棺椁制度和用鼎制度
四 车马随葬制度

第四章 地下的礼乐世界
一 商周青铜礼器的功能
二 商周青铜礼器的主要种类
三 乐器

第五章 西周诸侯墓地
一 燕国墓地
二 晋侯墓地

第六章 江南的土墩墓
一 土墩墓的分布规律与内涵特征
二 西周时期的大型土墩墓
三 建筑土墩墓的人们
四 石室土墩墓

第三编 春秋战国墓葬
列国争霸时代的墓葬
第一章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
一 中原地区东周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墓地制度
三 棺椁制度与列鼎制度
四 最新发掘的大型东周墓地

第二章 中山国王罾墓
一 中山国与中山国王陵区
二 中山王罾墓的发掘
三 解读“兆域图”
四金玉生辉

第三章 楚国贵族墓葬
一 楚国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
二 竹书、帛画
三 精良的漆器工艺
四 地下丝绸宝库

第四章 曾侯乙墓
一 墓葬的基本情况
二 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三 曾国与曾侯乙其人

第五章 秦国陵墓
一西垂陵区
二 圆顶山贵族墓地
三 雍城陵区
四芷阳陵区
五国人墓葬

第六章 吴、越王陵墓
一 丹徒北山顶吴墓(吴王余昧墓)
二 印山越王陵(越王允常墓)
三 苏州真山贵族墓地
四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地

第四编 秦汉墓葬
统一帝国的厚葬之风
第一章 秦始皇陵
一 骊山陵园
二 地下军团与铜车马
三 秦始皇陵近年考古新发现

第二章 西汉帝陵
一 西汉帝陵的分布与陵园布局
二 “依山为陵”的先河——霸陵
三 景帝阳陵及陪葬坑
四 武帝茂陵和霍去病墓

第三章 汉代诸侯王陵墓(一)——崖洞墓
一 分封制下的汉代诸侯王
二 开山为穴的崖洞墓
三 徐州楚王陵墓
四 永城梁王陵墓
五 满城汉墓

第四章 汉代诸侯王陵墓(二)——“黄肠题凑”墓
一 黄肠题凑
二 北京大葆台广阳王墓
三 高邮天山广陵王墓

第五章 南越王墓和滇王墓
一 南越王墓的发现
二 “边疆天子”滇王之墓

第六章 马王堆汉墓
一 震撼世界的大发现
二 “辛追”与其豪华衣装
三 帛画与天上人间
四 帛书与医简

第七章 汉画像石、画像砖墓
一 画像石墓
二 画像砖墓
第八章 汉代壁画墓
一 汉代壁画墓的发现
二 几处重要的壁画墓
第九章 汉墓遗珍——玉衣

第五编 魏晋十六国北朝墓葬
分裂动荡与相对薄葬的时代
第一章 曹魏、西晋帝陵
第二章 魏晋十六国北方地区墓葬
一 中原地区西晋墓
二 河西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
三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

第三章 高句丽墓葬
第四章 北朝帝陵
一 北魏帝陵
二 东魏、北齐皇陵区

第五章 胡汉共治下的汉人世家大族墓葬
一 临淄崔氏墓地
二 临朐崔芬墓
三 赞皇李氏墓地
四 景县封氏墓地和高氏墓地
五 司马金龙墓

第六章 胡汉共治下的胡姓贵族墓葬
一 固原北魏漆画棺墓
二 太原附近的北齐高官墓

第七章 来自异域的风采——祆教徒墓葬
一 粟特商人与祆教
二 同州萨保安伽墓
三 凉州萨保史君墓

第八章 墓志的出现及其意义
一 志墓的习俗与墓志的起源
二 从形成到成熟
三 墓志出现的意义

第六编 六朝墓葬
从流寓到土著
第一章 孙吴、西晋时期墓葬
一 长江下游地区的孙吴、西晋墓葬
二 长江中游地区的孙吴、西晋墓葬

第二章 东晋帝陵
一 东晋帝陵的分布
二 东晋帝陵区的发掘

第三章 南朝帝王陵墓
一 南朝帝陵的分布及陵寝制度
二 南朝帝陵石刻
三 南朝帝陵的发掘
四 南京周围的南朝王侯墓葬

第四章 世家大族墓葬
一 世家大族及其家族墓地的排葬方法
二 南京象山琅邪王氏家族墓地
三 南京戚家山、司家山谢氏家族墓地
四 仙鹤观高氏家族墓地

第五章 冥界的信仰
一 六朝时期的信仰
二 买地券
三 丹药
四 魂瓶

第六章 六朝遗珍
一 青瓷器
二 陶瓷俑
三 漆器及漆画
四 玻璃器皿
五 六朝墓志

第七编 隋唐墓葬
盛世之音
第一章 天子的归宿——隋唐帝陵
隋代帝陵
二 唐十八陵
三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四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乾陵
五 唐僖宗李儇靖陵

第二章 迟到的荣耀——乾陵三大陪葬墓
一 章怀太子李贤墓
二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
三 懿德太子李重润墓

第三章 形形式式的地下世界
一 等级社会与唐墓的等级
二 宫人墓葬
三 阿斯塔那墓地

第四章 “胡人”墓葬
一 交流带来的多样性
二 太原虞弘夫妇墓
三 固原史氏家族墓地
四 苏谅妻马氏墓志
五 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
……
第八编 五代两宋墓葬
第九编 辽夏金元墓葬
第十编 明清墓葬
图版引用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下册
序言
《中国墓葬史》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先生撰写了一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1981年)的专著,博得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其主要原因就是该书充分利用了大量的考古实物资料,结合历史文献,令人信服地将中国历代的服饰演变诠释得十分详尽周密。当时,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一本阐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和民族文化史的好书,也是一本成功利用考古资料为历史学研究服务的最佳样书。
建国以来,中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地下文物不断发现,许多重大的考古发掘结果,通过各种书刊公诸于世,但大多数似偏重于专业性较强的个案研究(也是必要的),综合性的学术研究不多,至于说能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像沈先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那样融学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汉代墓葬结构

先秦两汉文献讨论墓葬制度时通常有二方面的重点,一是有关墓葬制度发展,一是墓葬制度的等级问题。

前者可以藉由墓葬的建筑形制讨论社会对死后世界的观念,而后者则是说明墓葬可以反映出社会阶级为基础的丧葬礼仪。

曾子曾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不但是他个人的期望,也可以反映丧葬之礼在当时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中国史上重视丧葬的情况,至少从那些商王大墓的存在已经可以窥知端倪。到了春秋,大墓及丧礼制度的出现都可作为那个社会中人们对於葬礼重视的象徵。

到了战国,虽然也有一些薄葬的言论出现,但这些主张却恰好说明厚葬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这并非说所有考古发掘得到的墓葬均为厚葬。而是说,一般人即使实际没有能力实行厚葬,仍然会有一种要求厚葬的企望,这正说明战国以来,普通墓葬会高级身分所使用的陶礼器陪葬品的重要原因。







[墓葬研究的意义][汉代墓葬结构][竖穴墓与砖室墓基本结构与辨识方式] [竖穴木椁墓][砖室墓之型制与起源][结构转变的社会文化基础]

竖穴墓与砖室墓基本结构与辨识方式

在整个汉帝国或汉文化圈之内,墓葬形制大约可分为主流与旁支两类。主流墓葬形制,是继承先秦以来的竖穴木椁墓、土洞墓、以及由此二者发展出来的横穴砖室墓,是汉代墓葬普遍形制。

支流方面,则如四川的崖墓、山东的石板墓、东北地区的贝墓等,属於具有地方特色的墓葬形制,因此其特殊性高,较不普及。因此,为了帮助读者对汉代墓葬基本结构有所认识,以下我们将挑取主流墓葬形制中的竖穴木椁墓及砖室墓作详细介绍。

[墓葬研究的意义][汉代墓葬结构][竖穴墓与砖室墓基本结构与辨识方式] [竖穴木椁墓][砖室墓之型制与起源][结构转变的社会文化基础]

竖穴木椁墓

汉代竖穴木椁墓的基本结构与先秦木椁墓相同,即由地面垂直向下开掘一长方形土圹,作为放置棺椁的墓室。

椁室之构造一般均为长方箱形,椁板结合方式以凹槽榫卯为主。椁内可再分隔出不同大小之空间,以放置棺木及随葬品。

棺木之形状,仍以长方箱形为主,亦有头部较宽之例,至於现代普遍使用的弧形棺盖则极为少见。棺板之结合以榫卯或棺钉为之。

椁室之外,填土亦有各种类型,大抵为防潮而设者有白膏泥及木炭,少数墓底有排水设施。而在挖掘墓室时为方便,其墓坑口通常呈斗形。另外在楚文化影响区内,墓道为相当普遍的墓葬设置之一,可能是为施工方便而设,与墓主身分之高低并无绝对之关系。

[墓葬研究的意义][汉代墓葬结构][竖穴墓与砖室墓基本结构与辨识方式] [竖穴木椁墓][砖室墓之型制与起源][结构转变的社会文化基础]

砖室墓之型制与起源

典型砖室墓的建造,基本上乃先由地面向下掘一竖坑,在竖坑底部横开一穴,再在此横穴中以块砌成墓室,置棺其中。有些砖室墓筑有斜坡墓道,也有的砖室即筑於竖穴之底部,不再开横穴由於使用砖块砌法的不同,砖室墓的墓可以发展成相当复杂的形式。

值得说明的是砖室墓的墓葬形式并非突然出现於西汉中期,其源头也许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山西、陕西地区所使用的土洞墓习俗。

土洞墓的洞穴形制其实与砖室墓的横穴概念相似,即由地面向下开掘一竖穴墓道,到底部之后,再向旁边横挖一洞穴,最初做为放置随葬品之用的龛室,后来逐渐扩大,成为放置棺木之墓室。不过战国时期的洞穴为宽浅洞,到后来才转变为深长洞。

另外,在战国晚期河南地区还出现一种竖穴空心砖椁墓。这种墓穴的构造基本与竖穴木椁墓相同,唯木椁的部分转由大型长方空心砖砌成的椁室所代替,砖椁内仍置木棺。由此类墓的规模和随葬品看来,墓主的身分不可能太高,可能为低级官吏或士人。

[墓葬研究的意义][汉代墓葬结构][竖穴墓与砖室墓基本结构与辨识方式] [竖穴木椁墓][砖室墓之型制与起源][结构转变的社会文化基础]

结构转变的社会文化基础

汉代为我国古代墓葬方式发生大转变的时代。以来为墓葬主流的竖穴木椁土坑墓,在汉代转变为砖室墓。若我们相信一个汉人处理死者的方式基本上乃是根据一套固定的习俗,而这习俗也反映出社会中所普遍流行的价值观与宗教观,因此这习俗的变动也代表人们在某些信仰的想法上,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方面的情况有了改变。

对於砖室墓的出现,我们可以从由砖块筑成之椁室要比木椁耐久这点讨论,使用砖筑墓是否来自於一种想要使墓室永远不朽的希望?但此种希望又为何起始於中较低阶层呢?有人主张这是由於当地缺乏木材,因而经济力量较差的人就用的砖来代替。

不论事实是否如此,至少我们从墓葬结构的转变推测,汉代的砖室墓很可能就是将竖穴砖椁墓的砖椁移置到洞室墓的。就如郑州出土的一批战国初年至初年墓葬中,依年代早晚顺序排列,最早为竖穴土坑,次为竖穴空心砖椁墓�9�6其次为土洞墓,再而为土洞空心砖椁墓,也就是横穴砖室墓,最后有狭长土洞,证明墓葬形制的发展是有其传承及脉络可循的。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 “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墓葬等级制度和墓葬形制都属于墓葬制度。
在阶级社会中的人事实上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其身后各自之坟墓自然也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大体等级的划分有:圣人坟墓称“林”;帝王坟墓称“陵”;贵族坟墓称“冢”;一般官员或富人称“墓”;平民百姓称“坟”。在同一系列之内,亦有严格的等级区分,主要是体现在坟墓的方位方向,顺序排列,型制大小、规格高低及装饰等方面。一般情况下后代不能超越先祖,职级低的官员不能超越比自己职级高的官员。

坟墓是中国传统殡葬礼仪中墓葬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坟墓被看做是人生的最后归宿。所以中国人“入土为安”的理念根深蒂固。而汉字中“墓”、“坟”、“茔”三个字真切地反映了这一习俗。《说文》:“墓,墓丘也。从土莫声。” “坟,墓也。从土贲声。” “茔,墓地。从土营省,亦声。”从字形分析,三字都与土葬有关。《礼记·檀弓》记载:“孔子曰:‘古者墓而不坟。’ ”由此可见,虽然都指墓穴、“墓”、“坟”是有所区别的。“土之高者日坟,葬而无坟谓之墓。” 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东周以前的墓葬是“墓而不坟”的,墓而坟是由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的。
在阶级社会中的人事实上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其身后各自之坟墓自然也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大体等级的划分有:圣人坟墓称“林”;帝王坟墓称“陵”;贵族坟墓称“冢”;一般官员或富人称“墓”;平民百姓称“坟”。在同一系列之内,亦有严格的等级区分,主要是体现在坟墓的方位方向,顺序排列,型制大小、规格高低及装饰等方面。一般情况下后代不能超越先祖,职级低的官员不能超越比自己职级高的官员。
墓葬等级制度决定了墓葬形制,有多少陪葬物,一个陪葬坑等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 “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古代墓葬作为考古调查发掘的对象之一,所提供的资料远远超过了研究墓葬制度本身的范围。但墓葬制度仍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迄今的调查发掘,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山顶洞人下室,中国已知最早墓葬)。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系。在各个时代,民族和地区的特点, 在墓葬制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出现了成人与婴幼儿分葬及等级埋葬制度。到原始社会末期土坑式墓葬从黄河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东北地区,出现了男女合葬,男子仰面直身和女子侧体屈身表明父系氏族的社会结构特征,墓坑也更加规整,通过墓葬规模大小、葬具的有无或质量以及随葬品多寡优劣等来体现身份等级的差异更加明显。
如龙山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氏族公共墓地原则普遍存在的同时,因等级差异而存在的不同等级分葬现象更显突出,甚至还因聚落的等级差异出现了不同规格的贵族墓地,其中以良渚文化的情况最为清楚。反山和瑶山遗址都是良渚贵族墓地,但反山墓地的规格明显高于瑶山墓地;另外,还有不少规格低于瑶山的良渚贵族墓地。中原地区陶寺墓地也存在不同等级分葬现象,墓葬规格可分为三类七、八个等级。

那墓葬制度是仅等于等级制度和形制还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还有拜祭、守陵之类的制度,不仅仅只有墓葬等级制度和墓葬形制。


墓葬制度是什么?与墓葬等级制度和墓葬形制是什么关系?视频

相关评论:
  • 15280804103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宋至明
    任柳询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宋墓,以长方形砖室墓为主,多为夫妻各葬一室,随葬品包括陶瓷、漆器和铜镜。江西、福建等地有陶瓷俑,如十二时辰俑和神煞俑。四川地区流行石室墓,常刻有“开芳宴”和孝子故事。南宋帝陵简朴,称为“攒宫”,与北宋陵制有所区别。辽代墓葬具有契丹特色,方形与圆形墓室并存,贵族墓...

  • 15280804103上古时代的墓葬制度,都有哪些特点?
    任柳询答: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代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商代的墓葬,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规模变得巨大。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始,在河南省安阳,人们陆续发掘出商代贵族墓葬,主要是“亚字形墓”和“中字形墓”。王陵级别...

  • 15280804103古代棺椁下葬制度如何?
    任柳询答:北京大葆台发现的汉武帝之子燕王刘旦的墓葬,黄肠题凑所用柏木多达1.5万根。汉代以后椁室制度不行于世,也不再有套棺外棺与椁的区别,一般都把套棺的外棺成为椁。唐宋规定不得以石为棺,棺椁不得雕缕彩画。明代规定"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椁用土杉",庶人"棺用坚木,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

  • 15280804103中国古代墓葬制度隋唐五代
    任柳询答: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自北魏至隋唐五代,墓葬制度经历了一脉相承的发展。贵族官僚的墓葬大多采用斜坡墓道,如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和李爽墓,墓道顶部设天井,两侧壁龛数量与墓主人官品爵位相应。隋代流行土洞墓,但到了唐朝,砖室墓逐渐成为高级官僚的首选,土洞墓则主要用于低级官吏或平民。墓...

  • 15280804103推荐一本书,关于中国各个时代古墓结构以及墓葬习俗的书。以及中国古代神...
    任柳询答:先秦两汉文献讨论墓葬制度时通常有二方面的重点,一是有关墓葬制度发展,一是墓葬制度的等级问题。墓葬古籍资料 中国史上重视丧葬的情况,至少从那些商王大墓的存在已经可以窥知端倪。到了春秋,大墓及丧礼制度的出现都可作为那个社会中人们对於葬礼重视的象徵。到了战国,虽然也有一些薄葬的言论出现,但...

  • 15280804103...种神秘的墓葬方式“六十花甲子墓葬”谁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事情?能具体...
    任柳询答:中国古代宋末元初时,山西太行山一带的一种陋俗。古人六十岁,称为花甲。到了花甲的年龄,就要被其家人活埋,故称花甲之墓。宋元时太行山一带习俗。人到六十开始在未建好的桃形墓中生活,每顿饭由其家人送去。送一次饭砌一块砖,直到墓顶合拢。这种墓就是花甲之墓,简称花甲墓,也叫花花墓。这也...

  • 15280804103关于中国古代墓葬制式与结构?
    任柳询答:汉代墓葬结构 先秦两汉文献讨论墓葬制度时通常有二方面的重点,一是有关墓葬制度发展,一是墓葬制度的等级问题。前者可以藉由墓葬的建筑形制讨论社会对死后世界的观念,而后者则是说明墓葬可以反映出社会阶级为基础的丧葬礼仪。曾子曾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不但是他个人的期望,也可以反映...

  • 15280804103周祖陵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考古发现?
    任柳询答:建筑艺术与工艺:周祖陵的建筑布局和设计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工艺水平,为研究古代建筑技术提供了珍贵资料。社会结构与礼仪制度:陵墓的规模、结构和陪葬品等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礼仪制度,有助于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划分和礼制规范。文化交流与影响:周祖陵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

  • 15280804103中国历代墓葬之法详解?
    任柳询答:我国古代建筑陵墓制度很严,《礼记·檀弓篇》说:“古者墓而不坟”,“凡葬而无坟,不封不树者谓之墓”。在殷代有坟是从周代开始的。殷王之墓,在洹水南岸,距小屯6公里,侯家方座西北岗上,平面亚字形,自墓室而出有墓道。此外还有殉葬之山墓,有百数上千座。据《易经》说:“古之葬者,原衣...

  • 15280804103中国墓葬的方式有那些?
    任柳询答:一、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及陵墓类型 (一)丧葬方式(以下内容多了阅读)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与传统习俗的差异,故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 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 土葬:土葬是将已故的人放入木制或石制的棺椁中,埋在已挖掘或建造好的地下洞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