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忙,谁能告诉我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思??

来自:社会风气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思~

“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篇名,意思是“晚上在黄沙道中行走”。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确实是令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 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简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 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 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参考资料:雅虎知识堂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作者小传】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内容】:

这是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开头“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然后,笔锋一转,由上瞧而下视,田野上稻香朴鼻,蛙声悦耳,既有嗅觉所感,又有听觉所闻。仅仅二十五个字,作者就把田野上、下的景致绘声绘色地勾勒出来了,很有立体感。层次分明,静中有动,鲜明对比,真切感人。进一步说明眼前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在下半阕前两句中,“七八个”、“两三点”这几个数词的巧妙运用,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 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 ”,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秀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它只不过是人们常见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我们从这首词中却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唤起我们对田野风光的热爱。

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意】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
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馀味无穷。
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 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④别枝:旁枝。
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庙。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简析】
词的上片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 云小雨,天气的突然变化,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轻松和饶有兴趣。上下片都写的情真 景真,笔调轻快,是一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


帮帮忙,谁能告诉我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思??视频

相关评论:
  • 1953657443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怎样描绘上片的画面?急!急!~~~各位帮帮忙吧!作业...
    郟晏卫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

  • 1953657443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
    郟晏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 急啊,谁能告诉我?!灏海明栎 | 浏览10869 次 问题未开放回答 |举报 推荐于2017-12-16 17:29:27 最佳答案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 ...

  • 19536574432帮帮忙,学霸们,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成短文
    郟晏卫明亮的月光惊醒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蝉在清风吹拂的深夜鸣叫。青蛙在飘满了稻花香的田地里叫成了一片,仿佛在预报风年。远处的天空还有几颗星星在闪烁,却有一阵细雨飘落下来。转一个弯,走过一座溪桥。旧时熟悉的茅店不知不觉在土地庙的树林边出现了。打字好辛苦呢,希望采纳。

  • 19536574432...西江月》这首歌的歌词,百度也搜索不到,求大大帮忙解释下谢谢。。_百...
    郟晏卫日暮江水远 入夜随风迁 秋叶乱水月 疏影倚窗边 夜末香未眠 寻花情已倦 愁上晚柳月 思念两处闲 你的美 望穿东去流水 温柔怎耐长夜 澜风冰雪 花见泪 洒落在飘~零间 满山哭红的叶 任风随 晚风岸抚~柳~ 笛声残 看红叶 秋色染 飘零满江 千里风~霜 扶手一行茉莉纱 不觉胭~脂伤 泪~沿倾~~洒 ...

  • 1953657443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成现代文
    郟晏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成现代文 明天考试用!帮忙下!600字左右!... 明天考试用!帮忙下!600字左右! 展开  我来答 7个回答 #热议# 【帮帮团】大学生专场,可获百度实习机会! 匿名用户 2009-12-02 展开全部 明月光升上树梢,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秋风习习,入夜,有蝉不在时地鸣叫。空气中散发着...

  • 1953657443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__诗
    郟晏卫是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 19536574432词的下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_百 ...
    郟晏卫描绘了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

  • 19536574432请帮忙解答一下 苏轼 西江月 的译文!!不要赏析
    郟晏卫于是作了这首词写在桥柱上。月色照耀下春水涨满、溪流汩汨;天空中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马鞍鞯尚未解下,马儿活跃的时候,我就想在这芳草之上醉卧入眠。这一条溪水中的美丽风景,千万别被马儿踏碎了这皎洁的月色。解下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醒来的时候听见,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

  • 19536574432谁知道宋朝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郟晏卫hou si ju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 19536574432西江月 苏轼 诗
    郟晏卫西江月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