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超级素材 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

来自:高校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

一、人物简介

周有光(1906-2017),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语言学家、思想家。早年专攻经济学,后转向语言文字研究。他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并主持制定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周有光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他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专注于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成为思想家。2005年,100岁的周有光提出“终身教育,百岁自学”,从关注语言学到世间万象,他的见解更加深刻。100岁出版了《百岁新稿》、104岁出《朝闻道集》、105岁出《拾贝集》、108岁出《周有光文集》,110岁时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问世。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周有光经历了满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共产党政府四个时期,被友人戏称为“四朝元老”。

二、人物生平

1.童年时期

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1918年入常州高级中学预科,一年后正式升入中学,与后来同样成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同学。周有光读中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思想很新,经常宣传白话文,对周有光接触新的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2.从事金融

1923年,他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经济,语言学。在大学读书时,周有光积极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46年,周有光被新华银行派往欧洲工作,在那里他发现欧洲人对字母学很重视,于是买了许多字母学的书自学。1949年解放军攻占上海后回国,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并在上海新华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兼职。

3.转修语言

1954年,因为之前已发表、出版过一些关于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周有光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1955年10月,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被留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放弃了在上海的经济学教学工作。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三、学术体系

文化学:他认为现代是双文化时代。他把文化分成两个层次: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并且描述了人类文化发展步骤的三个主要方面:一、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二、政治方面,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到民权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从专制到民主;三、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

语言文字学:他提出了“汉语拼音三原则”:口语化、音素化和拉丁化。提出了文字的三相分类法,即符号形式、语言段落及表达方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对汉字文字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人物评价

1985年在参与中美文化合作时,因为敬佩周有光的博学,他的连襟沈从文送他“周百科”的外号。

2006年周有光百岁寿辰上,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认为:“周有光是一百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

2008年《晶报》称周有光“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具有“高明的处事哲学和积极达观的心态”。

2015年周有光110岁寿辰诗人邵燕祥说:“他是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2015年东方早报发表文章称:“周有光先生是一位通达、乐观的中国知识分子。”

2015年中评网发表文章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历史进退,匹夫有责”的情怀,以及宁静淡泊,生活清贫简朴,思想无比富有的生活态度。

五、经典语录

文化如水,从高而下不能逆流。

文化的发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科学道路。科学是一元性的,没有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的分别。

地球缩小了。东西方文化正在汇流成世界文化。今天“洋为中用”,明天“中为洋用”,后天“中洋共用”。问题不在“中”或“洋”,问题在“用”。

“改革”就是打破“框框”。要使改革成功,还要打破更多的“框框”,从自己建筑起来的“圈套”中走出来。

“与时”,不墨守历史成规;“俱进”,改革开放,进入先进国家行列、实行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真理不怕批评,批评是真理的营养品。怕批评的不是真理,而是未能适应时代的宗教和教条。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的时代。

六、素材运用

1.华丽转身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周有光先生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85岁以后,是思想家。他的每一个人生角色都是如此华丽,每一次转身都是如此华美,都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2.治学严谨

不怕别人批评,希望听到不同声音。对待学术问题,周有光的态度一向严谨,并且欢迎批评。张森根指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周有光先生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周老曾戏言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字。事实上,他在学术生涯中所获得的成功、成就和成绩,达到了近乎圆满的境界。”张森根如是评价道。

周有光并不避讳别人的批评。在《周有光百年口述》一书的“尾声”中,周有光提倡“不怕错主义”:他认为自己的百年口述史中出错是难免的,所以他不仅不怕别人提出批评,相反更希望听到不同意见。

“为了追求真理,周老欢迎读者对他的文章提出批评。为了学术的发展,他也决不当和事佬。”张森根笑着说道。“比如,他不同意季羡林先生的一些学术观点,他就直接指出,但文章写得很温文,一点不带情绪。”

3.宽厚乐观

一位待人宽厚的老人。在很多亲朋好友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每年过生日,都有不少人去看望他。叶芳曾说过,近年周有光身体很弱,坐那么长时间听别人说话是很耗费体力,“但他特别宽容,不会阻止别人说话,静静等着人家离去。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

乐观,是身边人对周有光的另一个印象。张森根回忆,周有光先生年轻时身体很弱,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但现在他活过了比三个35岁还长,“周老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他所以能活得健康。还有,就是上帝把他忘记了。他从81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他还要继续读书、思考和写作”。


高考作文超级素材 周有光——汉语拼音之父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