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与吐蕃之战安史之乱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西北防线面临严重威胁。河西、陇右、西域等地的精锐部队被调往东部支援,导致这些地区防守空虚,被吐蕃趁虚而入。战事重心转移至今天的宁夏、甘肃东部、陕西和四川西北部,唐蕃双方的对抗策略转变为以陕甘宁和川西北为两个主要战场互相策应。吐蕃军队频繁侵入唐朝领土,甚至一度攻占了长安,迫使代宗广德元年时采取了计谋吓退敌军。


唐朝为了抵御吐蕃,从内地大量调兵至边境,形成防秋兵,尽管战略上处于防御,但积极寻求战役中的进攻机会。例如永泰元年,唐军利用智谋和反间计大破吐蕃。大历年间,唐朝将领如李晟和白元光在灵武外围和定秦堡等地反击吐蕃,取得关键胜利。贞元二年至十七年间,唐军通过“围魏救赵”的战术,如韦皋的西川节度使军队攻入吐蕃腹地,迫使吐蕃撤退,削弱其攻势。


双方在这一时期也积极建立联盟,唐朝分化瓦解了吐蕃与其他势力的联盟,通过外交手段孤立吐蕃,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吐蕃的势力逐渐从陇右和河西向西扩展,但唐军在李晟、韦皋等将领的领导下,多次成功抵御了吐蕃的进攻,如清水会盟、泾原兵变后的平凉劫盟等关键战役。


尽管如此,吐蕃的威胁依然存在,秋季战争成为常态,吐蕃对唐朝的侵扰持续不断,导致唐朝疲于应对,最终影响了安史之乱后的善后处理,引发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在贞元年间,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时有反复,但随着南诏、回纥等盟友的支持,唐朝逐渐在西川和云南地区展开反击,吐蕃的势力开始衰弱,直至被唐朝收复失地。


扩展资料

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 唐朝吐蕃战争,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唐蕃战争中,双方运筹谋划,机变百出,广泛使用了长驱直入,直捣腹心,诱敌深入,相机歼敌,机动防御,伺机反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疑兵阻敌,伏击,迂回,远程奔袭,夜袭等战略战术,在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与吐蕃之战安史之乱后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