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人的“登高”这一文化行为?

来自:品购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古人登高有哪些目的?~

古人登高的原意是避灾求福。所谓重阳,是指月份与日期为同一阳数相重。古人认为,月、日为同一阳数是特别吉利的日子,因此都把它当作重大节日。将九月初九称重阳,是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两个最大的阳数相合为“阳”之极,是个长久之数,因此古人也把重阳节视为“长寿”的节日。

历史上的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因为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在这一天,农民差不多都已经收回了农作物,为了感念上天,感念祖宗的庇佑,所以在这个五谷丰登,粮谷满仓的日子进行祭祀活动。这个节日就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了祖先的功德,不要忘记祖先是生我们养我们,庇佑我们的一个大家族。

而重阳节的习俗包括登高,插菊花,戴茱萸。这些习俗在西汉时期就有了,不仅有这些,古代人在这一天还会喝酿好的菊花酒。因为古代人追求长寿,所以他们认为这些是能够让人延年益寿的好东西。而且每当重阳节的时候,一家人都会聚集在家中老人的身边,共祝家中老人长命百岁,让老人享受到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的幸福。

重阳节是我们历史上的一种感念亲情的文化,体现了人们对于老人的一种关爱。而且重阳节的登高,也是为了追忆往昔,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要感恩。而且重阳节这一天设在农历九月九日,也是一个吉利的日子。九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是非常高的地位。为了尊敬长辈,特意设在这个日子。

重阳节这个节日开始是吸收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一些上层人士中开始传播的。到了唐朝,重阳节就是一个法定的节日了。很多名人志士都为重阳节写过诗句。重阳节这一天,朝廷都会与百姓一起共同欢乐。虽然现在重阳节的节日气氛淡了些,但是我们还是要弘扬这个历史文化。

   文人通过登高——望远——抒怀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表达出来。谢榛《诗家直说》卷四说:“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绝迹,振响于无声也。”刘勰也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登高是文人情感抒发的载体,甚至成为文人的必修之课和崇尚之风。

    文人登高所抒之情绚烂多姿,但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孤独和人生道路的辛酸。在悲观而敏感的文人心态影响下,形成中国文人典型的心理特征:有意识的排遣忧愁和不适。愁苦哀怨、沉郁感伤是这类作品共同的主题。


    诗人在登高望远中到底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呢?

    第一,悲秋、伤春。

   登高作为诗人特定的抒情媒介,与秋构成充满迟暮感、沧桑感的时空组合,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审美空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愁,秋,离开了登高便不完美,把悲与秋与登高相联系的诗歌,才是能把愁苦之音写得工巧的诗歌。杜甫的 《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安石的 《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凭秋说愁,更添几分悲壮苍凉。

   登高伤春的有杜甫的《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以景衬托国之多难。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登高的心绪与所见到的美好景致相融合,可谓“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美景反衬愁思,倍增其愁。

    第二,发“思古之幽情”。

   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的主题。此类作品有前面提到的王安石的《桂枝香》,登高望远,隐喻寄兴,实为“绝唱”。还有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怀古实为伤今,咏史实为咏怀。

    第三,怀人、怀乡之作。

   古人行游,交通不便,使古人“相见时难”,从而送别时凝铸成依依不舍之情。王维有“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的咏叹。孟浩然于“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感慨“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第四,抒发家国身世之慨。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乡子·登京口北顾亭有怀》,陈与义《临江仙》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而将这种饱含忧国情绪的登高情怀与自身坎坷遭遇糅合在一起较成功的首推杜甫。如他的《秋兴八首》、《登岳阳楼》、《登高》等。当时杜甫漂泊在湘江一带,登上岳阳楼,家国之叹,身世之感,忧时之情全部涌上心头。登高望远,忧从中来,字里行间充溢着国破家亡、无处寄身的悲慨意味。

    文人受儒家入世精神的影响,奔波于仕途,然而残酷的现实使他们遭到了冷遇,他们大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匡国无门。于是他们转向道家重返自然的思想,登山观海、流连山水成为他们的追求,也是陶冶性情的方式。然而登高望远,或看到山河破碎,或看到宇宙之大,自己的渺小,或看到物是人非,更添了许多忧愁。现实对文人墨客的打击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文人因此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参考资料:《古代诗词与古代文人的登高情怀》,王艳坤,太原日报,2010-10-11。




如何理解古人的“登高”这一文化行为?视频

相关评论:
  • 15824725903古人常说重阳节登高是指爬山吗
    桂万梦是的,古人常说的重阳节登高是指爬山。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这里的登高,多数情况是指爬山。古人认为通过登高可以祈求平安、避邪避灾。具体来说,重阳节的登高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山岳的崇拜。在古代人们的心目中,高山是与天地神灵沟通的途径,...

  • 15824725903史上最难超越的一首律诗,被誉为“七律之冠”,千年无人能出其右?_百度...
    桂万梦杜甫在文学领域上的成就是非常卓越的,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的这首登高更是一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中国这位有名的大诗人在七言律诗上的著作还不止这一首,他的律诗都非常工整,主要是因为他这个人很正直。综上所述,杜甫的诗首诗之所以会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主要是...

  • 15824725903古诗中常出现的登高望远如何理解?是属于诗词意象吗?
    桂万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登高诗词,都表达了这一情感,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东山兄弟,他也描写了登高(当然,不是最主要的),但他所表达的,是对同胞关心思念之情,两者截然不同。总之,不仅仅是登高诗词,理解所有诗词都需要结合诗词人的境遇,诗词的意象来整体理解,意象是叩开诗词大门的钥匙,加油吧。

  • 15824725903谈谈你对杜甫登高一诗抒发的沉默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桂万梦《登高》前半写景,乃登高见闻;后半抒情,为登高感触。而景中含情,是染情之景;情缘景发,与景交融。诗中语言无一字及秋,但无一言不是秋,无一景不是秋。这秋景的肃杀、凄凉,正是作者心境的写照。悲景非景悲,实是诗人心自悲。这画面中景物,都是实实在在的景,但同时又都内含象征之义,...

  • 15824725903重阳节登高的由来
    桂万梦重阳节,亦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作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这一习俗的形成与古人对山的崇敬紧密相连。在古代,人们相信山是神灵的居所,登高可以接近神灵,祈求其庇护,同时也能领略到自然风光之美。此外,由于“九”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数,象征着...

  • 15824725903古人常说的重阳节登高是指爬山吗 历史上说的重阳节登高是指爬山吗
    桂万梦所以在重阳节登高以求庇佑。2、在古时候,民间一直有在“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相传“重阳节登高”始于东汉,古人常说的“重阳节登高”是人们为驱邪避祸而于九月初九这天爬山登高以辟邪延寿,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等到魏晋时代的时候,“重阳节登高”的日期已专定在九月九日。

  • 15824725903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重阳节的习俗
    桂万梦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便是登高。人们会在这天登山、登高塔等,寓意着步步高升、长寿安康。接下来的内容将从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开始,一起来看看吧。一、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古人认为,山岳高大,能够接近神灵,而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是逢凶之日,选择在此时登高,可以“避祸免灾”。此外,...

  • 15824725903九月九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什么
    桂万梦一、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祈求健康长寿:在传统观念中,登高能够使人接近神仙,从而获得长寿的祝福。二、重阳节登高寓意驱邪避灾:古人相信登高可以远离邪灵和灾害,保护家人平安。三、重阳节登高寓意登高远眺:这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通过登高欣赏远处的风景,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四、重阳节登高寓意...

  • 15824725903重阳节登高的来历
    桂万梦重阳寓意长久,值得登高享宴重阳之所以要登高,据魏文帝《与钟繇书》说是:“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是以重阳含有长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会”的说法。重阳日登高辟邪佞之气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这也有一种说法。因为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

  • 15824725903重阳节登高的由来
    桂万梦重阳节登高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这个传统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有两大习俗,一是登高,二是赏菊。登高这一习俗的由来与古代人们对山岳的崇拜有关。古人认为,山岳是神灵的居所,登高可以祈求神灵的庇佑,同时也能欣赏大...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