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提高小学生分析能力的方法:
1、立足新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内涵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课本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立足新教材,也不完全局限于新教材,有些地方作适当的补充,如实例引入时,我们适当增加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实例,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依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过渡知识,如新教材在不讲极限来讲导数,我们便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要善于从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这就是新教材“新”的地方.
2.重视通性通法教学,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已的能力.
3.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必先理解题意,才能进一步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更高数学素质、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高考上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更加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导致失分率较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的补充.
4.重视解题的回顾 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问题分析与解决]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

1.激发兴趣,让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探索知识的动力,要使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先采取多种数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同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有关0的运算。课堂开始,我就交代了一个问题,你会写出有关0的运算算式吗?你们喜欢0这个数字吗?为什么?他表示什么?学生听到了这样的问题想这不很简单吗?学生们个个提笔列式,接着教师提问,把你们的列式说一说,学生复述:0+0=0,0-0=0,0×1=0,5÷0=0,当同学们看见黑板列式,我及时询问到,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立刻说道5÷0=0,这算式不对:为什么?学生及时回答,0作为除数没有意义,所以这样的算式不成立,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理论来解释了题为什么错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的轻松,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建设和谐平等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就是放下教师方式,蹲下来和学生相处,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情感信息,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即使学生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不恰当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时或是很简单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例如:我们学习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学生们每四个人一组动手操作,我的要求是四个小正方体,你在下面只能摆3个,剩下的一个,你可任意摆,可以摆放出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图形并把你看到的画下来。在同学们动手操作时,对后等生我就要多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操作时也能提出不同的见解,我也会及时的参与到其中,操作过程结束了下面是汇报环节,这时我看见张松举手了,我想这是个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那就让他来说说,他站了起来,他说老师我所摆的图形从前面看上面看一样,从左面、右面看形状是一样的,当他回答后其他同学有的笑了,可能认为他发现的问题太简单,在操作时还没有符合老师的要求,他是把三个正方体摆放在一起,而剩下的一个没有用上,可我没有这样想,他既然有自己的见解那就让他去表达,这也是表现的一种机会,这时我让他拿着正方体到展台前来摆放并讲解给大家听,他讲的非常认真,当回答完问题我摸着他的头说,好样的,你有自己的见解,你能从你的思维中去观察,并且说的很有条理,这就是你的进步,从此以后他对数学课很感兴趣。
3.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数学问题,一题多解,部分同学出现不满足课本中的方法。根据自己观点提出质疑,学生主动参与,是训练思维大好时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找到新方法。例如我在讲加法中的简便运算,我首先出示了情境图,根据情景图学生列出算式,学生们汇报列式为115+132+118+85、115+85+132+118、85+115+118+132,看到学生们列出几道算式,我又向同学抛出了一个问题,请你们计算出算式结果,请你进行计算并汇报计算过程,出现了两种运算方法,按计算顺序从左到右,还有同学用了加法交换律再运用加法结合律,我把同学们的方法写在了黑板上,这时丁千慧提出来问题老师我也是这道题而我用的是先结合再交换,我问同学们可不可以?可以通过你的思维方式去解题,我在讲资源评价题时,有这样一道题,一辆货车有8节车厢,每节车厢装5吨,运6次,一共可以运煤多少吨?再进行计算6次共运煤多少吨?讲完作业我们班方俊杰望着,想要发言,我注意到了他,我说你有其他解题思路,我想先算6次共有多少节车厢参加运煤?老师列出算式并说出你的理由,并引导同学们讨论,通过比较两次计算数据结果,这是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积极主动探索着。
三、注重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并提出不同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问题”要求学生面对同样的情景图能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材中43页主题图,如果教师问,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有的跟数学有关,有的跟数学无关。如果教师问:看了这幅,你发现了哪些跟数学有关的问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学生会立刻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这幅图并提出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如:1.小数点后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多?2.小树后面的单位名称一样。3.怎么比较他的大小。4.怎样把0.9变成0.09呢?用同样一幅情景图摆在学生的跟前,逐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