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演义历史背景:当代的背景、特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

一、时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二、题材背景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扩展资料: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统领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硕。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
当宦官杀何进,而袁绍又尽杀宦官之时,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
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
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公元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汉献帝刘协昏庸,宦官专权,各路诸侯割据一方,曹操更是以丞相之位挟天子以令诸侯,黄巾军爆发大起义……

历史上三国的背景
三国时期简介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统领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硕。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袁绍又尽杀宦官之时,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

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假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董卓入洛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今山东长清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又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即魏文帝曹丕),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即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孙权于公元221年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公元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即吴大帝孙权),后迁都建业(见建康),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朝末年七国争雄,就是“战国七雄”魏,赵,韩,齐,楚,秦,燕。最后秦国统一了天下。秦国灭亡之后呢,就是著名的楚汉之争,结果汉国战胜了楚国。汉朝是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开始,然后统一了天下,后来经过刘秀的"光武中兴“时期,传到了汉献帝,又被分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状态。要说汉朝衰败的原因,还得从汉桓帝、汉灵帝说起。汉桓帝关押好人,崇信太监。后来汉桓帝死了,汉灵帝即位,由大将军窦武赫太傅陈蕃一块辅佐他。当时有太监曹节玩弄权术,窦武和陈蕃就密谋杀他,没想到这事让他知道了,反而让他给害了,从此太监们就更加专横了。
桓、灵二帝统治时期,出现了地震、冰雹等各种天灾奇异现象。有很多的不详之兆,情况非同一般。皇帝问大臣们灾祸的原因,议郎蔡邕(yōng)说是外戚(指十常侍)干涉朝政导致的,说的很直接。曹节等同党就以别的事情陷害蔡邕,蔡邕被罢官放归回乡了。后来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称“十常侍”。皇帝尊信张让,叫他“阿父”。朝政日非,以至于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士族兼并土地严重.各个士族拥有大量的土地.而三国可以说就是在士族的支持下的大战.这是从经济的说法啦.可以参看易中天讲三国里各个君主如何对治下的士族.采取了何种政策的.而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就恰恰符合了士族的需要.由此奠定了司马统一的基础.后面朝代的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就是从这开始了.
其实在我看来三国就是各个士族所支持的君主的大混战而已.反正一个时代.都是有它的经济和政治特点的.这就是它的背景.

东汉末年,战乱,黄巾军起义百度地图

和久必分,分久必和


求三国演义历史背景:当代的背景、特点视频

相关评论:
  • 19489112521《三国演义》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向朱逃答:《三国演义》创作背景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

  • 19489112521《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向朱逃答:1.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农民起义频繁,群雄割据,经过多年的战乱,朱元璋最终剿灭群雄,推翻了元王朝,建立了明王朝。2.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人民生活困苦,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他期望社会能...

  • 19489112521《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向朱逃答:1.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激烈、农民起义频繁的时代,群雄割据,经历了多年的战乱。2. 朱元璋在剿灭群雄后,成功推翻了元王朝,建立了明王朝。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人民生活困苦,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3. ...

  • 19489112521《三国演义》时代的背景。
    向朱逃答:它讲述了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这部作品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

  • 19489112521求三国演义历史背景:当代的背景、特点
    向朱逃答:历史上三国的背景 三国时期简介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死,刘辩继立为...

  • 19489112521三国演义的时代背景是怎么样的
    向朱逃答:《三国演义》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时。东汉中期以来,由于豪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加以自然灾害相继不断,使农民陷于死亡的境地。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及其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并于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

  • 19489112521《三国演义》是什么历史背景下的作品?
    向朱逃答:《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又赶上天灾人祸,黄巾作乱,各地诸侯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故事。都说乱世造英雄,三国时期就是乱世中各个英雄施展本领的故事。实际上三国演义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讲述的是群雄逐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在东汉末年,因为朝廷腐败无能,朝廷黑暗,宦官弄权...

  • 19489112521三国演义历史
    向朱逃答:1.《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如下:《三国演义》以描写东汉末年的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2.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家归晋五大部分。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 19489112521《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向朱逃答:1、《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三国演义》是在元末明初动荡时期创作的历史小说。当时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群雄割据,战乱不断。朱元璋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了明朝。罗贯中,作为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杂剧和话本作者,深知人民疾苦,希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他基于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

  • 19489112521三国演义的写作背景
    向朱逃答:1、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