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旱灾作文600字以上 急急急 !!!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西南干旱作文 300—400字左右 急急急 !!!~

自从去年入秋以来,西南五省区就糟受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灾害,直到现在干旱情况仍未缓解,现已导致两千多万人饮水困难,一亿多亩耕地干旱,大量土地减收甚至绝收,西南人民生产生活遭受了巨大的危机。
五省区中,受灾最严重的是云南省,云南全境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许多人一天只能喝上两三百毫升的水,农村地区还要靠人背马驼从好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水,所有云南人民都是干旱的受灾者,但他们都再不断自救,政府组织打水,各级党政机关都在带领人民坚苦奋斗力求将这次天灾的破坏降至最小!可以说,这次干旱灾害给云南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看着网上一些云南的孩子喝不上水那种渴望的眼神,心中不禁颤抖,我们每天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但云南的人民在这次灾害面前却只能每天喝一点点水,这些水甚至是不能饮用的脏水,饮用水毕竟太少了,云南是一个不缺水的地方,各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而当天公发了威,人是渺小的,再多水的地方都会因为缺水而倍受破坏和折磨!
但是,天虽无情人有情,水断了爱没断,地旱了心没旱!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身上流着一样的血,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手牵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云南人民有难,我们理应出手相助!捐一千块我们不嫌多,捐一块我们也不嫌少,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点滴爱心也是伟大!
请让我们伸出援手,踊跃捐款捐物帮助云南人民度过难关,我们也相信,伟大的云南人民一定能战胜这次干旱灾害重建那美丽的云南!云南人民感谢你们的帮助和关心,云南四千五百万各族人民将世世代代铭记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个美好,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季节。是农民们开始耕作的季节,是人们新一年的开始。

可这个春天,持续高温少雨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加剧。部分地区遭受了六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截至目前最新统计,干旱受灾人口已达5000多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灾情仍在持续发展、不断加深加重,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春天里,应是一朵朵鲜花娇艳欲滴,绚烂得让人嫉妒的,春天里,是百花齐放的,可这一切,都被这可恶的旱灾夺走。河水开始干涸,田里开始裂缝,家里时常停水。水,可谓真是生命之源,是个真真切切的真理。专家预定,未来十天几乎无降雨。汉代乐府诗,《长歌行》里有:“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吗,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我深信,这个春天里,是有着希望的,万物是会生光辉的。祈祷着吧,天若有情,下大雨吧。

在灾难面前,给人希望的是人情,道是无情却有情。所谓多难兴邦。一次次的灾难,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成长,我们的成长就是民族的希望,历史会记住灾难,也会记住我们成长,多难兴邦…

在此,我倡议朋友们,珍惜我们所用的水,珍惜我们的资源,珍惜我们身边一切美好的幸福。也祝愿大家每一天过得快乐、开心。
在今天的新闻中,我知道了最新的西南五省大旱情况,近2000万人饮水困难。旱情严重的云南曲靖陆良县城区居民已开始限量供水,持续干旱使得陆良县可用水越来越少,只能支撑到4月底。而西南旱区许多地区与此类似,用水只能撑一个月。连水资源丰富的云南都开始为水而战了,可想而知,其他那些缺水地区滴水贵如油的时日似乎也不再遥不可及。云南的今天,没准就是很多地方明天的写照,而作为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西南大旱可谓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水危机教育课。“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西南干旱,用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场景,为全民普及了一场水危机教育。



西南的干旱虽然离我们比较远,但我们西北地区也是干旱少雨,大部分农村还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节约用水也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我发现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缺水的严重性,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所带来的浪费水现象随处可见。据说在德国,父母亲会经常教育子女,洗澡用多了水就是在洗欧元。可是在我们这个具有“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国度,常见的生活却是:每月多用几吨水,大不了就是多缴点水费嘛!于是在用水上,不少人向来慷慨大方,怎么舒服怎么用。据有关报道,广州市民一年要用掉770个湖的水量。具体到每个广州人,平均每天用水255升,相当于14桶纯净水。真不敢想象,作为重点缺水城市,当广州有一天也像今天的西南地区一样缺水时,大手大脚用水惯了的广州人该如何适应得了?
有一则公益广告让我记忆犹新“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会怎样?”随后的画面就是:一片片干涸龟裂的土地,一群群蓬头垢面的人们,向天空伸出干枯的双臂,发出绝望的呻吟和企盼。“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现在看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西南干旱,用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场景,为全民普及了一场水危机教育,同时也警示着国人:节水,需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更需要从水资源的管理上做起。
据了解,世上的水只有十分之三的水是淡水,而且,这些淡水大多数分布在南极、北极,水被结成了冰,所以只有很少的水才可以喝,我们却不能节约用水,在这样的浪费水资源。这样,持续不了多久,人类就会灭亡,世上的所有生灵将残遭灭绝,这美丽的地球将又成为一片废墟。就算有水,那也将是人类的一滴眼泪了。 记得有一次我去农村游玩时,那天正好逢集,我到乡政府上厕所时却发现了一种我不理解的情况。在我上完厕所洗手时,那里的水龙头坏掉了,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像瀑布一样往外流,我费劲心思的想把它住了,但是,总不能如愿以偿。我连忙叫来一位叔叔,想让他帮我关一下水龙头。可他却若无其事地说:“小朋友,不用管了,那是自来水,用也用不完,没关系的,它天天都这样淌着。”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颤抖了起来:“天那!这山水虽多,但也有用尽的时候。”听了这位叔叔的话,我马上辩解到:“水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他却一边摇着头,一边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实在看不惯他的这种习惯,也只有默默地低着头,自己来关这水龙头。这水龙头虽没有完全关掉,但总比以前开的水小的多。

现在,我把这件事说出来,就是想说:“我们离不开水,一旦没有了水,就等于没有了生命。”其实,节约用水并不难,只要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人人都节约水,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献出我们的爱心帮助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把干旱的损失降到最低,西南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我们需要保护的其实不是水,而是我们人类自己,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可这个春天,持续高温少雨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加剧。部分地区遭受了六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截至目前最新统计,干旱受灾人口已达5000多万人,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灾情仍在持续发展、不断加深加重,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春天里,应是一朵朵鲜花娇艳欲滴,绚烂得让人嫉妒的,春天里,是百花齐放的,可这一切,都被这可恶的旱灾夺走。河水开始干涸,田里开始裂缝,家里时常停水。水,可谓真是生命之源,是个真真切切的真理。专家预定,未来十天几乎无降雨。汉代乐府诗,《长歌行》里有:“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吗,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我深信,这个春天里,是有着希望的,万物是会生光辉的。祈祷着吧,天若有情,下大雨吧。



在灾难面前,给人希望的是人情,道是无情却有情。所谓多难兴邦。一次次的灾难,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成长。
去年入秋以来,西南五省区就糟受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灾害,直到现在干旱情况仍未缓解,现已导致两千多万人饮水困难,一亿多亩耕地干旱,大量土地减收甚至绝收,西南人民生产生活遭受了巨大的危机。
五省区中,受灾最严重的是云南省,云南全境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许多人一天只能喝上两三百毫升的水,农村地区还要靠人背马驼从好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水,所有云南人民都是干旱的受灾者,但他们都再不断自救,政府组织打水,各级党政机关都在带领人民坚苦奋斗力求将这次天灾的破坏降至最小!可以说,这次干旱灾害给云南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看着网上一些云南的孩子喝不上水那种渴望的眼神,心中不禁颤抖,我们每天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但云南的人民在这次灾害面前却只能每天喝一点点水,这些水甚至是不能饮用的脏水,饮用水毕竟太少了,云南是一个不缺水的地方,各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而当天公发了威,人是渺小从去年入秋以来,西南五省区就糟受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灾害,直到现在干旱情况仍未缓解,现已导致两千多万人饮水困难,一亿多亩耕地干旱,大量土地减收甚至绝收,西南人民生产生活遭受了巨大的危机。
五省区中,受灾最严重的是云南省,云南全境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许多人一天只能喝上两三百毫升的水,农村地区还要靠人背马驼从好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水,所有云南人民都是干旱的受灾者,但他们都再不断自救,政府组织打水,各级党政机关都在带领人民坚苦奋斗力求将这次天灾的破坏降至最小!可以说,这次干旱灾害给云南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看着网上一些云南的孩子喝不上水那种渴望的眼神,心中不禁颤抖,我们每天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但云南的人民在这次灾害面前却只能每天喝一点点水,这些水甚至是不能饮用的脏水,饮用水毕竟太少了,云南是一个不缺水的地方,各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而当天公发了威,人是渺小的,再多水的地方都会因为缺水而倍受破坏和折磨!
但是,天虽无情人有情,水断了爱没断,地旱了心没旱!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身上流着一样的血,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手牵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云南人民有难,我们理应出手相助!捐一千块我们不嫌多,捐一块我们也不嫌少,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点滴爱心也是伟大!
请让我们伸出援手,踊跃捐款捐物帮助云南人民度过难关,我们也相信,伟大的云南人民一定能战胜这次干旱灾害重建那美丽的云南!云南人民感谢你们的帮助和关心,云南四千五百万各族人民将世世代代铭记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

  西南抗旱救灾——科学对待旱灾
  自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干旱,给云南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截至目前,干旱已经导致云南597万人3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30多万人因旱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秋冬播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5%以上,小春粮食(夏粮)将因灾减产50%以上,林地受灾面积达4300多万亩。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2月24日,云南省召开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省委、省政府发出号令:要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打一场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的攻坚战。
  面对如此严重的旱灾,我们应作何感想?笔者2月25日参加了宣威市文兴乡的抗旱救灾工作,走访了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4个旱灾严重的行政村,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抗旱救灾的思考。
  一、要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不断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1、旱灾是自然规律运行的结果。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 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在冬春季,云南大部受到来自印度洋湿润西南季风的影响,本应湿润多雨才是,但当印度洋的湿润之风爬到2000米的云南高原时,风中的水汽早已被重重山脉层层“盘剥”,空气中含水量已极低,成了“焚风”,无雨可下,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冬春季风性旱灾。冬天暧和,但很多时候无雪无雨。春季是最要命的干旱季节,“焚风”横行,温度升高,土地焦黄,尘土飞扬,草树干枯,如同炼狱。如果冬季印度洋季风弱一些,大西北利亚的寒流会在云南高原上留下它的足迹,下上几场厚厚的瑞雪,第二年春天(在清明之前)也就会下上几场雪或受季风影响变成几场小雨,那旱情就会小一些,所以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因此,云南的旱灾是自然规律所致,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年年冬春季节都有,只是干旱的程度有大小而已。今年冬季无雪,春季估计无雨,干旱也就十分严重。
  2、旱灾是大自然对人类违规行为的惩罚。虽说云南的干旱根源是地势及印度洋的季风所为,但也有人为因素。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干旱的成因就有人为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树林被大量砍伐,河两边的高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木。也由于人口密集,从山脚到山顶,60~70度角的山坡都被开发出来做耕地。远远看去,层层耕地井然有序,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勤劳勇敢,生活艰辛。但为了生存,在砍伐树林、开垦耕地的同时也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破坏了植被生态,使山上的树林荆棘无法生存,水土也就无法保住。在白药、半山还有煤矿,煤矿把山上原有的水也撤走了。按照生态原则,森林是天然的水库。只要山上有树林植被,就能保住水。冬春干旱来临,人畜饮水应该没有问题。但由于生态植被的严重破坏,就加重了冬春季节干旱的程度。这是在自然干旱的基础上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旱,使诸如此类地方的干旱更加严重。自然干旱是大自然运行的结果,而人为因素的干旱却是人类违背大自然规律所应受到的惩罚。
  生存与生态本应该和谐相处,但在此地却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云南、在我国,这种矛盾还普遍存在,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干旱还很多,但愿人们在生存了同时,也要学会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学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少做自搬石头自砸脚的蠢事。
  3、旱灾是人类抗旱救灾能力不足的体现。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斗争。但人对自然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中也是如此。自从盘古开天地,人们就开始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一直到今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虽有了极大的进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仍有许多自然之谜无法解开。
  云南的干旱十分严重,这主要是自然规律使然,但也有我们人类自己的功劳。在抗拒旱灾时我们的能力还明显不足,还有待提高。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无法使印度洋的季风改变方向或减小,或使云南的地势降低。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没有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有干旱的地方都修建好水库、塘坝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抗旱救灾。
  二、要解放抗旱思想,转变抗旱方式,科学抗旱救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则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法宝,当然也是我们抗旱救灾的根本方法。在抗旱工作中我们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在严重的旱灾面前,我们既要坚持传统的抗灾方法,同时也要应用科学发展观原理来创新抗旱救灾的方法。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把抗旱救灾工作与自然、民生、统筹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从根本上解决旱灾,使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1、坚持搬迁抗旱救灾。搬迁抗旱救灾就是站在全国、全省的大局观念上,按照气候、地势、雨水等自然条件重新安排布局农民的居所,或者说把现在正在发生旱灾,年年抗旱,但无论花费多少人力财力物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灾,把这些地方的农民想法搬迁到其他自然条件更好更能发展致富,不会发生旱灾的地方去,从宏观布局上合理避开旱灾的发生。这是从宏观角度解决旱灾最理想最有效的办法。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村,那里人口众多,山高坡陡,人均耕地面积少,只适合人们在那里艰难地生存,不适合发展致富。这样的地方宣威还有阿都乡、普立乡、双河乡、杨柳乡等,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地方也一定还很多。
  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连最起码的生存问题都必须发扬愚公愚山精神才能解决,又怎样去发展致富呢?每年春天旱灾来临,人畜饮水,春耕生产要花费不少的物力财力来抗旱救灾。夏季来临,大雨倾盒,山洪暴发,地基开裂,房屋倒蹋,山体滑坡,又要花费更多的物力财力去防洪。年年抗旱年年旱,岁岁防洪岁岁洪。这些地方生存尚且艰难,又如何去发展致富呢?
  愚公精神虽可取,但我认为从发展致富的角度看,搬山就不如搬家。在全国、全省还有许多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没有开发,就应该站在全国、全省角度,全国一盘棋或者全省一盘棋,宏观规划,统筹安排,利用异地扶贫搬迁的办法将这些地方的人民搬到能发展致富的地方去。
  这样就规避了这些地方的自然灾害,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每年无穷无尽的抗旱救灾款项用来搬迁,又将这些村民搬走后的地方按照其气候、地势、土壤等自然条件,退耕还林,适合栽种什么就栽种什么,或果树或林木,因地制宜,因气制宜,各得其所,岂不美哉!
  2、坚持源头抗旱救灾。在不适用搬迁抗旱救灾的地方,就要坚持源头抗旱救灾。源头就是事物的根本,针对抗旱而言就是在顺应自然条件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寻找水源,保持水源。
  顺应自然,修建水库塘坝。从全国的降水来看,是从东部向西部、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少。雨就是水的来源,就是我们抗旱的根本。有雨就无旱,有水就无旱。从这点上说,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还有河流的下游可以说是无旱灾可言。但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及黑龙江、淮河、黄河、长江、珠江下游等地也常有旱灾发生,这就是我们还没有从源头上治理好旱灾,还没有在适合修筑水库塘坝的地方修建好水库塘坝,才让旱灾频繁发生。
  退耕还林,种草种树保水源。在我国的北部、西部降水稀少,还有许多地方由于历史原因,过度砍伐树木,或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盐碱化,需要抗旱救灾。这些地方由于降水少,抗旱的根本方法就是退耕还林还草或采用轮流放牧制度,退牧养草,种草种树保水源。在黄河流域一带,国家已经采取南水北调的方法,把长江多余的水引入黄河水中,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当然也是最好的抗旱救灾方法。在我国的西南部如云南,由于地势高,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冬春干旱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方山高谷深,不是缺水少雨,而是保不住雨水,就应该更多地修建水库塘坝,退耕还林,种树种草,保住水源。
  3、坚持统筹抗旱救灾。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暖,也是旱灾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抗旱救灾不只是旱灾地区的事情,也是党和国家的事情,甚至是整个世界的事情。旱灾只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一种,抗旱应该同抗击其他自然联系起来。抗旱目的是保民生、维稳定、建和谐,让广大人民群众过幸福安康的生活。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好抗旱与民生、抗旱与防洪、抗旱与城乡发展的关系,使抗旱工作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一部分,与党和国家的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统筹好抗旱与民生工作。当旱灾发生时,党和政府是领导人民群众抗旱救灾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在抗旱工作中必须广泛联系人民群众可能产生的其他需要,就必须联系到抗旱工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春耕备耕、果树成活、防火等多项工作。如宣威市委及政府在抗旱过程中就提出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无一人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生畜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起因缺水而引发的纠纷)的号召,把抗旱与保民生很好地联系起来,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及其他无旱灾地区的人民群众捐款抗旱;组成工作组到旱情严重的地方调查了解情况,寻找水源,帮助缺水的灾民运水(车拉、马驮、人背);从多个方面解决人民群众缺水的问题及防火、春耕备耕等其他各项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防洪工作。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高海拔地势决定了这里独特的气候特征,就是冬春旱灾、夏秋涝灾。当然全国的很多地方特别东部、南部及江河下游地区都会形成一年中旱涝两灾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在抗旱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防洪,把抗旱与防洪很好地统筹起来,在抗旱的同时要考虑到防洪,在防洪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抗旱。甚至还要反季节思考,反季节行动,树立夏秋抗旱、冬春防洪的思想。就是在夏秋季雨水多时利用水库塘坝把水蓄好,以备冬春干旱时人畜饮水及春耕备耕;冬春无雨水时是最好修筑水库塘坝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要积极筹划,组织领导好人民群众利用冬春时节修筑好水库塘坝,做好夏秋季防洪的准备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城乡发展工作。今年,党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指出全党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水利基础设施工作就是抗旱防洪工作,在抗旱工作中结合城乡发展的原则,发动城市对口抗旱,城市中的单位、干部、职工及居民都应该动员起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搞好灾区的水库塘坝修建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双赢,就是要利用城市的发展优势帮助农村抗旱救灾,带动农村也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
  参考地址:http://www.speech.com.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601

西南抗旱救灾——科学对待旱灾
自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干旱,给云南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截至目前,干旱已经导致云南597万人3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30多万人因旱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秋冬播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5%以上,小春粮食(夏粮)将因灾减产50%以上,林地受灾面积达4300多万亩。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2月24日,云南省召开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省委、省政府发出号令:要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打一场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的攻坚战。
面对如此严重的旱灾,我们应作何感想?笔者2月25日参加了宣威市文兴乡的抗旱救灾工作,走访了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4个旱灾严重的行政村,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抗旱救灾的思考。
一、要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不断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1、旱灾是自然规律运行的结果。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 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在冬春季,云南大部受到来自印度洋湿润西南季风的影响,本应湿润多雨才是,但当印度洋的湿润之风爬到2000米的云南高原时,风中的水汽早已被重重山脉层层“盘剥”,空气中含水量已极低,成了“焚风”,无雨可下,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冬春季风性旱灾。冬天暧和,但很多时候无雪无雨。春季是最要命的干旱季节,“焚风”横行,温度升高,土地焦黄,尘土飞扬,草树干枯,如同炼狱。如果冬季印度洋季风弱一些,大西北利亚的寒流会在云南高原上留下它的足迹,下上几场厚厚的瑞雪,第二年春天(在清明之前)也就会下上几场雪或受季风影响变成几场小雨,那旱情就会小一些,所以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因此,云南的旱灾是自然规律所致,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年年冬春季节都有,只是干旱的程度有大小而已。今年冬季无雪,春季估计无雨,干旱也就十分严重。
2、旱灾是大自然对人类违规行为的惩罚。虽说云南的干旱根源是地势及印度洋的季风所为,但也有人为因素。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干旱的成因就有人为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树林被大量砍伐,河两边的高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木。也由于人口密集,从山脚到山顶,60~70度角的山坡都被开发出来做耕地。远远看去,层层耕地井然有序,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勤劳勇敢,生活艰辛。但为了生存,在砍伐树林、开垦耕地的同时也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破坏了植被生态,使山上的树林荆棘无法生存,水土也就无法保住。在白药、半山还有煤矿,煤矿把山上原有的水也撤走了。按照生态原则,森林是天然的水库。只要山上有树林植被,就能保住水。冬春干旱来临,人畜饮水应该没有问题。但由于生态植被的严重破坏,就加重了冬春季节干旱的程度。这是在自然干旱的基础上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旱,使诸如此类地方的干旱更加严重。自然干旱是大自然运行的结果,而人为因素的干旱却是人类违背大自然规律所应受到的惩罚。
生存与生态本应该和谐相处,但在此地却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云南、在我国,这种矛盾还普遍存在,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干旱还很多,但愿人们在生存了同时,也要学会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学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少做自搬石头自砸脚的蠢事。
3、旱灾是人类抗旱救灾能力不足的体现。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斗争。但人对自然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中也是如此。自从盘古开天地,人们就开始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一直到今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虽有了极大的进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仍有许多自然之谜无法解开。
云南的干旱十分严重,这主要是自然规律使然,但也有我们人类自己的功劳。在抗拒旱灾时我们的能力还明显不足,还有待提高。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无法使印度洋的季风改变方向或减小,或使云南的地势降低。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没有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有干旱的地方都修建好水库、塘坝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抗旱救灾。
二、要解放抗旱思想,转变抗旱方式,科学抗旱救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则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法宝,当然也是我们抗旱救灾的根本方法。在抗旱工作中我们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在严重的旱灾面前,我们既要坚持传统的抗灾方法,同时也要应用科学发展观原理来创新抗旱救灾的方法。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把抗旱救灾工作与自然、民生、统筹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从根本上解决旱灾,使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1、坚持搬迁抗旱救灾。搬迁抗旱救灾就是站在全国、全省的大局观念上,按照气候、地势、雨水等自然条件重新安排布局农民的居所,或者说把现在正在发生旱灾,年年抗旱,但无论花费多少人力财力物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灾,把这些地方的农民想法搬迁到其他自然条件更好更能发展致富,不会发生旱灾的地方去,从宏观布局上合理避开旱灾的发生。这是从宏观角度解决旱灾最理想最有效的办法。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村,那里人口众多,山高坡陡,人均耕地面积少,只适合人们在那里艰难地生存,不适合发展致富。这样的地方宣威还有阿都乡、普立乡、双河乡、杨柳乡等,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地方也一定还很多。
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连最起码的生存问题都必须发扬愚公愚山精神才能解决,又怎样去发展致富呢?每年春天旱灾来临,人畜饮水,春耕生产要花费不少的物力财力来抗旱救灾。夏季来临,大雨倾盒,山洪暴发,地基开裂,房屋倒蹋,山体滑坡,又要花费更多的物力财力去防洪。年年抗旱年年旱,岁岁防洪岁岁洪。这些地方生存尚且艰难,又如何去发展致富呢?
愚公精神虽可取,但我认为从发展致富的角度看,搬山就不如搬家。在全国、全省还有许多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没有开发,就应该站在全国、全省角度,全国一盘棋或者全省一盘棋,宏观规划,统筹安排,利用异地扶贫搬迁的办法将这些地方的人民搬到能发展致富的地方去。
这样就规避了这些地方的自然灾害,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每年无穷无尽的抗旱救灾款项用来搬迁,又将这些村民搬走后的地方按照其气候、地势、土壤等自然条件,退耕还林,适合栽种什么就栽种什么,或果树或林木,因地制宜,因气制宜,各得其所,岂不美哉!
2、坚持源头抗旱救灾。在不适用搬迁抗旱救灾的地方,就要坚持源头抗旱救灾。源头就是事物的根本,针对抗旱而言就是在顺应自然条件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寻找水源,保持水源。
顺应自然,修建水库塘坝。从全国的降水来看,是从东部向西部、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少。雨就是水的来源,就是我们抗旱的根本。有雨就无旱,有水就无旱。从这点上说,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还有河流的下游可以说是无旱灾可言。但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及黑龙江、淮河、黄河、长江、珠江下游等地也常有旱灾发生,这就是我们还没有从源头上治理好旱灾,还没有在适合修筑水库塘坝的地方修建好水库塘坝,才让旱灾频繁发生。
退耕还林,种草种树保水源。在我国的北部、西部降水稀少,还有许多地方由于历史原因,过度砍伐树木,或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盐碱化,需要抗旱救灾。这些地方由于降水少,抗旱的根本方法就是退耕还林还草或采用轮流放牧制度,退牧养草,种草种树保水源。在黄河流域一带,国家已经采取南水北调的方法,把长江多余的水引入黄河水中,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当然也是最好的抗旱救灾方法。在我国的西南部如云南,由于地势高,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冬春干旱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方山高谷深,不是缺水少雨,而是保不住雨水,就应该更多地修建水库塘坝,退耕还林,种树种草,保住水源。
3、坚持统筹抗旱救灾。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暖,也是旱灾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抗旱救灾不只是旱灾地区的事情,也是党和国家的事情,甚至是整个世界的事情。旱灾只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一种,抗旱应该同抗击其他自然联系起来。抗旱目的是保民生、维稳定、建和谐,让广大人民群众过幸福安康的生活。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好抗旱与民生、抗旱与防洪、抗旱与城乡发展的关系,使抗旱工作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一部分,与党和国家的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统筹好抗旱与民生工作。当旱灾发生时,党和政府是领导人民群众抗旱救灾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在抗旱工作中必须广泛联系人民群众可能产生的其他需要,就必须联系到抗旱工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春耕备耕、果树成活、防火等多项工作。如宣威市委及政府在抗旱过程中就提出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无一人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生畜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起因缺水而引发的纠纷)的号召,把抗旱与保民生很好地联系起来,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及其他无旱灾地区的人民群众捐款抗旱;组成工作组到旱情严重的地方调查了解情况,寻找水源,帮助缺水的灾民运水(车拉、马驮、人背);从多个方面解决人民群众缺水的问题及防火、春耕备耕等其他各项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防洪工作。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高海拔地势决定了这里独特的气候特征,就是冬春旱灾、夏秋涝灾。当然全国的很多地方特别东部、南部及江河下游地区都会形成一年中旱涝两灾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在抗旱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防洪,把抗旱与防洪很好地统筹起来,在抗旱的同时要考虑到防洪,在防洪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抗旱。甚至还要反季节思考,反季节行动,树立夏秋抗旱、冬春防洪的思想。就是在夏秋季雨水多时利用水库塘坝把水蓄好,以备冬春干旱时人畜饮水及春耕备耕;冬春无雨水时是最好修筑水库塘坝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要积极筹划,组织领导好人民群众利用冬春时节修筑好水库塘坝,做好夏秋季防洪的准备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城乡发展工作。今年,党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指出全党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水利基础设施工作就是抗旱防洪工作,在抗旱工作中结合城乡发展的原则,发动城市对口抗旱,城市中的单位、干部、职工及居民都应该动员起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搞好灾区的水库塘坝修建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双赢,就是要利用城市的发展优势帮助农村抗旱救灾,带动农村也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
参考地址:http://www.speech.com.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601

我是麦地里的一棵小麦苗。我曾经生活得很幸福。那时候,太阳妈妈照耀着我,雨露姐姐滋润着我,每天我都和最要好的麦苗朋友一起谈心玩耍,一起听小鸟唱歌,听风婆婆讲故事……

可不久,一场旱灾来临了。雨水姐姐很久不来看我了,露水姐姐也消失了,从前在我眼中那么柔和的太阳妈妈,现在却变得忽冷忽热,小鸟不再来给我们唱歌了,风婆婆也皱起了眉头,不愿给我们讲动听的故事了。每天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我们麦苗家族一天天地衰弱下去,很多同胞倒下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也就在前几日,我最要好的朋友也停止了呼吸。我哭了,哭得好伤心。没有了雨露的滋润,没有了朋友的鼓励,我也渐渐消瘦下来,从前绿油油的皮肤现在变得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光泽。

一天,我无意中从几个农民伯伯的谈话中了解到:截至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受旱小麦有1.57亿亩……与此同时,我也得知人们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几天后的一天清晨,天空下起了小雨,这是人工降雨。这一天,是我在受旱期间过得最兴奋、最快乐的一天。阵阵雨水从天空落下,雨水落到大地上,干裂的大地变得滋润起来;雨水落到我们麦苗身上,我们各个张大嘴巴,尽情地吮吸着雨水,享受着雨露的甜蜜。或许,我是幸运的,从那天起,日子一天天好转起来……

我是一棵经历旱灾的小麦苗。我真诚地希望全国各地的麦苗同胞都能远离干旱,健康成长,结出金黄的穗穗!我也希望人们都能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希望天更蓝,水更绿,地球母亲的明天更美好!

自己编呗

科学对待旱灾
自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干旱,给云南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打一场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的攻坚战。
面对如此严重的旱灾,我们应作何感想?笔者2月25日参加了宣威市文兴乡的抗旱救灾工作,走访了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4个旱灾严重的行政村,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抗旱救灾的思考。
一、要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不断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1、旱灾是自然规律运行的结果。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 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在冬春季,云南大部受到来自印度洋湿润西南季风的影响,本应湿润多雨才是,但当印度洋的湿润之风爬到2000米的云南高原时,风中的水汽早已被重重山脉层层“盘剥”,空气中含水量已极低,成了“焚风”,无雨可下,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冬春季风性旱灾。冬天暧和,但很多时候无雪无雨。春季是最要命的干旱季节,“焚风”横行,温度升高,土地焦黄,尘土飞扬,草树干枯,如同炼狱。如果冬季印度洋季风弱一些,大西北利亚的寒流会在云南高原上留下它的足迹,下上几场厚厚的瑞雪,第二年春天(在清明之前)也就会下上几场雪或受季风影响变成几场小雨,那旱情就会小一些,所以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因此,云南的旱灾是自然规律所致,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年年冬春季节都有,只是干旱的程度有大小而已。今年冬季无雪,春季估计无雨,干旱也就十分严重。
2、旱灾是大自然对人类违规行为的惩罚。虽说云南的干旱根源是地势及印度洋的季风所为,但也有人为因素。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干旱的成因就有人为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树林被大量砍伐,河两边的高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木。也由于人口密集,从山脚到山顶,60~70度角的山坡都被开发出来做耕地。远远看去,层层耕地井然有序,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勤劳勇敢,生活艰辛。但为了生存,在砍伐树林、开垦耕地的同时也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破坏了植被生态,使山上的树林荆棘无法生存,水土也就无法保住。在白药、半山还有煤矿,煤矿把山上原有的水也撤走了。按照生态原则,森林是天然的水库。只要山上有树林植被,就能保住水。冬春干旱来临,人畜饮水应该没有问题。但由于生态植被的严重破坏,就加重了冬春季节干旱的程度。这是在自然干旱的基础上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旱,使诸如此类地方的干旱更加严重。自然干旱是大自然运行的结果,而人为因素的干旱却是人类违背大自然规律所应受到的惩罚。
生存与生态本应该和谐相处,但在此地却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云南、在我国,这种矛盾还普遍存在,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干旱还很多,但愿人们在生存了同时,也要学会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学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少做自搬石头自砸脚的蠢事。
3、旱灾是人类抗旱救灾能力不足的体现。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斗争。但人对自然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中也是如此。自从盘古开天地,人们就开始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一直到今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虽有了极大的进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仍有许多自然之谜无法解开。
云南的干旱十分严重,这主要是自然规律使然,但也有我们人类自己的功劳。在抗拒旱灾时我们的能力还明显不足,还有待提高。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无法使印度洋的季风改变方向或减小,或使云南的地势降低。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没有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有干旱的地方都修建好水库、塘坝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抗旱救灾。
二、要解放抗旱思想,转变抗旱方式,科学抗旱救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则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法宝,当然也是我们抗旱救灾的根本方法。在抗旱工作中我们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在严重的旱灾面前,我们既要坚持传统的抗灾方法,同时也要应用科学发展观原理来创新抗旱救灾的方法。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把抗旱救灾工作与自然、民生、统筹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从根本上解决旱灾,使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1、坚持搬迁抗旱救灾。搬迁抗旱救灾就是站在全国、全省的大局观念上,按照气候、地势、雨水等自然条件重新安排布局农民的居所,或者说把现在正在发生旱灾,年年抗旱,但无论花费多少人力财力物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灾,把这些地方的农民想法搬迁到其他自然条件更好更能发展致富,不会发生旱灾的地方去,从宏观布局上合理避开旱灾的发生。这是从宏观角度解决旱灾最理想最有效的办法。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村,那里人口众多,山高坡陡,人均耕地面积少,只适合人们在那里艰难地生存,不适合发展致富。这样的地方宣威还有阿都乡、普立乡、双河乡、杨柳乡等,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地方也一定还很多。
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连最起码的生存问题都必须发扬愚公愚山精神才能解决,又怎样去发展致富呢?每年春天旱灾来临,人畜饮水,春耕生产要花费不少的物力财力来抗旱救灾。夏季来临,大雨倾盒,山洪暴发,地基开裂,房屋倒蹋,山体滑坡,又要花费更多的物力财力去防洪。年年抗旱年年旱,岁岁防洪岁岁洪。这些地方生存尚且艰难,又如何去发展致富呢?
愚公精神虽可取,但我认为从发展致富的角度看,搬山就不如搬家。在全国、全省还有许多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没有开发,就应该站在全国、全省角度,全国一盘棋或者全省一盘棋,宏观规划,统筹安排,利用异地扶贫搬迁的办法将这些地方的人民搬到能发展致富的地方去。
这样就规避了这些地方的自然灾害,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每年无穷无尽的抗旱救灾款项用来搬迁,又将这些村民搬走后的地方按照其气候、地势、土壤等自然条件,退耕还林,适合栽种什么就栽种什么,或果树或林木,因地制宜,因气制宜,各得其所,岂不美哉!
2、坚持源头抗旱救灾。在不适用搬迁抗旱救灾的地方,就要坚持源头抗旱救灾。源头就是事物的根本,针对抗旱而言就是在顺应自然条件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寻找水源,保持水源。
顺应自然,修建水库塘坝。从全国的降水来看,是从东部向西部、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少。雨就是水的来源,就是我们抗旱的根本。有雨就无旱,有水就无旱。从这点上说,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还有河流的下游可以说是无旱灾可言。但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及黑龙江、淮河、黄河、长江、珠江下游等地也常有旱灾发生,这就是我们还没有从源头上治理好旱灾,还没有在适合修筑水库塘坝的地方修建好水库塘坝,才让旱灾频繁发生。
退耕还林,种草种树保水源。在我国的北部、西部降水稀少,还有许多地方由于历史原因,过度砍伐树木,或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盐碱化,需要抗旱救灾。这些地方由于降水少,抗旱的根本方法就是退耕还林还草或采用轮流放牧制度,退牧养草,种草种树保水源。在黄河流域一带,国家已经采取南水北调的方法,把长江多余的水引入黄河水中,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当然也是最好的抗旱救灾方法。在我国的西南部如云南,由于地势高,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冬春干旱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方山高谷深,不是缺水少雨,而是保不住雨水,就应该更多地修建水库塘坝,退耕还林,种树种草,保住水源。
3、坚持统筹抗旱救灾。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暖,也是旱灾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抗旱救灾不只是旱灾地区的事情,也是党和国家的事情,甚至是整个世界的事情。旱灾只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一种,抗旱应该同抗击其他自然联系起来。抗旱目的是保民生、维稳定、建和谐,让广大人民群众过幸福安康的生活。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好抗旱与民生、抗旱与防洪、抗旱与城乡发展的关系,使抗旱工作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一部分,与党和国家的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统筹好抗旱与民生工作。当旱灾发生时,党和政府是领导人民群众抗旱救灾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在抗旱工作中必须广泛联系人民群众可能产生的其他需要,就必须联系到抗旱工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春耕备耕、果树成活、防火等多项工作。如宣威市委及政府在抗旱过程中就提出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无一人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生畜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起因缺水而引发的纠纷)的号召,把抗旱与保民生很好地联系起来,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及其他无旱灾地区的人民群众捐款抗旱;组成工作组到旱情严重的地方调查了解情况,寻找水源,帮助缺水的灾民运水(车拉、马驮、人背);从多个方面解决人民群众缺水的问题及防火、春耕备耕等其他各项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防洪工作。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高海拔地势决定了这里独特的气候特征,就是冬春旱灾、夏秋涝灾。当然全国的很多地方特别东部、南部及江河下游地区都会形成一年中旱涝两灾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在抗旱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防洪,把抗旱与防洪很好地统筹起来,在抗旱的同时要考虑到防洪,在防洪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抗旱。甚至还要反季节思考,反季节行动,树立夏秋抗旱、冬春防洪的思想。就是在夏秋季雨水多时利用水库塘坝把水蓄好,以备冬春干旱时人畜饮水及春耕备耕;冬春无雨水时是最好修筑水库塘坝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要积极筹划,组织领导好人民群众利用冬春时节修筑好水库塘坝,做好夏秋季防洪的准备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城乡发展工作。今年,党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指出全党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水利基础设施工作就是抗旱防洪工作,在抗旱工作中结合城乡发展的原则,发动城市对口抗旱,城市中的单位、干部、职工及居民都应该动员起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搞好灾区的水库塘坝修建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双赢,就是要利用城市的发展优势帮助农村抗旱救灾,带动农村也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

统筹好抗旱与城乡发展工作。今年,党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指出全党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水利基础设施工作就是抗旱防洪工作,在抗旱工作中结合城乡发展的原则,发动城市对口抗旱,城市中的单位、干部、职工及居民都应该动员起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搞好灾区的水库塘坝修建工作。统筹城乡发展,

自从去年入秋以来,西南五省区就糟受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灾害,直到现在干旱情况仍未缓解,现已导致两千多万人饮水困难,一亿多亩耕地干旱,大量土地减收甚至绝收,西南人民生产生活遭受了巨大的危机。

五省区中,受灾最严重的是云南省,云南全境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许多人一天只能喝上两三百毫升的水,农村地区还要靠人背马驼从好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水,所有云南人民都是干旱的受灾者,但他们都再不断自救,政府组织打水,各级党政机关都在带领人民坚苦奋斗力求将这次天灾的破坏降至最小!可以说,这次干旱灾害给云南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看着网上一些云南的孩子喝不上水那种渴望的眼神,心中不禁颤抖,我们每天都能喝上干净的水,但云南的人民在这次灾害面前却只能每天喝一点点水,这些水甚至是不能饮用的脏水,饮用水毕竟太少了,云南是一个不缺水的地方,各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而当天公发了威,人是渺小的,再多水的地方都会因为缺水而倍受破坏和折磨!

但是,天虽无情人有情,水断了爱没断,地旱了心没旱!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身上流着一样的血,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手牵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云南人民有难,我们理应出手相助!捐一千块我们不嫌多,捐一块我们也不嫌少,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河,点滴爱心也是伟大!

请让我们伸出援手,踊跃捐款捐物帮助云南人民度过难关,我们也相信,伟大的云南人民一定能战胜这次干旱灾害重建那美丽的云南!云南人民感谢你们的帮助和关心,云南四千五百万各族人民将世世代代铭记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


西南旱灾作文600字以上 急急急 !!!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