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的历史评价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各自的特点。概述~

一、淞沪会战
1、淞沪会战的特点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2、淞沪会战概述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二、太原会战
1、太原会战的特点
太原会战是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2、太原会战概述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三、徐州会战
1、徐州会战的特点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
2、徐州会战概述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四、武汉会战
1、武汉会战的特点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
2、武汉会战概述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扩展资料
武汉会战评价:
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阵亡将士人数,军事委员会统计为254628人,加上负伤超过40万),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中国幅员广大,日军可以回避我们的阵地设施,而日军的惯用战法就是迂回包围,即使从阵地防御的角度来看,在作战指导上也有不足与失误:兵力分散,以连绵不断的一线式阵地进行防御战斗,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力的战略预备兵团;
会战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处处追随在敌人行动之后,不少措施类似“挖肉补疮”;在指挥体系上,受人事关系影响过大,许多兵力调配不是以作战需要为依据,而是按派系及资历任官,职务与所属兵力不适应,造成“屋下架屋,床上叠床”的弊病;命令、报告的转达,自军事委员会至基本战略单位的师,要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5个层次才能到达,难免贻误战机。
当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在其《私人回忆资料》中所写《武汉会战之教训》比较符合实际。他认为:
“①指导计划固应按各时期情况适宜变更,但如变更频繁,有使作战军不能追随之苦。此次会战中之最高指导即有此弊。
②指导计划须顾虑部队现状及实力,尤其在持久战之基本原则上,其始终目的何在,似应预先计及,否则处处追随敌人,对作战试探性之处置,必难贯彻始终。
例如此次武汉撤退时机,原来决定在8月底,后改为9月18日,又改为9月底、双十节。直至10月20日,领袖尚在武汉。于是转战数月之残破部队不能不在金牛、保安线上竭力苦撑,以致以后转移未能按照计划实施,陷于溃退。
③无训练部队绝对不能作战。如此次王陵基部见敌即溃,致影响全局战斗之处,实不胜举。
④对装备优良之敌,以诱至山地决战有利。因一到山地,则敌之优点即难发挥,结果与我相等,而我再以旺盛的精神临之,必易成功。如万家岭之役是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淞沪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原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州会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第一军团打破日军攻占南昌企图,为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

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阵亡将士人数,军事委员会统计为254628人,加上负伤超过40万),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为此还规定“集中国家力量,以在本年内达到战争目的”、“结束对中国的战争”。但是,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而在日军已经占领的后方,大批的抗日人民武装成长起来,大片的国土又被收复。用日军自己的话说,日军占领的“所谓治安恢复地区,实际上仅限于主要交通线两侧数公里地区之内”。因而可以这样说:武汉会战,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
  由于国军的坚强抗击,日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用于进攻的编制人员约25万人,会战期间曾补充四五次人员,投入的总兵力当在30万人左右),发挥了陆、海、空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苦战4个半月,不但没有歼灭国军的主力部队,没有使国军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反而使日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据日军发表的统计资料,第11军战死4506,负伤17380人 ,第2军战死2300,负伤7600人,还有900病死的,连同海军及陆海航空兵的伤亡人数,总计约3.55万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报统计的日军伤亡人数为25.6万人。很显然,日本发表的数字偏低,而军令部发表的数字则偏高。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益发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这就使中国的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则陷入了它自身所最不愿意进行的持久战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由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由以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的“治安”作战。
  日本国力因损耗过巨而开始急剧表面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物资缺乏,主要依赖输入,而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而对日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日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日本发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超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从而“加重了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大致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总的来看比会战前有所下降。这也是日本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企图“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因。


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阵亡将士人数,军事委员会统计为254628人,加上负伤超过40万),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中国幅员广大,日军可以回避我们的阵地设施,而日军的惯用战法就是迂回包围,即使从阵地防御的角度来看,在作战指导上也有不足与失误:兵力分散,以连绵不断的一线式阵地进行防御战斗,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力的战略预备兵团;会战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处处追随在敌人行动之后,不少措施类似“挖肉补疮”;在指挥体系上,受人事关系影响过大,许多兵力调配不是以作战需要为依据,而是按派系及资历任官,职务与所属兵力不适应,造成“屋下架屋,床上叠床”的弊病;命令、报告的转达,自军事委员会至基本战略单位的师,要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5个层次才能到达,难免贻误战机。
当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在其《私人回忆资料》中所写《武汉会战之教训》比较符合实际。他认为:“①指导计划固应按各时期情况适宜变更,但如变更频繁,有使作战军不能追随之苦。此次会战中之最高指导即有此弊。②指导计划须顾虑部队现状及实力,尤其在持久战之基本原则上,其始终目的何在,似应预先计及,否则处处追随敌人,对作战试探性之处置,必难贯彻始终。例如此次武汉撤退时机,原来决定在8月底,后改为9月18日,又改为9月底、双十节。直至10月20日,领袖尚在武汉。于是转战数月之残破部队不能不在金牛、保安线上竭力苦撑,以致以后转移未能按照计划实施,陷于溃退。③无训练部队绝对不能作战。如此次王陵基部见敌即溃,致影响全局战斗之处,实不胜举。④对装备优良之敌,以诱至山地决战有利。因一到山地,则敌之优点即难发挥,结果与我相等,而我再以旺盛的精神临之,必易成功。如万家岭之役是也。”




武汉会战的历史评价视频

相关评论:
  • 17114485866牛岛满概述
    阙娣丹牛岛满,这位历史人物出生于1887年7月31日,直至1945年6月23日,是日本帝国晚期的陆军大将。军事评论家对他的战术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誉他为“优秀的战术家”。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他与日本法西斯主义紧密相连,其军事行动中常常伴随着对中国的残酷伤害。1938年的武汉会战中,他所指挥的部队无疑浸染...

  • 17114485866在抗日战争中有哪些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的战役
    阙娣丹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万家岭大捷 第一次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枣宜会战 中条山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豫湘桂会战 (这是国民军)平型关大捷 雁门关伏击战 夜袭阳明堡 百团大战 晋察冀边区冬季反“扫荡” 阳明堡战役 关家脑战役(这是共产党的)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 17114485866如何评价黄维?
    阙娣丹主要成就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9月下旬,黄维接任第18军第67师师长职,率部抵抗。上海抗战后,他奉令率部转到皖南山区。1938年,升调第18军军长。7月中旬,日军第51军的五个师团和波田支队,分兵沿长江及两岸进攻武汉。黄维受命参加武汉会战。会战期间,借了8门大炮给时任656团...

  • 17114485866问题:评价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阙娣丹以武汉会战为标志,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二、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是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 七七事变爆发时,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夸口说,“中国事变一个月就解决了”。但战端一启,中国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侵华战略,日本不得不渐次增兵。到武汉会战时,日本将陆军34个师团中的32个师团,即...

  • 17114485866惊天阴谋剧情简介
    阙娣丹《惊天阴谋》剧情简介:1938年秋,在“武汉会战”进行之际,日本驻华特务总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亲自制订了一份《唐绍仪工作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中国的日占区尽快扶持一个伪中央政权,以达到“以华制华”的罪恶目的。滞留上海的唐绍仪是国民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可谓举足重轻的人物。此时的...

  • 17114485866怎么评价《我的上高》这部电影?
    阙娣丹在我们通常的抗战叙事中,往往聚焦于国家大义与民族精神,而对于基层的政治生态和人性的复杂性则鲜有触及。strong>比如,电影中展现的国军官兵对百姓的骚扰,以及军官对地方献粮的冷漠回应,这些细节揭示了战争的冷酷和人性的矛盾。strong>当我查阅那段历史,武汉会战中的县志记载,国军撤离时,百姓的财物被...

  • 17114485866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阙娣丹2. 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政府的军队担任了主要的作战职责。在这些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了长时间且艰苦的战斗,如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和对国家的深厚爱国情感,并取得了显著的胜利,例如台儿庄大捷...

  • 17114485866如何评价川军?
    阙娣丹非常厉害 川军王瓒绪的第44军还有一支不太起眼的部队,但是在一个日军基层军官的回忆录中却显得很是瞩目。日军27师团第3联队中队长藤原彰在回忆录中描写到其参加湘桂作战遇到的情况:“……尤其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第44军)斗志旺盛,士气昂扬,作战意志相当强烈。中国军队敢于向我军固守的阵地发动那样...

  • 17114485866谁能公正的评价一下指挥过三次长沙会战的薛岳将军?
    阙娣丹抗战英雄,内战狗熊。毁誉参半!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后病逝于台湾,享年102岁。...

  • 17114485866关于抗日英雄的资料
    阙娣丹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 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