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七月十四是怎么节日啊?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壮族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壮族七月十四是壮族的祭祖魂节,也称为鬼节,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相传古时中元节,是在七月十五过的,云南文山地区至今仍有保留。后来发生一场灾乱,一些人提前过节,然后逃乱;另一些人逃乱回来才补过节。因此变成了现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过节的习俗。这个节日的内容是祭祖和祀鬼两种。相传七月十四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一天祭奠远祖。又传说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无家可归,成为野鬼孤魂,他们四处游荡作祟。为免遭其害,人们在这天祭祖的同时,兼祀孤魂野鬼。其做法是杀鸡杀鸭,蒸糕做馍,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鞋袜。家祭之后,入夜又到河边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并让其灰烬随水漂流。另外,这一天凡已出嫁之妇必回娘家省亲,但过节后须回去,当夜不能在娘家住宿。
  从七月初七就已经开始有节日的气氛了。七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壮族受汉族的影响,也很同情这对难得相会的夫妻。但壮人还另有说法,认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来染布、做醋、煮药,格外好,所以家家户户中午有人赶往河边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当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不但不像织女那样渡过鹊桥寻夫,反而离开夫家回到母亲的怀抱。
  初七过后,人们便为中元节办货,忙着赶圩采购香烛和鬼衣纸。节日到,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杀猪,一派节日气氛。有的地方从初七开始就用鲜笋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开始大祭,供桌上摆满了猪肉、整鸡、整鸭、米粉、发糕、糍粑、糯饭,一直摆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这前,得先把供品热一下,祭过祖,才能进餐,供桌下撂着一个很大的纸包袱,里面塞满了蓝、白、紫色纸剪成的鬼衣和纸钱。每次祭祀都烧一些,烧过之后,用芭蕉叶、海芋或荷叶包好灰烬,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烧完,一起包成两大包,由一位老人头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边,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还烧纸船、纸马和纸屋,让祖先满载而归。

壮族的七月十四称为“鬼节”,也叫“七月半”、“七月节”。
顾名思义,“鬼节”因节日活动内容有关而得名。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变成鬼,都要到阴间去。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望亲人。至于无家无亲的“孤魂野鬼”就只能在荒野上游荡,所以在这个时段里,都不得在外面闲逛,免得被“野鬼”拉去做替身,故又称“躲鬼”. 至于“野鬼”之说,纯粹是封建迷信的无稽之谈。究其因由,也是事出有因: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每年农历七月正是雨季,常常继发山洪,因而也经常有人跌山、溺水而亡;“野鬼”之说,其实是为了告戒人们(特别是莽撞的青少年)不要到山溪、河流附近去玩耍,免得惹出意外。
鬼节,来源于佛教节日盂兰盆节,佛教里认为,这天,地狱大门打开,让阴间的亡魂到人间做个短期的休假,与亲人见面。在壮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把鬼节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在壮族地区,鬼节是继春节后,最重大,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其地位好比汉族人民眼中的中秋节。
广西人过“鬼节”,都是很少出远门、游泳、做其他生意上的大事,下午街上的商铺店面早早地关门歇业。“鬼节”给人们偷懒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托辞,活着的人也有了饕餐的理由。早早地准备好祭拜祖宗的香烛、元宝、纸钱,买好糕点水果,最重要的在这一天广西人家家都会吃鸭子!这一天凌晨,农贸市场卖家禽的摊位前就已经排满了要买鸭子的人群!(这一天的鸭子可以卖出全年的最高价)。广西境内靠江靠河的地方,还会放河灯以告慰祖先以及新亡的灵魂。(南方有水的地方居多,因此他们会认为江河是贯穿了阳间和阴间的地方)
据老人说:祭拜祖宗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何桥的,所以,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久之,吃鸭子就成了过“鬼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如同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也有一些当地人说:七月十四吃鸭子,主要因为在广西无鸭不成席,在七月十四这样敬天地祭鬼神的大日子里,怎么可以没有像样的祭品来供奉祖先呢!民俗史专家则认为:在广西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约十只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鸭子可以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从而降低成本。在种第二季稻谷的时候,农民们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传统的广西人,其实是把“鬼节”当作一种灵魂的崇拜。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糍粑、烧鸭的香味。人们买好过节的用品,燃上香烛,摆上鸭肉、饭、水果等食品祭过祖先后,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共享节日午餐。因此,在广西人的眼中,七月十四不仅仅是神秘的“鬼节”,又是一家老小团聚的日子。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日等节日。
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装。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
初一初二
凡来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
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壮族人民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
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娅拜节。
壮年
也叫"将也益",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谓)。是日,全寨集资买猪,(有的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谷丰登。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后来以猪代之,社王棚一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魔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加,在社棚前宰猪敬供,集体叩拜,庄严肃穆,不许喧哗说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则当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祭毕,将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
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禁内外人出入。过年十天之内为节日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不过壮年的壮族村寨,则以春节为大年,其活动与当地汉族相同。

南宁壮族七月主要传统节日 7月——蓄水节、尝新节、祭祖魂节、祭青苗节 (1)蓄水节:广西靖西、德保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举行。家家户户都有将蓄水的缸罐洗净,然后到泉边、溪边或江河边挑回清水将其灌满。人们称这天挑回的水为“仙水”为老人熬制长寿酒,给小孩煮长寿粥,浸腌各和酸菜、水果,还可用于染布、酿酒、制醋、治病。 (2)尝新节: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的时候举行。一般是单家独户过,也有请邻近亲友来一起过的。尝新这天,家家户户都煮大甄新米饭和丰盛菜肴。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来绿稻叶供在神龛上,把准备好的饭菜水果供上,烧香、点亮油灯。一切准备好后,把狗叫到神龛前,舀一大勺新米饭,每样菜都给一点,为了感谢它的功劳,这一天让它先吃饱,以示犒赏。 (3)祭祖魂节:农历七月十四是壮族的祭祀性节日。相传古时中元节,是在七月十五过的,云南文山地区至今仍有保留。后来发生一场灾乱,一些人提前过节,然后逃乱;另一些人逃乱回来才补过节。因此变成了现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过节的习俗。这个节日的内容是祭祖和祀鬼两种。相传七月十四是壮族的始祖布洛陀逝世的日子,故人们世世代代在这一天祭奠远祖。又传说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鬼魂无家可归,成为野鬼孤魂,他们四处游荡作祟。为免遭其害,人们在这天祭祖的同时,兼祀孤魂野鬼。其做法是杀鸡杀鸭,蒸糕做馍,用彩色纸裁成四季衣裤鞋袜。家祭之后,入夜又到河边野祭,燃香点烛,焚烧纸衣,并让其灰烬随水漂流。另外,这一天凡已出嫁之妇必回娘家省亲,但过节后须回去,当夜不能在娘家住宿。 (4)祭青苗节:桂西壮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七月间择日举行。届时,以猪肉、米饭作为供品祭村外田边,表示让禾苗神享用。接着开始路禁,以免惊扰苗神。同时全村老少集聚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高唱农事歌,预祝丰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在壮族地区,壮人称为“鬼节”,也叫“七月半”、“七月节”。顾名思义,“鬼节”因节日活动内容有关而得名。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变成鬼,都要到阴间去。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望亲人。至于无家无亲的“孤魂野鬼”就只能在荒野上游荡,所以在这个时段里,都不得在外面闲逛,免得被“野鬼”拉去做替身,故又称“躲鬼”. 至于“野鬼”之说,纯粹是封建迷信的无稽之谈。究其因由,也是事出有因: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每年农历七月正是雨季,常常继发山洪,因而也经常有人跌山、溺水而亡;“野鬼”之说,其实是为了告戒人们(特别是莽撞的青少年)不要到山溪、河流附近去玩耍,免得惹出意外。

鬼节。在壮族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把鬼节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在壮族地区,鬼节是继春节后,最重大,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其地位好比汉族人民眼中的中秋节。广西人过“鬼节”,都是很少出远门、游泳、做其他生意上的大事,下午街上的商铺店面早早关门歇业。

七月十四(壮族祭祀的节日)


壮族的七月十四是怎么节日啊?视频

相关评论:
  • 19495854010壮族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单闻届1. 农历七月十四是壮族人民纪念祖先和亲人的重要节日,被称为“鬼节”、“七月半”或“七月节”。2. 这个节日的名称源于其丰富的节日活动内容,其中一个传统观念是,已故的亲人在这一天可以回到人间与活人世界互动。3. 在这个节日期间,人们通常会避免在户外活动,以防被游荡的“野鬼”选中作为替身,...

  • 19495854010广西的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单闻届总的来说,广西的七月十四是中元节,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广西人会通过各种方式祭祖和纪念先人,同时也享受着节日带来的团聚和美食。

  • 19495854010广西农历七月十四日是什么节日
    单闻届总的来说,广西农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丰富习俗的节日。它通过祭祖、吃鸭和团聚等方式,表达了广西人对祖先的尊敬、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19495854010广西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单闻届广西农历七月十四是当地的“鬼节”,也被称为中元节或七月半。这个节日在广西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重要的意义。首先,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在宋朝末年,由于南方战乱,广西的老百姓为了避免战乱,提前一天过中元节。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使得广西的中元节庆祝日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

  • 19495854010壮族为什么过七月十四
    单闻届壮族的“鬼节”,亦称“七月半”或“七月节”,源于佛教的盂兰盆节,是壮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人们相信阴间的亡魂得以返回人间与亲人团聚。这一节日不仅是壮族人民纪念祖先的时刻,也是对生命和死亡的一种哲学思考。在壮族地区,鬼节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成为家庭团聚的象征。七月十四日,家家...

  • 19495854010广西的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单闻届1. 在广西,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日是壮族人民纪念祖先和亲人的重要节日,他们称之为“鬼节”。2. 这一天,也是壮族地区的“七月半”或“七月节”。节日的名称源于其庆祝内容,与鬼魂有关。3. 壮族民间传统认为,去世的人会变成鬼魂前往阴间。而在农历七月七日至十五日这段时间内,鬼魂可以暂时“放假...

  • 194958540107月14日广西是什么节日
    单闻届7月14日在广西是被称为“鬼节”的传统节日,也称为中元节或七月半。这个节日在广西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壮族人民来说。在这一天,广西人会进行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以表达对祖先和亲人的怀念与敬意。其中,烧香祭拜祖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供品,大扫除...

  • 19495854010广西人过七月十四是什么节
    单闻届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亦称“鬼节”,定在七月十四日。在这一天的午夜,也就是七月十五日零点之前,鬼门将从开启状态逐渐关闭。古籍中有记载,此时刻是游荡人间的鬼魂最后的归期,他们需要返回地府。由于七月十五日临近收获季节,且此时气候既不炎热也不寒冷,因此被认为是最适合超度亡魂的时刻。在广西壮族...

  • 19495854010壮族七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单闻届壮族七月十四是壮族的祭祖魂节,也称为鬼节,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相传古时中元节,是在七月十五过的,云南文山地区至今仍有保留。后来发生一场灾乱,一些人提前过节,然后逃乱;另一些人逃乱回来才补过节。因此变成了现在七月十四和七月十六过节的习俗。这个...

  • 19495854010为什么广西有个七月十四节
    单闻届广西壮族拥有一个独特的节日,被赋予“鬼节”的别称,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正值丰收季节,气候适宜,被认为是超度亡魂的理想时机。传统文献记载,这个时间段,从十四日午夜至十五日十二时,鬼门大开,被认为是亡者回归地府的最后时刻。因此,这个节日在广西备受重视,被...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