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苏东坡是政敌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敌!他们两个到底谁是好人?~

我觉得是王安石。苏东坡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苏王之间的政治交往、私人交往和学术交往三个方面。
  在政治关系上,苏轼起先反对王安石变科举,继而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贬。被贬之后,他又写了不少政治诗来讽刺新政。而后王安石失势,司马光当权,欲全部废除新法,而苏东坡又主张对新法“较量利害,参用所长”,以致又被―贬再贬,流落岭南海南。对于王安石―苏东坡是“对立”的,还是“持平‘’的?是政治上的对立,还是个人之间的思想?
  有人认为,苏轼之于王安石,“不在法而在人”苏轼有一首题为《山村》的诗,其中有两句:“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意思是说,由于王安石的“均输法,食盐买卖由国家统一经营,山村之民,由于供应不上,吃不上盐了,这便是讽刺“均输法”。邓之诚先生在《中华二千年史》中说:“按均输法,于物价调节最有关系,且为刘晏成法,论者亦攻之不已;以为扰民,其意不在法而在人可知。其攻击最力者,为苏轼兄弟。”然而有人综合考察了苏东坡的为人,根据他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两头挨打的事实,认为苏东坡“非随时上下人也”。(刘安世《元城语录》这倒是说苏东坡在政治上是以“持平”态度出现的,并不是个人之间的恩怨。据1962年在湖北对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问题的讨论会看来,少数人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而“苏轼却替统治阶级说话,反对变法;大部分人则认为,苏王之争是属于“认识和方法上的分歧”。也有人认为:“苏王交恶的主要原因,是双方政治见解的不同,整个说来,在苏王的争论中,苏是偏于保守的”综合来考察,由宋到清,大体是抑王扬苏,而现代人则相反,是抑苏扬王。象林语堂那样极力贬斥王安石,即使在保守封闭的封建社会,也是少见的。
  就王安石方面来看,还很少有材料说到是王安石与苏武过不去,据《宋史》与《宋元学案》载。有两次王安石欲治苏轼,但都较轻,看不出是泄私愤来,至于御史台之狱,却是吕惠卿、舒檀辈搞的。他们虽然也是新党,但他们给党营私,与锐意改革的王安石不可同日而语。至于王安石,即令他的政敌司马光亦说;“介甫(王安石的字)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宋史·王安石传》也说:"安石与(司马)光素厚。"在变法上,司马光却是王安石景激烈的反对派。由此也许可以想见苏王关系之一斑。
  在私人交往上,苏东坡从御史台之狱出来后,到黄州做了4年零2个月的团练副使,之后往汝州,途经金陵,与退职在家的王安石相会,共览江山之胜。据朱弁《曲洧旧闻》载:“东坡自黄徙妆,过金陵,荆公好服乘驴谒于舟次。东坡不冠而迎揖曰:·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荆公笑曰;·礼岂为我辈设哉!东坡曰:“轼亦自知,相公门下用轼不着。,荆公无语,乃相招游蒋山"又,蔡倏《西情诗话》云:“元丰网,王文公在金陵,东坡自黄北迁,日与公游,尽论古昔文字。"《宋史》也有类似的记载,苏王一见,谈笑风生,乐而忘返。以致东坡之后有“从公已觉十年迟“之叹。看样子;这次相会,使他们有所沟通。但王安石谢世后,苏轼替哲宗小皇帝撰写了首《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南宋初年的郎晔说:”此虽褒词,然其言皆有微意"。苏又作有《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的·制词”,其中除两句以外“都是把王安石包括在内加以指斥的,据此,苏王之间的政治对立似乎并未消除。
  在文学于与学术关系上,据野史小说记载,苏东坡很有些小视王安石。王安石咏菊诗有‘’昨夜西风过国森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苏轼说“老夫糊涂?春花凋谢,菊花怎么会零落呢?便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字说》谓“坡者,土之皮也",苏以“滑者,水之骨也”来反唇相讥。不过,对于《字说》的语源研究不满意的,还大有人在。王安石说“诗字从言从寺,法度之言也”,驳者则说,那么‘’侍者,法度之人;峙者,法度之山;痔者,法度之病也”显然,这样解字,是很牵强的。因此有人认为问题的确出在《字说》本身,倒并不是苏跟王过不去。而更多的佚闻,反映的是苏王之间的互相钦慕。如在金陵他们“尽论古昔文字”,王安石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苏亦说:“王氏之文未必不佳”王读苏东坡的“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抚几而叹:“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一句。”苏读王安石的《金陵怀古》词也极口称扬:“此老乃野狐精也”当今学者王季思先生曾说:“苏轼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但是他们在文学上却互相钦佩”不久之后,却又说:“苏轼在诗文里攻击王安石的地方非常多,难道这样一次会见就表现了他们的爱才服善吗?”―人之言,前后相抵,虽有原因,但苏王关系之微妙,不是很有意思吗?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他们是好朋友

是。
苏轼既不喜欢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也不喜欢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一直都活得不自在。社会黑暗呀



苏轼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可人家权势大,变了,事实证明变错了

苏轼当时官职小,没有资格与宰相王安石正面交锋,严格说不能算政敌

苏轼22岁在父亲的带领下跟兄弟苏辙一块进京赶考,均进士及第。后因母亲去世,苏轼回家丁忧三年,25岁再次与弟进京,参加了“制科考试”,取得第三等,而在此前宋朝立朝的百年中,没有人得到过第三等。后被派往安徽做官。在安徽做了三年的小官后,30岁调入东京汴梁为官,可是苏轼这个人快意恩仇,什么事都写在脸上,什么事都见棱见角,对王安石的变法坚决反对,而此时王安石身为一国宰相,苏轼只不过是个芝麻粒大的官,另外宋神宗也很支持变法,所以只有忍痛割爱,不重用苏轼。不过宋神宗还是和喜欢苏轼的,所以不久就让他出京为官,先后做了杭州通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等等,做地方官八年,政绩卓著。


王安石与苏东坡是政敌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5093324788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敌!他们两个到底谁是好人?
    皮歪景答:我觉得是王安石。苏东坡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 15093324788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之间是什么关系
    皮歪景答:北宋同时代文人、政治家。司马光和苏东坡是王安石的政敌,死对头。

  • 15093324788苏轼的死对头是谁?
    皮歪景答:苏轼和王安石是一对死对头。嘉祐六年(1061年),二十六岁的苏东坡参加制举,王安石以知制诰的身份出任考官。苏东坡在制策中全面地提出了自己对朝政的看法,许多观点正好与王安石两年前向仁宗所上的万言书截然相反。众考官都欣赏苏东坡的“文义灿然”而置之于高第,王安石却斥责苏东坡之文“全类战国文章...

  • 15093324788王安石亲手把苏轼扳倒,为什么却为他求情?
    皮歪景答:乌台诗案案发后,作为政敌的王安石却出人意料地替苏轼求情。原因主要有这几点:一、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二、王安石变法正在进行,这个时候杀苏轼这样的士大夫势必影响变法的进程。王安石和苏轼同属北宋时期大文豪,尽管两位诗人的政见不同,但是他们有文人之间的互相赏识和敬仰。苏轼在朝中人缘很好,乌台诗案...

  • 15093324788王安石和苏轼有关系麽
    皮歪景答:王安石比苏轼当官早,做过苏轼的考官,此外,王安石推行变法,而苏轼一开始是反对的,后来也就变成中立了,属于政治上的敌对关系,不过听说两人的私交还可以,毕竟两个人都很有才。

  • 15093324788同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为何要在官场上打压苏东坡?
    皮歪景答:挽救了苏轼的性命。除此之外,两人之所以会成为政敌,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索,那就是“王安石变法”。我们都知道,最开始的时候王安石其实是北宋的宰相,而且为人血气方刚,很是对宋神宗的胃口,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搞一场大改革,但是此时的苏轼虽然官职不高,却还是看出了很多变法的...

  • 15093324788苏东坡和王安石斗了大半辈子,谁胜谁负?
    皮歪景答:苏东坡和王安石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二人都有很多流传下来的名作,二者之间跟多的是政治上的分歧,但是最后二人一笑泯恩仇,无所谓谁胜谁负。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书法家中最会画画的文学家,宋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还有一位文学家也很有名,那就是王安石。和苏东坡不同,王安石是文学家中最...

  • 15093324788为何说王安石和苏轼,是文人相亲不相轻的典范?
    皮歪景答:事实上,两位集文学底蕴与政治卓见于一身的风流人物,从未成为真正的敌人。政见上不可调和的矛盾,仅仅在于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二者的初衷都是为国为民,绝不存在对错之分、忠奸之别。王安石与苏东坡,于文学中的相互钦佩,于政治上的彼此宽容,使多年的官场恩怨最终烟消云散,成为中国历史上“文人...

  • 15093324788北山——王安石与苏轼金陵一会泯恩仇
    皮歪景答: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因保守派反对,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神宗再次起用,但没多久又被罢相。此后,已步入晚年的王安石又痛失爱子,心灰意冷之下他选择退出朝廷,隐居在金陵钟山(即北山)半山园。他在位时,与苏轼曾是政敌,两人因变法所持立场不同而交恶。两人虽然因政见不同而交恶,但其实两人...

  • 15093324788苏东坡与王安石本是政敌为何最后竟成为知交
    皮歪景答:就王安石方面来看,还很少有材料说到是王安石与苏武过不去,据《宋史》与《宋元学案》载。有两次王安石欲治苏轼,但都较轻,看不出是泄私愤来,至于御史台之狱,却是吕惠卿、舒檀辈搞的。他们虽然也是新党,但他们给党营私,与锐意改革的王安石不可同日而语。至于王安石,即令他的政敌司马光亦说;...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