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激发人们的利己性”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说灾难更能激发人类的利己性?~

因为灾难来了人们会潜意识的保护自己,只是最基本的潜意识

朋友是没有永恒的,只有自己才是永恒的。
如:1和2是好朋友。不是1帮2就是2帮1。。1请2吃东西。2请1吃东西。但是一天地震。2跑了不顾1。。最后1死了。。
那么2这种朋友不是永恒的!甚至可以绝交!(说重感情。但到对方落难时当不回事!甚至不把你当朋友了)

  第十六届共青杯辩论赛初赛

  正方:灾难更能激发利己性
  化学与科学学院 孙佳星 刘海默 韦小泉 朱瑞
  反方:灾难更能激发利己性
  生命科学学院 张璐 谢阳阳 刘俊圆 黄敏

  本场反方获胜 最佳辩手正方四辨朱瑞

  立论 正方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与对方辩友一同辩论。近些年来灾难不断。SARS、伊拉克战争、东南亚海啸还有半年前的汶川地震。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难过后我们深思一个问题。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辩题中的几个概念。所谓灾难是指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引起的造成不同损失的突发事件。而激发一词源于电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在此辩题中指促使产生且具有瞬时性。利己性是指做与自己利益相一致的事情。利他性是指个体在一定条件下用自己的适应性来成全其他个体适应性的表现。而我们讨论的标准是灾难来临时,人们所做行为的出发点是自身利益还是他人利益。在分析如上概念后,我们才能正确的分析这个辩题。我方观点是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己性。下面我将对此作出详细分析。
  首先,从灾难的直接受体看。由于灾难是难以预测的且具有突发性,所以将灾难降临到每个人头上时,其巨大的压力就会产生一种激活作用,对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进行激发。而此时人们会更加重视自身生命及财产安全。由于对生命的渴望,人们会作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了人的求生本能。从其动作的出发点及本质来讲,无疑是基于利己性的。同时直接受体中的一部分会对同样作为直接受体的人做出一些利他性如营救、保护等。当被施与者是其亲人朋友时,这种行为表现的本质是利己性。而对于被施与者是陌生人的情况下,我们从社会层面考虑这种利他行为可以降低社会损失,阻碍社会发展水平降低。施与者作为社会一个组成部分,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同样是对施与者有利的行为。所以说这一行为同样表现利己性。
  其次我们再看非直接受体。对于这部分人群他们并没有受到灾难的直接威胁。因此其意识的激发并不如前者强烈。但灾难的影响仍会激发他们的意识,促使他们做出相应的行为。但我们应该看到,人类作为最高等的动物其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当其做出行为时会更多的做出趋向于自身利益或是使自己满足的事。诚然灾难也会激发人的利他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做出利他行为,我方并不否认这一点。因为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在灾难来临时是同时被激发的。我们要讨论的是何者更多。因此,我们也应该看到利己性和利他性实为根植于每个人属性中的一对矛盾体。即做出利他行为也有可能出于利己意识。这一点也请对方辩友在稍后的比赛中注意。

  驳辨 正方二辨: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通过上述论辩,我们可以知道对方辩友一直在偷换“激发”一词的概念,并试图以灾难后人们的援助行为作为利他性代表掩盖灾难来临时人本能求生的利己反应。对方辩友列举的所有感人事件都是道德假设,就是说应该那样做,人应该有道德,应该在灾难中帮助他人,这是社会准则的要求,可是为什么社会要引导我们向利他性的价值观方向发展呢?因为灾难会极大的触发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往往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被过渡或扭曲为求生意识,去冲破一切道德的束缚,唯有认识到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己性,才能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和文明引导的结果,调动一切力量教导人们在灾难来临之际,在利己性压倒利他性之前仍能做出理性思考判断,向他人伸出援手,这是其一。
  其二,延伸到灾难影响后果,我方强调在人类并没有受到灾难瞬时性威胁时,由于人的社会性,其利己性已不再仅限于个人利益,而是与他人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普遍的利他行为是因为只有实现他人、社会利益之后才能实现自身利益,即它在具有利他的前提是具有利己性,所以我方依旧认为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己性。
  1对方辩友提到“利他性”的届解释为主观上适应他人心理。那么这个观点上到底是谁的主观呢?是行为的施与者还是被施与者?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应该是被施与这,那么既然满足了自我主观意愿,难道不是利己体现?
  2对方辩友提到对身处困境的人施以援手,就是利他性的体现。但对方辩友是否清楚利他性和利他行为的区别,伸出援手只是利他行为,并不一定具有利他性,如果有人想趁机出名,显阔,这种利他行为体现的也是利己性。
  3我方承认灾难可以激发人性的关怀和悲悯,但正如我方一辩陈述的一样,从长远利益看我方对利己性的“己”定义已经上升到生物学范围中的全人类,所有的利他行为都是为了防止灾难的影响继续蔓延,造成社会秩序混乱,经济滞待。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当国家社会利益受损时一定会导致自身利益受损。所以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从利己性为目的引发的利他性。
  4很遗憾对方辩友是学生科的,但对本能一词有明显误解。生物体本能就是趋利避害,在灾难来临瞬间已经做出利己反应,这也是对方辩友一直回避的问题。辩题中“激发”一词在物理学概念上讲原子在吸收能量瞬间由激态跃迁到激发态,非常迅速的短暂过程,就发生在人本能反映的瞬间。对方辩友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在施与者未受到灾难直接威胁时,做出的通过较长时间思考的反应。这已明显偏离了辩题,如果施与者也是受灾者,他们是否也能有这样无私的奉献?
  5对方辩友列举典型事例试图说明利他性的普遍意义。但我们看到的是汶川地震捐款的只有4亿,可中国共13亿人口,同时也有更多的人选择自我逃生,也有很多人趁机抬高物价,而且相信在座各位都深刻体会到,地震过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而不是捐什么,所以利己性是在第一时间被激发的。

  结辨 正方四辨:
  对方一辩告诉我们辩题中的人仅指个人,却又告诉我们人类面临灾难的种种应对方式。那按对方的逻辑人到底是个人还是整个人类呢?
  对方二辩又告诉我们,能够利他的人更能生存于社会中,却没有告诉我们激发我们生存于社会中的利他性。然后又告诉我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却又忽略了侠之大者有几人?鞠躬尽瘁又有几人?
  对方三辩又说人的本能不等于人的主观意愿。军人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却又告诉我们这是军人的利他性。
  好的,下面请让我带着大家一同走向正确的航道。我方认为,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己性。我方一辩在最开始就以灾难的直接受体与非直接受体两个群体的方面向大家论述了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己性,而我将以另一个角度再次向大家对我们的观点作出解释。
  首先我们从微观上看,每个人都有其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而灾难来临时,所激发出的个人意识,即我们所说的利己性和利他性更多的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
  何为自然属性?本性也。即我方今天不断强调的趋利避害。那么以人的这一最根本属性看,在灾难到来时作出行为的最根本起点是利己的。
  其次,我们从宏观上看。种种天灾人祸无疑不对整个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我们知道,战争的爆发都是基于当权者的自私自利,而随着战争的爆发与进行,人类的利己性也随着被几何倍数的放大。奸商大发国难时,不法分子乘机作乱,不都从侧面反映了人的利己性被极大程度的激发吗?对方辩友可能要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但以小见大,足以说明问题。
  诚然,我们也看到灾难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感人的利他行为。也承认利他性受到灾难的激发,但如果我们能将问题升华,站到更高的层次上去看待与分析问题,就会发现我们种种的利他行为其实都是利于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种群的。这归结到底仍然是基于利己性的行为啊。

  立论 反方一辨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立论,但细听之下对方辩友不论是在概念的界定,还是逻辑上都存在着漏洞。在接下来的驳论环节中我方二辩将会一一道来。
  下面请允许我陈述我方观点,我方认为: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他性。
  分析今天的辩题我方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所谓灾难,是指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或长期事件造成的不同方面的损失。因此灾难可分为如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难和如全球变暖等长期性灾难。
  所谓“激发”指刺激引起发生,所谓“更能”则指程度变化大小的问题。
  “利己性”指主观上希望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心理。
  “利他性”指主观上希望满足他人利益需要的心理。
  我方承认在棉对灾难时,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都会被激发,而我们要判定一种心理程度变化大小,要以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引发的客观效果为标准。
  定义中主观上三字强调了讨论对象是能产生心理活动的个人。人作为社会动物,除其自然属性,更重要也是起确定作用的是其社会属性。
  以下我从四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其一,对方辩友一再强调突发性灾难能激发所谓的利己性,而忽略长期性灾难这一范畴。人是理性有远见的。看看现实:面对沙漠化我们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面对资源短缺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践行着“节约能源”的信条。这些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行为都是利他性更能被激发的有力例证。
  其二,从心理学来看,面对灾难人会产生共情。即目睹他人痛苦而产生同情与怜悯,进而会产生想减少他人痛苦的利他动机,最终可能采取利他行为。利他性的强弱是衡量人格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作为一个人格健康的人,面对灾难我们都会因共情表现出利他性。
  其三,就社会学习方面,面对灾难就是因为人在可以选择不利他的时候选择了利他,利他行为才具有人所特有的道德价值。人的社会属性制约自然属性。因此,人在后天生活中树立的道德及价值观念也促使人们在面临灾难时表现为利他性。
  最后我们就像对方辩友那样遮住以上不看,单从生理学来说,人有利他基因,在灾难条件下人的利他基因表达。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本能论”,我们是否也能得出“利他性”作为本能更能被激发的结论呢?人的高等行为是由神经——体液调节协同作用,在短暂的神经调节之后就由体液调节接管产生长期持久作用,更能刺激利他基因表达,使人产生利他心理,即利他性更能被激发。
  基于以上四点我方认为:
  理论上,灾难更能激发人利他性,激励人们携手共度难关。
  感性上,灾难来临之际,我们会想起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缺乏善心,而是缺乏表现善的机会,所以纵使面临困难也会春暖花开。

  驳辨 反方二辨: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
  今天对方辩友提出的三个问题,可惜一个前提错了。对方辩友将“己”的外延扩大,认为与自己有亲缘或利益关系的人就是“己”,而忽视了人的个体性,那么按照对方的逻辑,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救了一个中国人,这种行为也是利己的喽?
  其实,今天辩题中的灾难是个不含时态的名词,对方把目光局限于灾难发生时,忽视了隐蔽性更强,量变时间更长的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灾难,请问对方如何解释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这种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实呢?
  对方辩友在逻辑上的错误在于企图以两点关系的论证代替三点关系,利他性和利己性是两种影响人行为的主观心理。我们要辨证同一的分析,举例来说,我现在需要比较奶奶和爸爸对我的影响,而对方一直在和我说奶奶与爸爸的母子关系,没有涉及“我”,请问这样的逻辑能成立吗?
  对方辩友认为灾难来临之际,人必先满足其趋利避害的生理需要,因而论证对方观点。而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在“似本能”论这一基本假说之上的,对方辩友怎能以一个尚未证明的理论来作为支持观点呢?这无异于在沙地之上建高楼啊!
  从斯巴达三百勇士到庇护犹太人的德国人,从黄继光、邱少云到李剑英、谭千秋,以上种种事实还不能使对方辩友醒悟吗?如果对方辩友还一再坚持,我只能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结辨 反方四辨:
  谢谢主席,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辩论。
  灾难,是我们不愿面对却有不得不面对的。大家都熟知人性中最根本的要素是对生命的珍爱和追求,而这种要素在灾难的激发作用下,便表现出对人类这个群体的关怀。当面对灾难中那一幕幕悲惨的画面时,又有谁不会引动心中善良与悲悯呢?因此,我方坚持认为:灾难能更激发人的利他性。综观对方辩友的辩词,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对方辩友的几处漏洞。
  第一,对方辩友一再强调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为的切割开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我的力,千钧之力!面对灾难,我们守望相助,让灾难中没有孤岛!

飞抵黑海 实习生 一级 (56) | 0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0/0) | 我的应用 | 百度首页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文档分享
我的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设置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 历史学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灾难更能激发人的利己性还是利他性
悬赏分:50 - 解决时间:2009-3-10 20:30
希望提供能激发利他性的证据
1.事例(三到五个)
2.理论依据
3.名人名言
4.反驳灾难更能激发利己性
(希望真心答题的朋友认真回答,感谢所有参与回答的人)

提问者: 劣质De华欐 - 一级最佳答案个人支持利他性。
一、从灾难以外的人出发,凡是个人都有同情心的,除了特殊情况造成的敌对、幸灾乐祸情绪,看到别人受难,心中总是会感到怜悯。 难到你不是这样吗!!!
印尼海啸、大地震、911、甚至戴安娜王妃去世,世界各国人民都竞相哀悼。
二、从受难者角度出发,不管遇不遇到灾难,每个人都有自私点,更不要说面对死亡了,然而当人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人也就不再害怕了,反而会关注身边即将流失的东西。
这个例子更好举。二战就是世界人民的一场大灾难,但面对死亡的绝望,多少人把生的希望、未来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战争中出现的汉奸也好叛徒也好,这些人的利己性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被激发出来的,换句话说,他们就这个德行,他们也不敢真正面对死亡的威胁。
而另外一些人,比如纳粹中的异类:辛德勒(救助犹太人)、施陶芬博格(刺杀希特勒),在面对正义抉择的时候,甚至能背弃信仰,选择帮助别人,把美好留给别人。在中国,就更不用说我们的那些无名烈士了。
)


“灾难激发人们的利己性”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