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南旱灾的演讲词,越煽情越好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西南旱灾的演讲稿~

  西南抗旱救灾演讲稿——科学对待旱灾
  自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干旱,给云南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截至目前,干旱已经导致云南597万人3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30多万人因旱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秋冬播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5%以上,小春粮食(夏粮)将因灾减产50%以上,林地受灾面积达4300多万亩。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2月24日,云南省召开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省委、省政府发出号令:要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打一场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的攻坚战。
  面对如此严重的旱灾,我们应作何感想?笔者2月25日参加了宣威市文兴乡的抗旱救灾工作,走访了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4个旱灾严重的行政村,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抗旱救灾的思考。
  一、要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不断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1、旱灾是自然规律运行的结果。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 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在冬春季,云南大部受到来自印度洋湿润西南季风的影响,本应湿润多雨才是,但当印度洋的湿润之风爬到2000米的云南高原时,风中的水汽早已被重重山脉层层“盘剥”,空气中含水量已极低,成了“焚风”,无雨可下,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冬春季风性旱灾。冬天暧和,但很多时候无雪无雨。春季是最要命的干旱季节,“焚风”横行,温度升高,土地焦黄,尘土飞扬,草树干枯,如同炼狱。如果冬季印度洋季风弱一些,大西北利亚的寒流会在云南高原上留下它的足迹,下上几场厚厚的瑞雪,第二年春天(在清明之前)也就会下上几场雪或受季风影响变成几场小雨,那旱情就会小一些,所以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因此,云南的旱灾是自然规律所致,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年年冬春季节都有,只是干旱的程度有大小而已。今年冬季无雪,春季估计无雨,干旱也就十分严重。
  2、旱灾是大自然对人类违规行为的惩罚。虽说云南的干旱根源是地势及印度洋的季风所为,但也有人为因素。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干旱的成因就有人为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树林被大量砍伐,河两边的高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木。也由于人口密集,从山脚到山顶,60~70度角的山坡都被开发出来做耕地。远远看去,层层耕地井然有序,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勤劳勇敢,生活艰辛。但为了生存,在砍伐树林、开垦耕地的同时也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破坏了植被生态,使山上的树林荆棘无法生存,水土也就无法保住。在白药、半山还有煤矿,煤矿把山上原有的水也撤走了。按照生态原则,森林是天然的水库。只要山上有树林植被,就能保住水。冬春干旱来临,人畜饮水应该没有问题。但由于生态植被的严重破坏,就加重了冬春季节干旱的程度。这是在自然干旱的基础上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旱,使诸如此类地方的干旱更加严重。自然干旱是大自然运行的结果,而人为因素的干旱却是人类违背大自然规律所应受到的惩罚。
  生存与生态本应该和谐相处,但在此地却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云南、在我国,这种矛盾还普遍存在,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干旱还很多,但愿人们在生存了同时,也要学会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学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少做自搬石头自砸脚的蠢事。
  3、旱灾是人类抗旱救灾能力不足的体现。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斗争。但人对自然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中也是如此。自从盘古开天地,人们就开始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一直到今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虽有了极大的进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仍有许多自然之谜无法解开。
  云南的干旱十分严重,这主要是自然规律使然,但也有我们人类自己的功劳。在抗拒旱灾时我们的能力还明显不足,还有待提高。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无法使印度洋的季风改变方向或减小,或使云南的地势降低。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没有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有干旱的地方都修建好水库、塘坝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抗旱救灾。
  二、要解放抗旱思想,转变抗旱方式,科学抗旱救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则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法宝,当然也是我们抗旱救灾的根本方法。在抗旱工作中我们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在严重的旱灾面前,我们既要坚持传统的抗灾方法,同时也要应用科学发展观原理来创新抗旱救灾的方法。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把抗旱救灾工作与自然、民生、统筹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从根本上解决旱灾,使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1、坚持搬迁抗旱救灾。搬迁抗旱救灾就是站在全国、全省的大局观念上,按照气候、地势、雨水等自然条件重新安排布局农民的居所,或者说把现在正在发生旱灾,年年抗旱,但无论花费多少人力财力物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灾,把这些地方的农民想法搬迁到其他自然条件更好更能发展致富,不会发生旱灾的地方去,从宏观布局上合理避开旱灾的发生。这是从宏观角度解决旱灾最理想最有效的办法。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村,那里人口众多,山高坡陡,人均耕地面积少,只适合人们在那里艰难地生存,不适合发展致富。这样的地方宣威还有阿都乡、普立乡、双河乡、杨柳乡等,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地方也一定还很多。
  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连最起码的生存问题都必须发扬愚公愚山精神才能解决,又怎样去发展致富呢?每年春天旱灾来临,人畜饮水,春耕生产要花费不少的物力财力来抗旱救灾。夏季来临,大雨倾盒,山洪暴发,地基开裂,房屋倒蹋,山体滑坡,又要花费更多的物力财力去防洪。年年抗旱年年旱,岁岁防洪岁岁洪。这些地方生存尚且艰难,又如何去发展致富呢?
  愚公精神虽可取,但我认为从发展致富的角度看,搬山就不如搬家。在全国、全省还有许多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没有开发,就应该站在全国、全省角度,全国一盘棋或者全省一盘棋,宏观规划,统筹安排,利用异地扶贫搬迁的办法将这些地方的人民搬到能发展致富的地方去。
  这样就规避了这些地方的自然灾害,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每年无穷无尽的抗旱救灾款项用来搬迁,又将这些村民搬走后的地方按照其气候、地势、土壤等自然条件,退耕还林,适合栽种什么就栽种什么,或果树或林木,因地制宜,因气制宜,各得其所,岂不美哉!
  2、坚持源头抗旱救灾。在不适用搬迁抗旱救灾的地方,就要坚持源头抗旱救灾。源头就是事物的根本,针对抗旱而言就是在顺应自然条件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寻找水源,保持水源。
  顺应自然,修建水库塘坝。从全国的降水来看,是从东部向西部、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少。雨就是水的来源,就是我们抗旱的根本。有雨就无旱,有水就无旱。从这点上说,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还有河流的下游可以说是无旱灾可言。但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及黑龙江、淮河、黄河、长江、珠江下游等地也常有旱灾发生,这就是我们还没有从源头上治理好旱灾,还没有在适合修筑水库塘坝的地方修建好水库塘坝,才让旱灾频繁发生。
  退耕还林,种草种树保水源。在我国的北部、西部降水稀少,还有许多地方由于历史原因,过度砍伐树木,或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盐碱化,需要抗旱救灾。这些地方由于降水少,抗旱的根本方法就是退耕还林还草或采用轮流放牧制度,退牧养草,种草种树保水源。在黄河流域一带,国家已经采取南水北调的方法,把长江多余的水引入黄河水中,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当然也是最好的抗旱救灾方法。在我国的西南部如云南,由于地势高,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冬春干旱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方山高谷深,不是缺水少雨,而是保不住雨水,就应该更多地修建水库塘坝,退耕还林,种树种草,保住水源。
  3、坚持统筹抗旱救灾。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暖,也是旱灾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抗旱救灾不只是旱灾地区的事情,也是党和国家的事情,甚至是整个世界的事情。旱灾只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一种,抗旱应该同抗击其他自然联系起来。抗旱目的是保民生、维稳定、建和谐,让广大人民群众过幸福安康的生活。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好抗旱与民生、抗旱与防洪、抗旱与城乡发展的关系,使抗旱工作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一部分,与党和国家的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统筹好抗旱与民生工作。当旱灾发生时,党和政府是领导人民群众抗旱救灾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在抗旱工作中必须广泛联系人民群众可能产生的其他需要,就必须联系到抗旱工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春耕备耕、果树成活、防火等多项工作。如宣威市委及政府在抗旱过程中就提出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无一人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生畜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起因缺水而引发的纠纷)的号召,把抗旱与保民生很好地联系起来,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及其他无旱灾地区的人民群众捐款抗旱;组成工作组到旱情严重的地方调查了解情况,寻找水源,帮助缺水的灾民运水(车拉、马驮、人背);从多个方面解决人民群众缺水的问题及防火、春耕备耕等其他各项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防洪工作。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高海拔地势决定了这里独特的气候特征,就是冬春旱灾、夏秋涝灾。当然全国的很多地方特别东部、南部及江河下游地区都会形成一年中旱涝两灾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在抗旱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防洪,把抗旱与防洪很好地统筹起来,在抗旱的同时要考虑到防洪,在防洪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抗旱。甚至还要反季节思考,反季节行动,树立夏秋抗旱、冬春防洪的思想。就是在夏秋季雨水多时利用水库塘坝把水蓄好,以备冬春干旱时人畜饮水及春耕备耕;冬春无雨水时是最好修筑水库塘坝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要积极筹划,组织领导好人民群众利用冬春时节修筑好水库塘坝,做好夏秋季防洪的准备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城乡发展工作。今年,党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指出全党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水利基础设施工作就是抗旱防洪工作,在抗旱工作中结合城乡发展的原则,发动城市对口抗旱,城市中的单位、干部、职工及居民都应该动员起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搞好灾区的水库塘坝修建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双赢,就是要利用城市的发展优势帮助农村抗旱救灾,带动农村也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
  参考地址:http://www.speech.com.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601

  自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干旱,给云南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截至目前,干旱已经导致云南597万人3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30多万人因旱造成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秋冬播种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5%以上,小春粮食(夏粮)将因灾减产50%以上,林地受灾面积达4300多万亩。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2月24日,云南省召开抗旱救灾动员大会,省委、省政府发出号令:要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打一场抗大旱、保民生、保春耕的攻坚战。
  面对如此严重的旱灾,我们应作何感想?笔者2月25日参加了宣威市文兴乡的抗旱救灾工作,走访了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4个旱灾严重的行政村,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抗旱救灾的思考。
  一、要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不断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1、旱灾是自然规律运行的结果。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 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在冬春季,云南大部受到来自印度洋湿润西南季风的影响,本应湿润多雨才是,但当印度洋的湿润之风爬到2000米的云南高原时,风中的水汽早已被重重山脉层层“盘剥”,空气中含水量已极低,成了“焚风”,无雨可下,就形成了每年一度的冬春季风性旱灾。冬天暧和,但很多时候无雪无雨。春季是最要命的干旱季节,“焚风”横行,温度升高,土地焦黄,尘土飞扬,草树干枯,如同炼狱。如果冬季印度洋季风弱一些,大西北利亚的寒流会在云南高原上留下它的足迹,下上几场厚厚的瑞雪,第二年春天(在清明之前)也就会下上几场雪或受季风影响变成几场小雨,那旱情就会小一些,所以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因此,云南的旱灾是自然规律所致,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年年冬春季节都有,只是干旱的程度有大小而已。今年冬季无雪,春季估计无雨,干旱也就十分严重。
  2、旱灾是大自然对人类违规行为的惩罚。虽说云南的干旱根源是地势及印度洋的季风所为,但也有人为因素。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庆底、咪科干旱的成因就有人为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树林被大量砍伐,河两边的高山上几乎是光秃秃的,没有树木。也由于人口密集,从山脚到山顶,60~70度角的山坡都被开发出来做耕地。远远看去,层层耕地井然有序,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勤劳勇敢,生活艰辛。但为了生存,在砍伐树林、开垦耕地的同时也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破坏了植被生态,使山上的树林荆棘无法生存,水土也就无法保住。在白药、半山还有煤矿,煤矿把山上原有的水也撤走了。按照生态原则,森林是天然的水库。只要山上有树林植被,就能保住水。冬春干旱来临,人畜饮水应该没有问题。但由于生态植被的严重破坏,就加重了冬春季节干旱的程度。这是在自然干旱的基础上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旱,使诸如此类地方的干旱更加严重。自然干旱是大自然运行的结果,而人为因素的干旱却是人类违背大自然规律所应受到的惩罚。
  生存与生态本应该和谐相处,但在此地却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云南、在我国,这种矛盾还普遍存在,这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干旱还很多,但愿人们在生存了同时,也要学会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学会植树造林,保护生态,少做自搬石头自砸脚的蠢事。
  3、旱灾是人类抗旱救灾能力不足的体现。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自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斗争。但人对自然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中也是如此。自从盘古开天地,人们就开始依靠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一直到今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虽有了极大的进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仍有许多自然之谜无法解开。
  云南的干旱十分严重,这主要是自然规律使然,但也有我们人类自己的功劳。在抗拒旱灾时我们的能力还明显不足,还有待提高。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无法使印度洋的季风改变方向或减小,或使云南的地势降低。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没有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有干旱的地方都修建好水库、塘坝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抗旱救灾。
  二、要解放抗旱思想,转变抗旱方式,科学抗旱救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则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法宝,当然也是我们抗旱救灾的根本方法。在抗旱工作中我们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在严重的旱灾面前,我们既要坚持传统的抗灾方法,同时也要应用科学发展观原理来创新抗旱救灾的方法。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把抗旱救灾工作与自然、民生、统筹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从根本上解决旱灾,使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1、坚持搬迁抗旱救灾。搬迁抗旱救灾就是站在全国、全省的大局观念上,按照气候、地势、雨水等自然条件重新安排布局农民的居所,或者说把现在正在发生旱灾,年年抗旱,但无论花费多少人力财力物力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灾,把这些地方的农民想法搬迁到其他自然条件更好更能发展致富,不会发生旱灾的地方去,从宏观布局上合理避开旱灾的发生。这是从宏观角度解决旱灾最理想最有效的办法。比如宣威市文兴乡的白药、半山村,那里人口众多,山高坡陡,人均耕地面积少,只适合人们在那里艰难地生存,不适合发展致富。这样的地方宣威还有阿都乡、普立乡、双河乡、杨柳乡等,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地方也一定还很多。
  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连最起码的生存问题都必须发扬愚公愚山精神才能解决,又怎样去发展致富呢?每年春天旱灾来临,人畜饮水,春耕生产要花费不少的物力财力来抗旱救灾。夏季来临,大雨倾盒,山洪暴发,地基开裂,房屋倒蹋,山体滑坡,又要花费更多的物力财力去防洪。年年抗旱年年旱,岁岁防洪岁岁洪。这些地方生存尚且艰难,又如何去发展致富呢?
  愚公精神虽可取,但我认为从发展致富的角度看,搬山就不如搬家。在全国、全省还有许多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没有开发,就应该站在全国、全省角度,全国一盘棋或者全省一盘棋,宏观规划,统筹安排,利用异地扶贫搬迁的办法将这些地方的人民搬到能发展致富的地方去。
  这样就规避了这些地方的自然灾害,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每年无穷无尽的抗旱救灾款项用来搬迁,又将这些村民搬走后的地方按照其气候、地势、土壤等自然条件,退耕还林,适合栽种什么就栽种什么,或果树或林木,因地制宜,因气制宜,各得其所,岂不美哉!
  2、坚持源头抗旱救灾。在不适用搬迁抗旱救灾的地方,就要坚持源头抗旱救灾。源头就是事物的根本,针对抗旱而言就是在顺应自然条件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寻找水源,保持水源。
  顺应自然,修建水库塘坝。从全国的降水来看,是从东部向西部、从南部向北部逐渐减少。雨就是水的来源,就是我们抗旱的根本。有雨就无旱,有水就无旱。从这点上说,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还有河流的下游可以说是无旱灾可言。但我国的东部、南部地区及黑龙江、淮河、黄河、长江、珠江下游等地也常有旱灾发生,这就是我们还没有从源头上治理好旱灾,还没有在适合修筑水库塘坝的地方修建好水库塘坝,才让旱灾频繁发生。
  退耕还林,种草种树保水源。在我国的北部、西部降水稀少,还有许多地方由于历史原因,过度砍伐树木,或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盐碱化,需要抗旱救灾。这些地方由于降水少,抗旱的根本方法就是退耕还林还草或采用轮流放牧制度,退牧养草,种草种树保水源。在黄河流域一带,国家已经采取南水北调的方法,把长江多余的水引入黄河水中,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当然也是最好的抗旱救灾方法。在我国的西南部如云南,由于地势高,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冬春干旱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些地方山高谷深,不是缺水少雨,而是保不住雨水,就应该更多地修建水库塘坝,退耕还林,种树种草,保住水源。
  3、坚持统筹抗旱救灾。环境污染严重,气候变暖,也是旱灾严重的原因之一。因此,抗旱救灾不只是旱灾地区的事情,也是党和国家的事情,甚至是整个世界的事情。旱灾只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一种,抗旱应该同抗击其他自然联系起来。抗旱目的是保民生、维稳定、建和谐,让广大人民群众过幸福安康的生活。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好抗旱与民生、抗旱与防洪、抗旱与城乡发展的关系,使抗旱工作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一部分,与党和国家的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统筹好抗旱与民生工作。当旱灾发生时,党和政府是领导人民群众抗旱救灾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在抗旱工作中必须广泛联系人民群众可能产生的其他需要,就必须联系到抗旱工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春耕备耕、果树成活、防火等多项工作。如宣威市委及政府在抗旱过程中就提出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无一人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生畜因缺水而死亡,确保无一起因缺水而引发的纠纷)的号召,把抗旱与保民生很好地联系起来,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及其他无旱灾地区的人民群众捐款抗旱;组成工作组到旱情严重的地方调查了解情况,寻找水源,帮助缺水的灾民运水(车拉、马驮、人背);从多个方面解决人民群众缺水的问题及防火、春耕备耕等其他各项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防洪工作。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高海拔地势决定了这里独特的气候特征,就是冬春旱灾、夏秋涝灾。当然全国的很多地方特别东部、南部及江河下游地区都会形成一年中旱涝两灾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在抗旱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防洪,把抗旱与防洪很好地统筹起来,在抗旱的同时要考虑到防洪,在防洪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抗旱。甚至还要反季节思考,反季节行动,树立夏秋抗旱、冬春防洪的思想。就是在夏秋季雨水多时利用水库塘坝把水蓄好,以备冬春干旱时人畜饮水及春耕备耕;冬春无雨水时是最好修筑水库塘坝的时候,当地党委、政府要积极筹划,组织领导好人民群众利用冬春时节修筑好水库塘坝,做好夏秋季防洪的准备工作。
  统筹好抗旱与城乡发展工作。今年,党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指出全党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搞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水利基础设施工作就是抗旱防洪工作,在抗旱工作中结合城乡发展的原则,发动城市对口抗旱,城市中的单位、干部、职工及居民都应该动员起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搞好灾区的水库塘坝修建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双赢,就是要利用城市的发展优势帮助农村抗旱救灾,带动农村也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

一种柔情似一根红丝带,飞过高山峻岭,飘过江河湖海,牵系着颗颗炽热的心,撒播着深切永恒的情。一种柔情深入骨髓,溶于血液,牵动着每一根神经,令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这柔情就是-爱心。
从来没有一种佳酿能让全世界共醉,也从来没有一个上帝能让全世界顶礼膜拜,如果有,她只能是“爱”。因为只有爱的雨露润泽,生命之树才能四季常青。
爱是世界上最纯洁,也是最温暖的。爱是无限的。爱是不朽的。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亲情、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欢笑。有句歌词: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对,爱就是一道无瑕的光芒,它时刻照亮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勇往直前,永不会灭。
在生活中,有时候家长会批评我们,这其实是对我们的爱。家长是为了我们好。因为我们是家长的一切。我们好比一棵树苗,需要经过剪枝,浇水,施肥才能茁壮成长。
在课堂上,老师时常教育我们,要去关心别人,关心别人就等于关心自己。因为爱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只有把爱处处撒播,生活才会变的更美好。
当一个人需要关怀,需要别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却没人理睬他,他有多痛苦。即使你家财万贯,事业有成,有着天使脸孔,却不愿为一些需要一点点帮助的人送出关怀,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帮助他人是快乐的,不图回报,世界需要爱,有爱让人不再觉得冷漠,让人不再觉得孤单,世界因为有爱而显得更美好!
世间的“爱”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是永存于世的.所有的惊人举动,都有爱的力量,都是爱创造出的,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有爱的奉献,那么得到的将是内心的充实,高尚的人格,爱心的照耀。甘愿给社会付出真情和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幸福总是偏爱那些热爱生活而乐于奉献有爱心的人。
爱心是石,能敲出星星之火;爱心是火,能点燃生命之灯;爱心是灯,能照亮夜行之路;爱心是路,能带你走向黎明,迎接曙光的到来。让我们迎着朝阳,沐着晨风去奉献爱心,去感受爱心吧!当我们将爱心播撒给社会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呵护自己的心灵,使心灵如纯洁之泉,如暖冬之日,在滋润、温暖别人之时,也使自己变得高尚、幸福。
因此,爱,使我们心灵相通;爱,使世界不再孤单。来!让我们伸出温暖之手,让生活中处处开满真、善、美的爱心之花。

截至2月22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8省小麦受旱4979万亩,其中严重受旱1431万亩,分别比2月21日减少168万亩和81万亩。8省旱区受旱麦田中已灌溉面积1.33亿亩,比21日增加168万亩;已追肥面积1.01亿亩,比21日增加148万亩。

截至2月22日,8省累计下派农业专家指导组4091个,深入一线抗旱的专家和技术人员25.9万人次,下发抗旱技术明白纸2212万张,培训农民1960万人,投入农业抗旱人数3156万人。农机系统累计投入抗旱保春管机具806.6万台套,其中拖拉机380万台、排灌机械433万台套,累计组织7.6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消耗柴油45万吨,抗旱灌溉面积19814万亩次。
民调显示:92.2%公众关注旱情 94.7%的人愿出力.59.4%的人认为旱灾也是一次发展农业的契机,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本改变靠天吃饭. 本次调查中,55.6%的人表示会为灾区祈祷、祝福;42.2%的人希望为旱区捐款;37.4%的人要为抗旱献计献策;20.5%的人表示会随时待命,作为志愿者赴灾区帮助抗旱。没打算做什么的人仅有5.3%。
进入4月,正是云南春耕大忙季节,烈日炙烤着大地,农民望穿眼盼来的不是滋润庄稼的雨水,依然是一轮滚烫的烈日。进入5月后,由于晴热天气持续,严重的旱情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蔓延开来,旱情不断加重,从干旱到大旱,再到特大干旱,旱魔快速在云岭大地无情地肆虐起来。
一时间,不少往日装满水的库塘干涸见底,被太阳烤出了一条条干缝,全省有924座小型水库及塘坝干涸,476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无数农田饥渴难耐,禾苗干枯。全省除昭通北部、德宏西部等少数地方外,其它地区干旱均达到中等至严重强度,重旱区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这是我省25年来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严重旱灾。至5月23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2515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57%,其中重旱及干枯的达570万亩;因旱造成365万人、23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省级各部门行动起来了。省财政厅及时下拨了抗旱资金3100万元,补助抗旱救灾柴油、苗种、化肥、抗旱新技术推广和抗旱物资储备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财政投入的抗旱资金已达1.5亿多元,启用机电井13.8万眼、机动抗旱设备11.55万台套、机动运水车14万辆;抗旱用电2212万度,抗旱用油3239吨。资金和物资到位及时,有力地支持了农民群众抗旱救灾。省农业厅先后派出37个抗旱保春耕工作组,分赴抗旱第一线。全省共抽调农技人员5.6万多人次,分类指导农民抗旱工作。全省水利部门算清水账,科学调配水资源,让有限的水发挥出最大的抗旱效益。省工商局周密部署“红盾护农”行动,组成工作组深入各地指导农资打假,查处各类农资案件98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3.44万元。省经委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全省农耕、农排、农灌用电、用油供应。省“三电”办及时下达计划用电指标,确保农田排灌用电。中石化、中石油云南销售分公司决定各增加调拨400吨柴油,投放到全省农村市场,解决各地抗旱、春耕生产用油的问题。中石化实行24小时平价优惠不间断供应柴油。
各州市迅速投入抗旱。昆明市有很快下拨抗旱经费1720万元到基层,为10年来最多的一年。市委、市政府要求机关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抗旱第一线上,抗旱期间不得外出。全市各级干部紧急动员起来,近百万人投入到抗旱中,分类指导、分片包干,深入到交通不便的半山区、山区去了解情况,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玉溪市全面启动了抗旱预案,各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派出抗旱工作队进乡入村,确保烤烟移栽保苗。红河州奔赴一线抗旱的干部群众达到46万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近千万元。全州各级组织抗旱工作组,领导带队、分片负责,深入一线与群众同抗旱。曲靖市及时安排抗旱资金4000多万元,113万人次投入抗旱。楚雄彝族自治州实行旱情一日一报,随时掌握最新旱情,合理调配水量,积极推广地膜覆盖及“旱地龙”,保水保墒……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为灾区捐水。

据我了解:云南2009年遭遇100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水。严重干旱已经造成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各灾区采农村人口缺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云南省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已经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放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第一位。

听了这个消息,你一定很震惊吧!不用震惊,这是一个事实。所以,为了不让干旱在恶化下去,我们要倡导捐水活动!

你也许会想:怎么捐水呀?我们同学身上又没钱?到时候又要向爸爸妈妈要钱了。

其实,我们捐水并不一定要向爸爸妈妈要钱,我们可以把放学后买东西吃的钱省下来,买一瓶矿泉水来捐给灾区。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但是我们不能就自己捐,还要倡导身边的人也来捐。这样多的人越多,干旱就不会恶化下去了。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HAHA


关于西南旱灾的演讲词,越煽情越好视频

相关评论:
  • 194587698282010西南旱灾的感人故事
    舒咬姿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的旱灾令农田龟裂,农民没法耕种,生计大受影响,被迫离乡别井到广东打工。西南旱灾引发灾民逃荒潮。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县城用水仅能维持一个半月,大山里的乡镇饮水严重困难,南华县已做好最坏打算,一个月内再无雨,5000村民将大迁徙。由于灾区没水无法生活,大批的灾区民众纷纷前往其他...

  • 19458769828西南干旱,引发了你的什么思考?
    舒咬姿西南干旱,我的最大的想法就是能少用点水就尽量少用点,现在的我变的不干净了,几天的我才洗一次澡,这是节约用水吗?西南干旱,虽然我不在灾区,但是我有同感,我能感受到,没有水资源,是多么悲伤痛苦的一件事情,要解决旱情,我想应该齐心协力,节约用水这方面,能做得到的其实很多,我见很多...

  • 19458769828西南干旱作文 300—400字左右 急急急 !!!
    舒咬姿关于西南干旱的作文。。。我到18:30分需要看见的请帮个忙吧!急需啊!急急急!... 关于西南干旱的作文。。。我到1 8 :3 0 分需要看见的请帮个忙吧!急需啊 !急急急! 展开 24个回答 #热议# 【帮帮团】大学生专场,可获百度实习机会!CF爱好者之一 2010-04-18 ...

  • 19458769828西南旱灾有关资料
    舒咬姿旱情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

  • 19458769828写一篇关于节约用水的作文(联系到云南旱灾)
    舒咬姿=== 在今天的新闻中,我知道了最新的西南五省大旱情况,近2000万人饮水困难。旱情严重的云南曲靖陆良县城区居民已开始限量供水,持续干旱使得陆良县可用水越来越少,只能支撑到4月底。而西南旱区许多地区与此类似,用水只能撑一个月。连水资源丰富的云南都开始为水而战了,可想而知,其他那些缺水地区...

  • 19458769828西南旱灾原因?
    舒咬姿三、人为因素应为近年我国各地相继持续出现旱灾的根本原因 笔者作为非气象专业的人士,虽不敢言忧国忧民,但出于共同对大家所关心的吃水问题的关注,笔者从综合学科和历史的角度,联系全国近一段时期内出现的许多大面积、持续性旱灾情况,提出2010年前后西南五省市发生的旱情的成因,以及近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的旱情原因假说,...

  • 19458769828给我找四篇作文分别是:关于《上海世博会》、《西南大旱灾》、《玉树大...
    舒咬姿在平时,我时常参加有关世博的征文活动,希望用文字表达我对世博的情感。此外,我也时常观看有关世博的新闻。我相信,我做的这些并不是徒劳的,它让我更加了解了世博,同时也参与到了奉献世博的行列中,为此,我问心无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为世博献上我自己的绵薄之力。在迎接世博...

  • 19458769828关于西南旱灾的板报
    舒咬姿截止2010年4月12日,云南中北部和东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川西高原南部仍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未来三天,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东部有一般不足5毫米的降雨;贵州东部、广西东部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10---25毫米);川西高原南部基本无雨。西南主要旱区大部地区气象干旱仍将持续。防御...

  • 19458769828关于旱灾的诗句
    舒咬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参考资料 无.唐诗宋词元曲.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6月 4.关于旱灾的诗朗诵 水的倾诉——感于西南旱灾 沉醉在江南水乡的梦里 你是否曾流连忘返? 那里...

  • 19458769828旱灾的诗句旱灾的诗句是什么
    舒咬姿旱灾的诗句有:因教此旱灾生灵,六月西征遇旱灾。旱灾的诗句有:旱灾已叹失秋成,谁为旱灾。结构是:旱(上下结构)灾(上下结构)。词性是:名词。拼音是:hànzāi。注音是:ㄏㄢ_ㄗㄞ。旱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旱灾hànzāi。(1)...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