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的选择》读后感

来自:高校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当你面对着一个可爱的、每天与你肌肤相亲的一个小生命,无论之前你学了多少知识,听了多少经验,出现问题需要你做出抉择时,怎么都会有些手足无措。

这就是真实而迷茫的父母。

现在的父母,身处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总是很容易接收到各种各样的育儿观念,它们看起来说的似乎很有道理。比如,认为孩子越早读书越好,把“快乐”看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唯一要素,等等。而且,都能举出大量的例子进行佐证。殊不知,如是的许多流行的育儿观念都是错误的,而所谓的佐证只不过是一些特殊的案例,并不具备共性。

这本书梳理了父母经常遇到的、也是特别关心的十三个问题,比如“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早教有必要吗”“规则会破坏孩子的自由天性吗”“延迟满足能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吗”“要不要鼓励孩子争第一”“孩子会越挫越勇吗”等,从一个发展心理学博士、一个母亲的,以及从孩子的认知阶段水平、从孩子的视野这三个维度进行条分缕析,用心感受孩子的处境、情感和需要,让我看到真实的孩子内心世界。受益匪浅。

说个例子。

两岁多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准许他看,他会很高兴;不给他看,他会哭闹,有时还哭得很凶。一般来说,这时有三个选择:一是给他看动画片,自己也乐得清静;二是不给他看,因为看电视对孩子有伤害;三是互相妥协,允许他看一小段时间。这三个选择我都尝试过,让我和孩子最爽的当然是第一个选择,他乖乖看动画片,我在一边刷手机,各取所需。第二个选择双方都不爽,孩子不听哭闹,我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哭闹。第三个选择或许是许多父母的选择,双方各退一步,也让孩子学会妥协和让步,孩子的需求满足了,也把看电视的伤害降低了。

在本书中,就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方法论:关于规则,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温柔的僵持依然是僵持,父母需要做的是理解宝宝,以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事实上,这个方法论就是第三个选择的升级版,核心在于理解孩子。

以前我做出第三个选择时是这样想的:看电视多对孩子有伤害,不给他看的话,他又哭又闹,那么就互相妥协吧,可以看二十分钟。

现在是这样想:首先,孩子想看电视,而不是想玩车,肯定是他的需求,我要理解他,就好像我工作累了需要放松一下。其次,我该如何降低电视的伤害呢,像以前一样,跟他说好看电视的时间,同时,问他要看《小猪佩奇》还是看“很多动物”“大老虎”“大鲸鱼”等,挑选出一些优质的节目给他选择。要是他都不选,想看其它的,就问他为什么想看那个节目,有什么有趣的。最后,时间到了,我让他去关电视,然后去玩下一个节目。

看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心里是很高兴的,同时也是很忧虑的。高兴是因为孩子那么可爱,那么完美,忧虑也是因为总希望孩子更加完美。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个小问题钻牛角尖,觉得这样做,有这样的风险,那样做有那样的风险。

通过和朋友的交流以及阅读一些育儿书,发现孩子的个体差异确实很大,无论是从身体发育还是语言能力、情绪表达和控制、兴趣爱好等,没有一个绝对万金油的育儿方法。这本书的作者,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她在书中介绍的是“儿童发展的共性,这是育儿的大方向”。

育儿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以后,还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多了解孩子,不要钻进牛角尖,培养一个科学的教养观,在科学育儿的路上走得更加从容。


《养育的选择》读后感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