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把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促进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
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核心素养具体执行方案
课题组成立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研究思路,整体设计研究方案,系统开展研究工作,为总框架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组织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等方面专家,开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衔接转化研究”。重点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的方式方法。
为确保核心素养的科学性和适宜性,核心素养初稿及研究报告送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单位征求意见。此外,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一线教育实践专家意见。
教育学生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
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最后,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二是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达成培养小学生的除听说读写思能力之外的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并实施推广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为了培养具有数学文化素养的跨世纪人才,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可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不容乐观,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力非常差,且教师布置这方面的任务也觉得无从下手,很少主动布置。
2、在数学学习和考试中,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偏低。如:开放题,实际情景题,猜想探索题等方面。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稍微变换条件或改变题型则不能通过自己分析来使问题得到解决。
3、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注重考试成绩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率较高的应用性问题,常通过多做题的方法去应付,加重了学生负担且效果不明显。
显然,上述现象与当今数学教育所承担的任务相去甚远,数学应用能力往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和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的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当学生接受一个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下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谈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
一、教学中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数学思想方法,树立数学应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前人从实践中发现和思维的结果,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总结归纳,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可以让他们亲自体验数学概念、数学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形成的思维过程,这将为日后创造性地应用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若让学生了解新知产生的背景,展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定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促使应用数学意识的发展。
其实,在教科书中的很多概念、定理、公式或结论都是可由观察、猜想、实验得到,只需教师设计、引导得法,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或结论均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尝试发现数学中的定理、公式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通过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体验并学会数学建模,培养应用数学意识。
目前的数学教学为贯彻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常常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分割为间断部分,并做人为的简化处理。这种知识,让学生感到陌生,不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其他领域,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紧密相关,而且当学生不知“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时,他们难有兴趣学习它。因此,教师若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展开教学,可以避免数学教学脱离现实情境的状况,容易使学生建立起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而不是把数学当做脱离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应用的技能来学习。
针对有兴趣的问题情境,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会在内心深处迸射出一种想再尝试、再度引人注意的驱动力,因而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就可想而知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的理解都会漏掉事物某些方面,而这些方面在另外情境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应用数学过程中可以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运用,可以把概念具体到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它更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并且真实丰富的实例可以成为每个教学充分的变式,自然地说明概念不同方面的含义,且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这样的学习能令学生形成概念的多角度,形成与真实情境相联系的背景性经验,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情境建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
另外,学生通过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一旦理解了某个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就会开始给予真正的关注、主动的参与,因为真实的实际问题能够吸引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可以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和解释,学生通过这种体验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知识,真正符合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实际背景的问题情境,重视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不是一句口号,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


谈如何把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视频

相关评论:
  • 18844951776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梁备径答:由此可见,我国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薄弱,尽管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都强于西方同龄孩子。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想法。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新课程增加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材料,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和...

  • 18844951776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梁备径答:数学意识通常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中表现出来,首先,在生活实践方面,数学意识表现为能够主动地用数学知识来观察、分析、处理一些问题。这里主要体现了数学观察推理意识、数学敏感性等。其次,在数学学科内部,表现为能够理解数学的学科意义,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懂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数学中有许多概念,...

  • 18844951776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梁备径答: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一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

  • 18844951776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
    梁备径答: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拓宽数学知识的应用渠道来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真正...

  • 18844951776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
    梁备径答:而创新教育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学问,培养的是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增强课堂教学开放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即可以从教学中学,也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要学的...

  • 18844951776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梁备径答:之外,绝大部分人都不会与数学专业知识打交道这样一来,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最有帮助的就是数学应用意识。(二)认识到数学教学应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师,又因缺乏足够的教学素 材,难以选择数学应用教学的切入点而产生困难。困难在于怎样找背景材料,并 做到数学应用教学与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依托的课堂...

  • 18844951776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梁备径答:数学课程标准把增强学生应用意识作为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已经受到学校和教师关注。但是,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 18844951776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梁备径答: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生活的情境,把数学的应用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应用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是应用之地,...

  • 18844951776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梁备径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数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只...

  • 18844951776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梁备径答: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一、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1.联系生活实际�数学知识源于数学内部及实际需求.由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能够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以数学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