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上、政治上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资本主义的繁荣与危机总是相伴而生、交替运行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西方某些经济学家乐观地预言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要长期延续下去的时候,一场新的危机却在步步逼近了。正如一位法国学者所说:“60年代:危机似乎仍令人难以置信。70年代:危机却已来到了,随之而来的后果是无法控制、无从管住。增长减退、失业增加、通货膨胀扩大、工人购买力下降,变化无常、焦虑不安、隐忧潜伏;在欧洲和美国右派得势”。①那场由1973-1974年冬季的“石油危机”和1974年夏季的国际性震荡,把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猝然推向一个痛苦的“滞胀”时期。其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2.4%,而物价则平均上涨9.9%。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解释道:滞胀就是“生产与就业的停滞伴随着爬行式的价格膨胀”。这种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罕见的经济“综合症”一直持续到1982年才基本结束。它不仅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正统”地位,而且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理论与政策的严重弊端。
为了对付“滞胀”,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抛弃了凯恩斯主义,转而实行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如货币学派、供应学派),主要是紧缩货币,削减福利,减税,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将国有企业私营化,削弱工会组织,限制工资增长等等。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滞胀”过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仍然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连年扩大,国家债务日益严重,国际贸易失衡,劳动人民的实际收入减少,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到1990-1993年间,西方国家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终结和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高涨,西方的社会民主党力图在代表资产阶级右翼的自由主义和代表资产阶级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实行所谓的“新经济”、“新福利”、“新政治”和“新治理”,以求在国家与市场、风险与安全、权利与义务、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之间建立新的平衡。例如,英国工党领袖布莱尔认为:第三条道路“热情致力于社会公正和中左政治目标,但以灵活、创新和富有远见的方式来实现它们。它以引导进步政治一个多世纪的价值观念——民主、自由、公正、相互责任和国际主义——为基础。它是一种第三条道路,因为它坚定地超越那种专注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生产者利益的旧左派,又超越那种把公共投资和常常把‘社会’与集体事业当作邪恶予以消除的新右派。”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说:“第三条道路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处理好社会公正问题”。意大利左翼民主党领袖达莱马也认为:“第三条道路是一种重大的文化挑战,是在社会互助、公正和活力之间寻求汇合点。”作为对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革命、后现代社会等当今世界变迁的回应,第三条道路已经并将继续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矛盾的限制,加之第三条道路本身具有的改良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缺陷,他们要实现中左的政治目标势必困难重重。
通过八九十年代的调整和转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机制更加灵活,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因素明显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总起来讲,近20年资本主义的调整和转变主要表现在:(1)科技革命掀起新的高潮,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更加现代化和“高级化”。(2)西方的企业制度(包括企业所有制、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也在变革,企业更加高效、灵活、富有弹性,以适应信息化和全球竞争的要求。(3)政府调整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以美国为例,1992年克林顿上台执政以来,一方面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在通信、银行、金融市场、交通运输等领域放松或取消限制,鼓励企业竞争和兼并;另一方面,大力扶持科技研究与开发、高科技产业、教育和培训、对外经济扩张,以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增强国际竞争力。(4)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包括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减少财政赤字;改革金融体制,稳定金融体系;改革劳动工资制度,降低失业率;改革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减轻财政负担;改革对外贸易体制,减少壁垒,推进自由化。(5)国家之间的区域化、集团化不断扩展,经济一体化日益明显,垄断资本国际化的趋势大大增强。作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全球化主要载体的西方跨国公司,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在急剧扩大。目前,跨国公司年生产总值已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5%,占工业国家总产值的40%,并且控制着60%的世界贸易、8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90%以上的民用科技开发与转让,在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和生产领域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资本主义这新一轮的转变,为西方国家增加了新的活力。

经济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经济主权进一步丧失,由于开放了更多通商口岸并丧失关税主权,列强的廉价商品在中国大肆倾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与此同时,在60年代兴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工业,标志着中国工业化和近代化的起步.在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中国沿海地区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政治上: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上台执政,采取了同外国列强勾结的方式巩固统治.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再次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受破坏.地主阶级洋务派在清政府内部享有很高的权力,同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兴起.
思想上:早期民族资产阶级吸收西方民主思想,形成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希望改革中国社会,建立西方立宪制度.

(1)经济上:①工业革命在英法美等国已经完成,并向世界其它地区扩展。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一系列国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并得到巩固。
(2)经济上:①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产生,中国的近代化起步;②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联系: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理解:①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②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咱们先说说世界上吧。
19世纪67十年代 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的发展程度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近二十年的工业产值相当于先前个资本主义国家历年产值的总和还多。
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不但经济地位得到的了提升,而且政治地位也要求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就有了以英国跟美国为首了 内部的政治改革 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引入,选民的变化等等吧(俄国的1861改革等)
以上是经济及各国国内的政治变化,还有政治版图的变化。
局部的战争不断,
这个时期以德意志的统一为代表,德意志在普鲁士的领导下 完成了统一,三次王朝战争,不仅仅带来了德意志的诞生,还为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中心依然在伦敦,英国依然保持着世界霸主的地位 但是逐渐没落,逐渐被新兴的美国 德国取代。

同一时期,中国刚刚被打破国门,双半社会产生,社会矛盾发生变化。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有大量的洋货涌入,但仍未改变中国的传统经济。
这个时期列强的侵略政策也在发生变化,辛酉政变后,改为扶植在华代理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邓小平说的,很有道理。
无论是现在 还是在过去,都是如此。
世界经济的大发展对曾今国门紧闭的中国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诞生,逐渐强大最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都是世界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如何理解这种变化呢?
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哲学观点分析问题
还有就是吴于堇先生的全球史观。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上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发展扩大;政治上由战争完成统一、形成统一国家,发展民主政治。有的国家进入(或即将进入)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阶段。

中国: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被迫打开市场;政治上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历史上被压迫被欺凌的屈辱一页。

内在联系:中国被迫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

变化的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中国脱离世界市场;自认为天朝上国、不可一世,导致闭关锁国(经济上也有闭关锁国),脱离世界潮流,落后而不自知。

只能想起这么多了,是个大概,具体的你再补充一下,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世界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吧 然后很多国家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制度 世界联系加强 还有垄断组织 应该就这些
中国在这个时期洋务运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和世界联系增强 但这种增强还不成熟 而且这场运动对政治制度没有任何改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上、政治上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视频

相关评论:
  • 1804504968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一概念?
    裴晴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过程是: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世界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2. 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3. 世界性资产阶级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资本来源。4. ...

  • 18045049684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特点。。。
    裴晴省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政府开始被工商业垄断资产阶级控制,而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和半ZM地半封建国家,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资产阶级地位提高,政治出现资产阶级MZ化的趋势。

  • 1804504968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裴晴省一、历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2、1854甲午中日战争后到20世纪(1912)“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等呼声不断高涨,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3、辛亥革命后(1912到191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时至一战国外...

  • 1804504968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
    裴晴省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2、甲午中日战争后到20世纪初实现初步发展。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和人民掀起的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3、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

  • 18045049684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裴晴省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中国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这一时期,中国一些早期资本家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比如方举赞的发昌机器厂等等,代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 18045049684试分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裴晴省①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 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 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④ 主要...

  • 18045049684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制度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建立?
    裴晴省所谓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价值体系已经在世界范围呢取得支配地位:西欧和北美两次工业革命,,俄罗斯1861年农奴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 1804504968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美国俄国是如何扫除...
    裴晴省美国当时的主要障碍是由于奴隶制的存在而导致的国家分裂;俄国主要是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美国对过1861---1865年的内战,它可以称得上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北方工商业资本主义经济战胜了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经济,也可以说是工业战胜了农业,废除了奴隶制,国家一统,市场扩大,劳动力充足。俄国...

  • 18045049684一个问题
    裴晴省(3)通过至上而下的改革,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俄国和 日本为代表。 (4)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德意 志和意大利为代表。 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图解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根本动力、原因是第一次工业...

  • 180450496841860-1927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裴晴省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取得初步发展1912-1919进入短暂的春天,1927年快速发展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