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断脚偷死什么原因?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对虾断须断脚偷死什么原因?~


1、病原

多种细菌感染或嗜几丁质细菌感染。


2、症状

尾扇溃烂、缺损或边缘变黑,部分尾扇末端肿胀、内含液体,严重时整个尾扇被腐蚀,还表现断须、断足,该病常有发现。


3、流行情况

无特定流行,一般不造成死亡。


4、防治措施

(1)用茶粕15毫克/升浸泡后,全池泼洒。

(2)用沸石粉每亩20千克加虾蟹宝0.5千克全池泼洒。

(3)内服高稳西维生素C0.3%加1千克饲料再加鱼虾壮元1号5%,每周2次,效果显著


1可能是缺钙引起的 ,建议补充离子钙,比其他钙要快速吸收的

2可能是细菌感染了,你可以看断续的截面发红或者发黑,正常情况下是没有颜色的,细菌感染的话就要消毒杀菌

3洒点抗应激的VC

引起偷死病的几大原因:

1、养殖水体中的弧菌繁殖过多而引起的死亡,其具体是死亡表现是空肠空胃,虾体变红,断须等症状。

2、亚硝酸盐缺氧综合征。其主要的原因是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毒性过大造成对虾死亡。死亡症状表现是死虾的肌肉白浊。

3、养殖的环境突变,造成的水中缺氧,还有水体变化的应激引起的对虾偷死。

发病初期一个虾池死亡1到2公斤,死虾常在排水口和排污口被发现。如果病情不加以控制,发病的后期会出现大规模集体死亡的现象,一个虾池累积死亡可达80%有的甚至全部死亡,饲料的料比有时也会达到2以上,对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失,大大降低养殖场的收益,一年的心血就都付诸东流了。
偷死症一旦发生,许多养殖户都会加强喂药,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都不见明显效果,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做好对虾偷死疾病的防控是关键。

对虾“偷死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发的症状,对虾会毫无征兆地、少量地死亡,或者在进出水口、排污口、料台上发现少量的死亡个体。

其在学术上称为EMS(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多发生在养殖期60天以内,病虾病症一般表现为体色呈白浊并微红,肝胰腺肿大,质地松软,颜色淡白或淡黄色,继而萎缩。对虾“偷死病”的原因有:

1、致病性弧菌感染

由弧菌感染引起的偷死,主要症状是对虾腹节和尾部的肌肉呈现不透明、坏死症状、虾体色加深、断须,以及足变红。

2、水质恶化

池塘底部出现死虾现象,死虾肌肉白浊,同时伴有脱壳不完整的、断须等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高密度养殖池塘,其主要原因是:晚上底层缺氧,底质管理不善,有机物积累过多;氨氮偏高,亚硝酸盐高;水质管理不善。对虾出现鳃肿、黄鳃、黑鳃等,造成对虾生理性缺氧,从而导致偷死。

3、肝肠病变

池塘水质、底质管理不善,导致有害菌大量繁殖,另外养殖过程中的营养得不到补充,导致对虾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池塘有害物质,比如藻毒素等不断积累,导致对虾肝胰腺发生病变。如果不及时对对虾的肝胰脏进行保护,那么肠道也会开始发生病变,出现白便等肠道病害,从而发生偷死。

从虾壳的软、硬来判断偷死情况,可以分为三点:

①硬壳死虾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后引起的;

②软壳死虾通常是在虾大量脱壳时塘底缺氧,水质、底质恶化或因气候突变等情况下,虾急性脱壳而引起的;

③硬壳死虾和软壳死虾都有,通常是脱壳不遂引起的。

另外对虾属于中、底层活动的水生动物,即使有一定量的死亡也不会马上被发现,而会在一定时间后由于浸泡在水中密度变小浮出水面被发现。南美白对虾有吞食同类尸体的现象,也会造成征兆不明显。故而在发现偷死时,往往池塘中已经有一定数量的虾死亡。

拓展资料:

如何防治?

1、苗种选择

选择高质量的苗种,最好是使用过蛭弧菌的苗种,不要选择使用过抗生素育的苗种,因为肝胰腺及肠道已经受到了伤害,后期管理中会非常困难。

2、水质管理

水体里的毒素(尤其是藻毒素,比如蓝藻毒素等)会影响对虾的肝胰腺、肠道健康,从而影响对虾的健康生长。

水中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长期超标。对虾长期生活在水体指标不正常的水中自然容易发病与死亡。可定期使用优水菌分解残饵粪便,防控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蓝藻爆发。其次合理补充复合丁酸梭菌、有机酸、维生素、钙等物质有利于减少应激反应。

3、底质管理

池塘底部是南美白对虾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做好底质管理非常重要。池塘底质管理不善,会出现寄生虫(纤毛虫)感染、缺氧,以及毒素积累等情。要做好定期改底,同时也需要合理使用底改产品,例如乾 界底净片,迅速改善池底,降解毒素,净化水质。

4、定期消毒

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定期消毒,可以使用乾 界塘清散控制病菌数量,然后用蛭弧菌控制弧菌繁殖,尤其是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



引起偷死病的几大原因:
1、养殖水体中的弧菌繁殖过多而引起的死亡,其具体是死亡表现是空肠空胃,虾体变红,断须等症状。
2、亚硝酸盐缺氧综合征。其主要的原因是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毒性过大造成对虾死亡。死亡症状表现是死虾的肌肉白浊。
3、养殖的环境突变,造成的水中缺氧,还有水体变化的应激引起的对虾偷死。
发病初期一个虾池死亡1到2公斤,死虾常在排水口和排污口被发现。如果病情不加以控制,发病的后期会出现大规模集体死亡的现象,一个虾池累积死亡可达80%有的甚至全部死亡,饲料的料比有时也会达到2以上,对养殖造成巨大的损失,大大降低养殖场的收益,一年的心血就都付诸东流了。
偷死症一旦发生,许多养殖户都会加强喂药,不管是内服还是外用都不见明显效果,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做好对虾偷死疾病的防控是关键。

A塘与B塘同放一个池的苗,A塘清淤后投苗,B不作处理底脏淤泥多。A二台氧机而B是一台,A塘30天偷而B在41天后偷。B虾比A虾大。纠结


对虾断脚偷死什么原因?视频

相关评论:
  • 13826118479对虾偷死一般是什么原因,对虾偷死应如何处理
    成绿康答:1、感染细菌:感染弧菌的对虾,在它的体表上会有大量的黑点,肝脏出现红色,在病情后便会造成大面积的死亡。2、肝胰腺以及肠道病变:营养补充不及时再加上池塘中有过多的有害物质,便会使肝胰腺以及肠道受损,然后造成偷死。3、水质恶化:在池塘的底部有过多的残饵以及粪便时,便会污染水质,从而出现...

  • 13826118479引发对虾“偷死”的原因是什么
    成绿康答:引起偷死病的几大原因:1、养殖水体中的弧菌繁殖过多而引起的死亡,其具体是死亡表现是空肠空胃,虾体变红,断须等症状。2、亚硝酸盐缺氧综合征。其主要的原因是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毒性过大造成对虾死亡。死亡症状表现是死虾的肌肉白浊。3、养殖的环境突变,造成的水中缺氧,还有水体变化的...

  • 13826118479对虾出现大面积偷死怎么解决,对虾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成绿康答:1、原因 对虾出现大面积偷死的主要原因有弧菌感染,肝胰脏细小病毒与白斑病毒感染,水质恶化,底层缺氧,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加料过快(导致对虾器官受损),放苗前后水质管理不当等。2、解决方法 (1)使用0.5ppm二氧化氯进行消毒,3天过后,使用蛭弧蛭菌王进行消毒。(2)使用乳化蒜宝+免疫多塘+氨...

  • 13826118479对虾养殖过程中游边、偷死怎么办?这招解决不用愁!
    成绿康答:五、问题原因分析:南北白对虾在后期的养殖过程中存在密度大、

  • 13826118479对虾“偷死”症
    成绿康答:水质恶化氨氮、亚盐、藻毒素引起的偷死,池塘底部会出现死虾现象,死虾肌肉白浊,同时伴有脱壳不完整的、断须等现象。高密度养殖池塘常见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 经过科学研究表明,该病发病的原因是一类携带有特定致病基因的弧菌,其中主要是副溶血弧菌。其在培养基上呈现绿色,同时,藻毒素,对虾苗总质量...

  • 13826118479南美白对虾四五十条偷死怎么办
    成绿康答:增氧机、池底有死虾俗称偷死,又叫底死、偷死、冒底。常见以下几种 原因:(一)肝脏疾病:放苗应激影响、苗期发育不良、前期肝没转好、应激 消化中毒等负荷太大令肝脏坏死。明显特征是肝脏肿大变黄、变白、甚至萎缩 透明,水质往往没有太大问题或仅有一些很隐性的问题。常见于转塘、过苗、刮虾、...

  • 13826118479南北白虾这时候总有死的是啥原因
    成绿康答:偷死的原因是3种; 一种是细菌感的造成偷死,第二种是病毒造成偷死,第三种则是水质恶化造成的偷死。1 细菌感染偷死 对虾感染弧菌后,体表上分布大量黑点,肠道色素细胞扩散、变红;肝脏先出现红色,偷死为零星死亡,后期则为大量死亡。2 病毒形成的偷死 肝胰脏细小病毒与白斑病毒同样会造成偷死。需要...

  • 13826118479我是做水产养殖的,养殖的对虾出现偷死综合症该怎么有效解决?
    成绿康答:虾偷死症有三个主要原因,提高对虾的免疫力:水质问题。希望方案对你有所帮助,可以有效解决对虾肝胰腺问题导致的偷死症,肝脏问题以及免疫力问题。建议治疗预防方案,配伍VC或者免疫多糖:添加龙昌胆汁酸500-600g每吨料,有效保护肝胆健康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 13826118479正确认识南美白对虾“肌无力”、“肉段”、“偷死症”?
    成绿康答: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渤海湾凹陷地形成的冲击平原,地下卤水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来干扰养殖。比如:占苗率低、蜕壳不遂或不硬壳、肌体白浊、肉段,严重导致偷死等现象。上述现象严重影响养殖正常进行下去,导致养殖中途失败或损失惨重。因...

  • 13826118479南美白对虾养到四十天就有死亡的,应该怎样解决?
    成绿康答:“偷死病”目前仍未能竭止,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检测出是病毒或弧菌感染、急性中毒等。如何预防“偷死病”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是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如果我们陷入使用药物杀毒灭菌的迷局中则将无法解脱,其不但有悖于食品安全,事实也证明施放药物往往加重虾的肝胰腺负担,从而加速死亡。正确的方法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