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差异教学的几点做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小学数学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广大数学教师一方面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全体同学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都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那么,如何使这种情况落到实处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当成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完全支配和控制着学生的发展,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处于被动,只是一味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地位过于崇高化,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被固化,使学生思维发展受到阻碍。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指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要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和学生做亲密无间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使学生愿意学习其所教授的内容。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评价和鼓励,即使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或不完整时,教师也不要予以指责,要合理地给予帮助。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地予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在合作探究中变得生动而有趣。
  二、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之间有差别,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区别,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去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数学新课程改革指出,通过数学课堂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精心准备,合理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实施引导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既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到知识,又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还能让学生在锻炼中得到提高。对于性格保守、学习刻苦的学生,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注重他们性格特长的发挥,可以采取小组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根据课堂学习活动小组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活动效率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提高能力。数学教师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存在差异的学生进行合理分配,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得到提升。在建立学习小组时,教师可将小组内的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种层次,每个小组都采取这种分组方式进行分配。在教学活动中开始以前,教师可首先设置课题,先让学习小组自主讨论学习,初步形成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在不同思维的交流中相互探究,形成不同的思想感悟,再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合理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发挥程度较高学生的优势,使其能够带动小组内其他学生学习,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针对不同学生实行多元评价
  数学教师要科学合理地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别,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学生之间的不同,要将其当成一种资源来正确开发。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评价。多元智力理论指出: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关注学生差别的同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手段。尤其是针对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树立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探索其他方面的新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使学生在更多方面得到充分的肯定,不断挖掘学生身上更多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更多的肯定,帮学生树立信心。
  总之,广大数学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要将其作为一种资源去有效开发,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展示自我,提高能力。

学生各方面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现象,是无法避免的。面对这样的差异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这几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摸索,我认为要解决好学生差异性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差异性教学
我们面对的几十个学生明显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这样的差异肯定给数学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而一个班级的教学在内容、进度上必须一致,如果不实施差异教学,势必会使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充分发展,学习基础弱的学生迫于教师的进度而疲于奔命,这样就造成了较高层次的学生感到教师授课内容太浅且速度太慢,在课堂上显得索然无味、无所事事。而较低层次的学生则感到教师的授课内容偏难且速度偏快,学习跟不上、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时间长了便产生了“厌学”的念头。结合个人教学体会,本人认为“差异性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差异化。差异教学中的分层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我们要把握好分层化的指导思想是成绩和教学的分层化,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化。为了不给各层次的生增加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同一个教学内容的目标设计成多层化。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取得不同的的收获。如我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小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原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掌握快速确定小数点的方法;3、使学生能快速熟练的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并能进行验算。而面对我们班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把我班学生的成绩分为三层,成绩较好的为A层,成绩居中的为B层,成绩较差的为C层),我把目标分为三层:A层学生必须达到上面的1、2、3点目标要求,B层学生必须达到1、2两点目标要求,如果可以掌握第3点更好。C层学生必须达到第1点目标要求,基本了解掌握第2点目标要求。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目标,只要他们在这节课里达到各自的目标他们就算成功。这样各自都没有较大的压力。
(二)课堂教学差异化。把班级学生的情况和差异化设计的教学目标相结合起来进行差异化的课堂教学是差异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只有把学生、目标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很好的发挥差异教学的作用。如我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课本教学内容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三题课堂练习。1、1.2×4.5= ,5.6×7.8= 2.3×23.2= 36.2×14.3= ;2、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积的小数位数:33.2×0.23= 3.026 ×0.236= 0.236×12.036= 0.321×12.369= ;3、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0.25×0.36= 2.36×21.34= 0.245×2.58= 9.12×8.97 = C层同学完成第一 题就算达到目标,B层同学完成1、2题就完成目标,A层同学必须完成全部作业才能算完成目标,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收获。
二、实施差异性作业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纵观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都是书面作业,练习题的第几题到第几题,是书本例题的翻版,整齐划一。而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由于A层生知识掌握得较好,这些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反复机械式的,没什么乐趣可言;B层生拖拖拉拉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而C层生则是出现抄袭现象,或者就干脆不交,他们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既然学生客观存在差异性,我就尝试在学生中实行差异性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感受各自作业带来的愉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堂作业的差异化。数学作业是起着巩固知识的作用,我们不能淡化学生的基础,所以一些必要的基础题还是需要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的。但这一练习并非要求一致,同样体现出差异性。平时的课堂作业基本上是书本中的练一练和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课前我们对这些练习进行研究分类,为课堂中学生的作业布置作好准备。大多练一练的第一题都是基本题,与例题相仿,让C层学生去做, B层学生选择下面其中几题做,A层学生选择其中一题,再补充一些课外的拓展题。
(二)课外作业的差异化。传统教学中布置课外作业基本上是“一刀切”的现象,而“一刀切”往往无法顾及学生的各层需求,被动地做着千人一面的机械性作业,兴趣无从谈起。所以作业的设计应该从多层次和多维度来考虑,根据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和做作业的能力来设计,这种作业对学生来说富有可接受性,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在达到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先按不同层次的要求设计好基本题、发展题、综合题、提高题。C层的学生可以在基本题中选择;B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和综合题中选择;A层的学生可以在发展题、综合题或提高题中选择。这种选择型作业,就如学生在超市中挑选自己喜欢物品一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作业超市中自主选择。
比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后,我发现C层学生面对书本的习题无从下手,B层学生基本掌握方法,A层学生已遥遥领先。于是给C层学生的要求是完成竖式中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移动,(也就是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只要将两者移对了,就算是目标达到了。对于B层学生,让他们在教材的练一练中选择不同类型的几道题进行计算。对于A层学生,让他们找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实施差异性评价
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积极、肯定和导向性的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主导倾向。评价不要简单的结果化,更不要轻易进行结论和定性评价。评价是教育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手段方式,而不是评定,是促进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机制。所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就得采取差具有异性的评价。
差异评价主要是个性化评价,旨在"扬长"而不是"揭短",尽可能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及时进行强化,克服习惯的结果性评价,成绩评定或逆向评价的方式。评价可以多形式、多方法。利如自评、互评、组长评、师评、师生共同评等方法进行,并辅以作业展览,某种新颖方法利用该生的姓名命名等形式。
传统的作业评价采用勾和叉,用划一的标准去评价有差异的学生,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大公平的。我采用多标准的评价方法:如可以采用“等级+简语”式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旨在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良+字迹工整=优”“良+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优+如果能让更多同学分享你的杰作,相信你会赢得更多同学的羡慕。”差异评价目的是为了再次促进学生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乐趣,它能起到激励、唤醒、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不但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给教学带来的多重困难,同时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尊重,并达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做有所获的目的。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差异教学的几点做法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