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道是什么

来自:流行资讯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问题一:孔子说的“道”具体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虽然提升可素养,但是禁锢了思想,成为了帝王控制人思想的工具

问题二:孔子的道是什么 孔子的道是仁道。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 *** 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问题三:什么是孔子的一贯之道 摘自《傅佩荣解答当代人心灵困惑:国学的天空》\x0d  我们读《论语》时,对于孔门弟子的话要有一个分辨,就是:学生的话代表他们个人的心得,而未必完全等于孔子的想法.\x0d  一以贯之第一度出现跟孔子的学生子贡有关.子贡小孔子三十一岁,非常聪明,口才了得,是言语科里的高材生.但聪明人说话爱犯一个毛病:比较.喜欢比一比谁好谁差.他观察自己的老师,认为孔子多学而识之.\x0d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x0d  (《论语・卫灵公》)\x0d  孔子说:赐(子贡的名为端木赐),你以为我是广泛学习并且记住各种知识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有一个中心思想来贯穿所有的知识.\x0d  子贡以为老师年纪大,书念得多,记忆力不错,然后出来教学生,好像一个有脚书橱.但孔子认为自己不仅如此,他说我虽然有很多学问,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来贯穿.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中心思想把他的学说连贯起来,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呢?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哲学家呢?可惜子贡没有接着请教老师,到底什么是您一以贯之的东西.这个事情就变成公案,不了了之.\x0d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x0d  曾子的说法恐怕有些问题.第一,曾参的年纪比孔子小四十六岁,比他更年轻的学生只有一位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就算他十五岁跟着父亲曾点去听孔子的课,最多只有十年左右亲炙孔子的机会.孔门的资深弟子甚多,跟着老师周游列国的都算在内,也不见得有谁可以了解孔子.第二,曾参在孔子的学生中属于反应比较慢的,孔子说他参也鲁,鲁就是鲁钝,资质与慧根均非上乘.至于本性善良、事亲尽孝,则是他的特色.因此,如果弟子中有人可以了解孔子的道,大概还轮不到他.第三,何况,孔子曾经叹息:没有人了解我啊!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x0d  然而,为何孔子会选择曾参来表示心意呢?也许因为曾参年纪较轻、比较好学,可以乘机请教;也许因为曾参正好在孔子身边.结果孔子主动提起这个话题,曾参却回答:的确如此.孔子听了,马上离开教室,反应很激烈.也许他本来希望曾参回答:何谓也?老师,你以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没想到曾参居然说:是的.连这么年轻鲁钝的学生都懂得我的道,那我还说什么呢……后面悲剧就发生了.别的学生问曾参,老师说的道是什么?曾参回答,老师的人生观只是忠与恕罢了.最后三个字而已矣不太负责任了,孔子这么重视的一以贯之的道,居然被曾参说成忠与恕而已矣.这是初中生说话的口吻.\x0d  这是孔子教学失败的案例.忠恕,违道不远语出《中庸》,忠恕离开道不远,代表忠恕并不是道,只是离道不远而已.孔子的道绝不只是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朱熹《论语集注》),这只是人我关系,为立身处世的原则.孔子的道还包括知行--我所知道的跟我的行动一致,包括生死--如何生与如何死,包括天人--天命与人性,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仁.仁才孔子一以贯之之道的标准答案,所以他才会说出杀身成仁蹈仁而死这样的话.而曾参所说的忠恕只是他自己对于孔子人生观的理解,并不等于孔子的思想.我们读《论语》时,对于孔门弟子的话要有一个分辨,就是:学生的话代表他们个人的心得,而未必完全等于孔子的想法.而且孔子过世时,曾子才二十七岁,即使认真致力于学与行,仍不表示他在年轻时就能领悟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

问题四:老子和孔子的道有什么区别, 分别解释一下 孔子
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儒教体系完成于宋代,它以中国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为中心,吸收佛教、道教的宗教思想和修养方法。信奉“天地君亲师”,“君亲”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天地”是君权神授的神学依据;“师”相当于解释经典、代天地君亲之言的神职人员。《四书》、《五经》是儒教的经典,祭天、祭孔、祭祖是规定的宗教仪式。童蒙人塾(学)读书,开始接受儒教的教育时,要对孔子的牌位行跪拜礼。从中央到地方各州府县建立孔庙(又称文庙、夫子庙、学宫等)。作为教徒(儒生)定期聚会朝拜的场所。虽然在认识上各有不同,但是无论称为“儒教”或是“儒家”,其创始人均是一个孔子。
老子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问题五: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有什么不同 孔子的道是人道,从社会角度解释如何行事。比如,孔子温良恭俭让只体现在社会上如何做人。
老子的道是天道和人道,也就是自然和社会角度如何行事。比如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体现自然的角度。
孔子的儒家思想,源于《周公・易象》;
老子的道家思想,源于《文王・周易》。
周公之德,讲的是君子之德;
文王之德,讲的是王者之德。
孔子崇尚德道,老子崇尚道德;
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
孔子、老子是中国士大夫阶层“入仕出仕观”的楷模,
孔子一生追求入仕,老子则不然。
入仕观造就死士,出仕观造就活士;
前者死也要死在追求仕途,后者活也不活在追求仕途。
但儒道两家的思想对中国士大夫阶层影响都大,
但死士、活士,最终由个人性格决定,性格决定命运!


孔子的道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8226598656孔子的学习之道是什么
    周彩蓓答:4、三、要用学。这是所有学问最终的入海口,是为了检验我们最终的学习程度和水平的唯一手段。“用”就是把曾经学过的知识,手段都灵活的运用在生活中,不是只会学习而不会用。更多关于孔子的学习之道是什么,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e7ceb5161611522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

  • 18226598656孔子的 道 是什么意思?
    周彩蓓答:孔子的“道”是指一种处世之道,即如何正确地生活和待人接物。对于孔子来说,这条道路是必须遵循的,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所有方面,包括政治、经济、伦理等等。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如何正确地与周围的人群相处和互动,他主张诚信、谦虚、慈爱和善良,这些都是孔子道的基本要素。孔子的道是一种中庸之道...

  • 18226598656孔子的学说里有一个“道”字,这个道指什么?
    周彩蓓答:这“道”是领导的导,换句话说就是孔子也教我们领导之德、领导的修养,以领导千乘之国。讲到“国”字,研究中国文化便要注意,看到秦汉以前古书里的“国”字,很多学者都容易产生很大的误解。比如老子曾说“小国寡民”,讲老子的思想,就讲小国的政治,在民国初年,又有人将无政府主义与老子思想拉...

  • 18226598656孔子之道具体指什么为什么不能推行请结合论语及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周彩蓓答:孔子之道的核心主张有:1、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3、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

  • 18226598656忠恕之道什么意思
    周彩蓓答:忠恕之道这一概念出自《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释义: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

  • 18226598656什么是孔子的一贯之道为什么
    周彩蓓答: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后面的篇章里,回答了这个问题。孔子之道,一理分为万事,万事归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贯之,然出世之道...

  • 18226598656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有什么不同?
    周彩蓓答:孔子的道是人道,从社会角度解释如何行事。比如,孔子温良恭俭让只体现在社会上如何做人。老子的道是天道和人道,也就是自然和社会角度如何行事。比如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体现自然的角度。孔子的儒家思想,源于《周公·易象》;老子的道家思想,源于《文王·周易》。周公之德,讲的是君子之德;文王之德,...

  • 18226598656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有何不同?
    周彩蓓答: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不同如下:第一点差异是: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的道以“人”为中心;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道”为中心。第二个差异是: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的道“天地人”的区别;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强调宇宙是一个整体,没有差别。第三个差异: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的道“圣人”;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强调...

  • 18226598656孔孟之道是什么意思
    周彩蓓答:一、孔孟之道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伦理、政治等方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社会和谐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二、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即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光大。而孟子的思想主张则更加注重...

  • 18226598656谈谈儒家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什么
    周彩蓓答:无论作为“君子法”的忠、孝、责任与廉耻,还是“处世之道”的礼乐精神,在现实中都是善恶相混,充满内在的矛盾与拮抗。孔子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儒家的为人处世之道本身是一种实践的理性实践的哲学,它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生命的活力。儒家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对现实的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