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找一下(高分悬赏)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谁帮我解释下这个问题(高分悬赏找满意答案)~

套用一句话!长江大浪追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可是还是一浪接一浪!这是个规律!

其实你听说的都是一些受了伤的女孩说的!她们叫得特别大声!所以造成好像很多女孩都在讲,宁愿相信是有有鬼,也不相信男人那张破嘴!

个别现象,不足代表所有女性!

再则,爱情的滋味诱惑力太大了!女人的定力不够,像围城里跟老婆吵了架的方鸿渐,一壁吃奶酪,一壁骂自己不争气!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小说家珍·奥斯汀最著名的小说。这本书的开场白,「凡是有钱的单身汉,都需要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已经成为了至理名言。在1796年到1797年间写作而成,为书信体小说,是她最早完成的小说,但因出版商不看好,在当时并没有先出版这本小说。

1811年奥斯汀校正时,原书名叫《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不过后来珍改为现在的书名。1813年由白丘(Whitehall)的军方图书馆(Military Library)出版社的艾格顿先生(Mr. Egerton)出版。此出版社在1811年出版了珍奥斯汀的著名小说《理智与情感》,口碑不错,因此决定出版《傲慢与偏见》。写作地点都是在英国的汉普郡的史帝文顿(Steventon Rectory)。

2002年时,《傲慢与偏见》1813年首版的第一、二、三卷在一个苏格兰的古堡的塔楼和藏书室裏被意外发现。最后以3.4万英镑的高价被一位英国收藏家买走。造成了目前《傲慢与偏见》的第一版是旧书收藏家们的目标收集品,价格喊到5万美元

说故事最主要是围绕著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地主乡绅贵族的求爱和婚姻问题。女主角是20岁的伊丽莎白·班内特,她机智、聪慧并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她父亲班内特先生多数时间藏在书房里,避开妻子班内特太太。班内特太太的行为举止完全是个乡村愚妇,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五个女儿都成功地嫁给有钱绅士。由於没有儿子,班内特家族为数不多的财产要由一位男性继承人——也就是说姑娘们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来继承,这将使班内特先生死后,班内特太太和其他未婚的女儿无家可归,并只能靠低收入维持生计。

小说的开头,当一位有「相当财产」的单身汉搬到邻近房子时,班内特太太心情激动。这位宾利先生最近租下了尼日尔斐庄园,同住的还有他的两位姐妹——宾利小姐和已婚的赫斯特太太,后者的丈夫徒有风度,没有多少财产。不久,宾利先生去了伦敦一趟,带回了他的朋友达西先生。他们到达之后,很快参加了在梅里屯的一场公共舞会。舞会开始时,人们公认每年有高达10,000英镑的收入的达西先生是最棒的。然而,聚会进行到一半,邻居们就察觉到他人并不讨人喜欢,因为他自命比身边这些「乡下人」要高贵。班内特家的人特别讨厌他,因为达西先生怠慢了伊丽莎白。当宾利先生建议达西和伊丽莎白跳舞时,达西却说:「她还没有漂亮到可以打动我的地步。」但宾利先生却被公认为是个优秀的,令人愉快的绅士。而他对伊丽莎白最亲近的姐姐——珍的爱慕也相当明显。


傲慢与偏见舞会之后不久,达西才渐渐发现了伊丽莎白的好:她一双美丽的黑眼睛、娇美的体态和她那爽快、不奉承人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达西的爱慕。可是达西很快决定了不可让伊丽莎白发现这点,免得她有非份之想,反过来控制他的幸福。他竭力隐瞒,所以伊丽莎白一直不知道高傲的达西先生已爱上了她,而且爱慕越来越深。后来,班内特先生宣布一位客人将来访。众人兴奋地猜测来客是谁,发现原来是她们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柯林斯是个唠叨势利的牧师,将宣读《对年轻女性的布道》之类的道德书视为「愉快夜晚活动」。他寻找一切机会提及他的女赞助人,凯瑟琳·德·鲍尔夫人,像哈巴狗一样对她阿臾奉承。因凯瑟琳夫人劝他得找个妻子,柯林斯便马上在他「可怜的表妹」中寻找人选,还再三提及这他对班内特家女孩的补偿(这证明他全部的无知愚蠢)。柯林斯原属意的是珍,但得知她「几乎已经和宾利先生订婚」之后,开始将目光转向可爱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然不肯嫁他,但班内特太太极力支持这门婚事,甚至试图强迫伊丽莎白肯首。然而,明白事理的班内特先生却对伊丽莎白说:「如果你不嫁柯林斯先生,你母亲不理你了,但如果你嫁的话,便是我不理你了。」,从而表示支持爱女的决定。与此同时,伊丽莎白认识了一位军官,韦克翰先生。韦克翰先生英俊迷人、风度翩翩,令伊丽莎白迅速倾心於他。但他们二人有次谈话,韦克翰竟告诉她:达西先生曾对他不实,令他失去了本唾手可得的财富和机会,伊丽莎白听后,原来便不太喜欢达西先生的心又加强了。

被拒绝后,柯林斯先生立刻转而向伊丽莎白最好的朋友夏洛特·卢卡斯求婚,夏洛特答应,二人很快结婚了。班内特太太非常失望,但让她更失望的是不久宾利先生突然离开珍。珍无比痛心,母亲的长吁短叹更使她难过。伊丽莎白应柯林斯先生和夏洛特新婚夫妇之邀,去参观他们教区,却在凯瑟琳·德·鲍尔夫人的罗新斯庄园看见达西先生,原来他是夫人的姨侄。结果伊丽莎白和达西共度了许多时光。达西先生经过几番争扎,最终当面向伊丽莎白承认他对她那「违背自己意愿」的爱慕,并愿意娶她为妻,但他告白的态度仍是那麼傲慢,而且认为伊丽莎白一定不会拒绝他「屈就」的求婚。伊丽莎白大为惊讶,但因为达西先生的态度、韦克翰先生之前的指控和得知是达西先生曾阻挠宾利和珍在一起,愤怒的她告知达西:「即使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她)也不可能同他结婚。」

第二天早上,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在散步中相遇。达西交给伊丽莎白一封信,然后冷冷离开。信中达西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他写道,除了她那些举止粗俗、令人尴尬的亲戚外,他见珍看上去无动于衷,以为她并不真心爱宾利,思考再三才劝朋友放弃。伊丽莎白也承认,珍矜持的个性使得其他人难以确定她的真心。同时,达西也揭露了韦克翰花花公子、投机取巧的真面目。达西以前的行为有了新的合理解释,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也逐渐瓦解了。

后来,伊丽莎白和她的舅父母嘉蒂纳夫妇同偕旅行,并参观了达西先生的故居彭伯里。在庄园内散步的时候竟巧遇达西。达西的行为举止显得亲切了许多。伊丽莎白才发现,原来他的傲慢后面隐藏着真诚、慷慨的本性。对他开始改观,但当二人正在增进感情的时候,却突然收到消息,得知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亚私奔了。由于伊丽莎白的疏忽,没有揭露韦克翰的真面目,才使得年轻幼稚的丽迪亚上了当,同韦克翰双双逃出军团躲避赌债。达西找到了韦克翰,替他还清了赌债并付了一笔生活费,迫他同丽迪亚结婚。尽管达西要求保密,但丽迪亚的快嘴和嘉蒂纳太太最终的坦白仍使伊丽莎白了解了实情,并彻底扭转了她对达西的情感。最终,当达西的姨母,凯瑟琳夫人听说达西竟对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女孩心生倾慕,并赶来威胁伊丽莎白时,伊丽莎白明白了即使自己拒绝了第一次求婚,达西仍然爱她。当达西将宾利先生带回乡间,带回珍的身边时(他们很快订婚了),伊丽莎白向达西敞开了心扉,他的傲慢和她的偏见全部被遗忘了,幸福终于到来


《了不起的盖茨比》

《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出版於1925年,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爵士时代」的象徵。

它在初出版时并不受欢迎——菲茨杰拉德在世时的总销量只有少於二万四千本。在大萧条以及二战时被忽略,直至20世纪50年代再版时才受到广泛注目。其后的数十年它更成为高中、大学文学课的标准教材。经常有人把它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之一[1]。

本书有许多中文翻译版本,书名也有许多译法,例如《永恒之恋》,黄淑慎译,1954年。《大哉!盖世比》,王润华、淡莹译,1969年。《大亨小传》,乔治高(高克毅)译,1970年、2001年(增订版)。《大亨——凯士毕》,丁士奇译,1971年。《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2007年

内容简介
杰·盖茨比是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他过去的名声并不十分好,他本人也相当可疑。他与他交往的社会阶层并没有什麼太多的联系,而且没人知道他是怎样发财的。有人说他在禁酒期间非法酿酒发财。还有传说说他杀过人,或者他在战争中是德国间谍。有人甚至说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侄子。无论如何,虽然他举办众多的豪华的宴会,而且有许多人到他那里去吃喝,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所想要的仅仅是「重复过去」:与他一生的爱人黛西在一起。但黛西现在已经和一个稳重的、受人尊敬的百万富翁汤姆·布卡南结婚了,两人还有一个女儿。对盖茨比来说,这并不妨碍他争取黛西的爱,而黛西觉得她被她的婚姻束缚,对她的婚姻不满,喜欢盖茨比的注意。

小说的主人公尼克·卡拉威(第一人称)是一个华尔街的股票商,他是盖茨比的邻居。后来卡拉威体会到不论外表上多麼尊严,这些巨富们实际上是非常「淡漠的人」,汤姆和黛西也不例外。汤姆有一个情人默尔特,她是长岛和纽约市的高楼大厦之间的不毛之地上的一个加油站主的妻子。一天,盖茨比让黛西驾他的新车出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黛西意外地将默尔特辗死了。为了保护黛西,盖茨比说是他驾的车。结果盖茨比被默尔特的丈夫枪杀。盖茨比的葬礼几乎无人参加,就连黛西也没有参加。卡拉威最后找到了乔丹,一个本计划参加葬礼的人,才知晓盖茨比的所谓身份只是一个幻影。随后卡拉威离开去了中西部,留下的只是盖茨比的一相情愿般的梦境与哀伤


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的英国文学名著,1847年出版,作者是英国的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

[编辑] 情节
故事中的女主角简爱是个孤女,从小被寄养在盖茨海德庄园舅妈里德太太家,笼罩在被舅母虐待的阴影下,十岁那年被送进了罗伍德孤儿院,院长是个自私残忍的人,经历了种种折磨,她的好友海伦死於流行病;但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孤儿院当了两年教师,但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於是受聘於桑费尔德庄园。庄园的主人罗彻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他和简经常为某种思想辩论不休,但两人却逐渐漫生情愫。有一天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一面。见面时,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简爱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里德太太谎称简爱在孤儿院病死了,临终前里德太太终於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罗彻斯特向她求婚,简答应了,并高兴地准备婚礼,后来婚礼上却发现罗彻斯特已经有合法妻子。简爱伤心的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花光了所有积蓄,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醒。并且帮助她找到教师的工作。后来圣约翰发现简是他的表妹,向她求婚,但简爱没答应。简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已是一片废墟。罗彻斯特为了救妻子,被烧瞎了双眼,孤苦无依。简爱跟罗终於结婚,生了一个小孩,后来罗彻斯特治好了眼睛

  1.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野望-王绩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③怀采薇。

  【注释】
  ①东皋:皋,水边地。王绩称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薄暮,日将落之 时。
  ②徙倚:犹徘徊、枋徨。
  ③“长歌”句: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或以为此句诗意,乃作者联想 到《诗经》中有关“采薇”的片段,长歌以抒苦闷。或以为此句诗意,即长歌《 采薇歌》,怀念伯夷、叔齐。从作者心态和全诗脉络看,前解较切。

  【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诗文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王绩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为人放诞纵酒,诗多以酒为题材,表现对现实不满,偶尔也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有《东皋子集》。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诗文解释】

  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手,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飘拂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词语解释】

  郭:外城。
  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诗文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景交融,声色具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二句,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咀味。清人仇兆鳌评说:「太白诗词‘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景怀人,意味深远。」(《杜诗详注》)事实上,李白这首诗虽是常见的送别诗,但意致缠绵,语近情遥,有弦外之音,读之令人神往。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别具特色。
  <秋词>二首
  唐 刘禹锡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解说】深秋时节,霜降林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却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一声鸣叫,告诉诗人有住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赏析】
  这是梅尧臣的写景名篇,作于康定元年(1040)任襄城县知县时。
  欧阳修《六一诗话》记载梅尧臣有这样一段话:“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可以用来评价这首诗写景的亲切生动。
  浣沙溪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浣溪沙 北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写生机勃勃之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抒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之情)
  (主题:从嫩芽、溪水的,领悟人生应积极进取,表现作者旷达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僵卧 ① 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 。

  夜阑 ③ 卧听风吹雨,铁马 ④ 冰河入梦来。

  [ 注释 ]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 赏析 ]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再送一个!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急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汉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八年级上
[望岳] 杜甫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杜甫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陆游 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歌行] 汉 乐府民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浣溪沙] 苏轼 宋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先答这些,行行?

长歌行 野望
汉乐府 王绩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早寒江上有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送友人
崔颢 李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鲁山山行
刘禹锡 梅尧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五六单元的文言文及注释我懒得写了,自己去找一下吧!

....那个要怎么找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8406470.html


帮我找一下(高分悬赏)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