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风俗传统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厦门春节习俗~

厦门春节习俗:
1、腊月十六
平时,闽台地区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传统的“尾牙宴”上,老板会以“鸡头鱼尾”方式来决定明年的辞退人员,因此又有“鸡头相对,伙计走开”的仪式,这是老板要“炒鱿鱼”的婉转手法。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
2、腊月廿四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闽南有句谚语:送神风、接神雨。意思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天的天气有风,就是“一路顺风”;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爷下凡,如果有雨,则昭示来年风调雨顺。
按照厦门旧俗,只有到腊月二十四送走家里供的“灶王君”等神后,才能百无禁忌放心做卫生,形成“送神”与“除尘”习俗。厦门人办年货,种类很多。春联、窗花、祭祀用品等必不可少,蜜饯、水果、炸物等也要备齐。
3、年夜饭要“添碗筷”
由于厦门的地缘特色,历史上许多人过台湾下南洋,回厦门过年要漂洋过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总是有些人不能回来,而这时家里面仍然要为他留一个位置放一副碗筷,以表示人未回,心已回。
4、除夕“围炉”合家欢
除夕,闽台两岸都称为“年暝”、“二九暝”或“年兜”。厦门本地,家家户户都重视围炉,或在家里烹饪,或到餐厅订上一桌。围炉吃年夜饭,预示来年全家团团圆圆。除夕夜,本地人除了贴春联,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
此外,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花”,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年夜饭后就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

5、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大早即起,在爆竹声中迎春接福,换上新装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福。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正月初三“不登门拜年”、正月初四“接神日”、正月初五“送穷”,正月初八要准备初九凌晨“拜天公”。
扩展资料: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在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厦门民俗风情


元宵观灯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也称“灯节”或“元宵节”。上元是三官大帝中上元赐福天宫紫微大帝的生日。每年正月十五日,厦门的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向天宫神烧香祭拜,并且占卜卦,预测一年的福祸凶咎,祭酒之后烧金纸,而后完成祭仪、撤供等仪式。元宵节民间从十三日到十七日为止的5天里,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中山公园、寺庙或工人文化宫等公共场所举办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放烟火、迎紫姑、猜灯谜、吃汤圆等贺节活动。晚上,晶莹剔透的宫灯、走马灯、宝莲灯、荷花灯、象形灯流光溢彩,水池上,灯船摇曳;盛装的少女和儿童跳起欢腾热烈的花灯舞;高院队举行场面壮观的踩街活动;南乐团演员们演唱南音古乐。街上供应制作好的汤圆,其大小和龙眼差不多。闽南民歌《卖汤圆》中唱道:“卖汤圆,卖汤圆,元宵的汤圆圆又圆……”,正是闽南一带人民“元宵吃汤圆”的真实写照。

中秋博状元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是人们阖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许多旅居海外的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家人好友团聚,共 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

在厦门,有一种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最为吸引入。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倍思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堂(今厦门洪本部巷32—44号)的属员,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设状元1个,直径20厘米,宛似一轮明月,饼上雕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2个,直径13厘米左右;三红4个,一秀32个,直径1.7厘米左右,它们分别代表文或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由于博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特别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军中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博饼。

这种中秋节玩会饼博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每年中秋节前后,厦门的饼店便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包装精美,为送礼佳品。皓月当空,家家户户燃起红烛,摆着会饼,全家老小,亲朋好友,五六个人一会虔诚地掷骰子、看月神赐福给谁,热烈有趣、笑声不绝。状元郎相继产生,鞭炮声、烟花声不绝于耳,一片欢乐升平的景象。

端午抓鸭子

厦门人过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还要举办抓“鸭子”的活动。这是一种考验人们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

竞技场一般设在大海上或大池里,从岸边腾空伸出1根10多米长的圆木柱,上面涂满滑油,木技的末端安装着一只盛鸭子的小木箱,箱子有一个活门。参加竞技者要登上木梯,走过这根伸向海里的圆木技,到了末端,用手拉开小木箱的活门,放鸭子掉进水里,同时人也跃人水中,去抓鸭子作为胜利品。通常,十几只鸭子,在一个多小时内,便被勇士们抓光。

这种斗智、斗勇、斗巧、斗捷的水上体育活动,充满着热烈气氛和浓郁的闽南风情。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二月初二,福德(土地)神诞辰。

三月初三,上已节。泉属五县人,制春饼祭祖先,或扫墓。

二月十九,观音诞。妇女多焚香。

三月二十,天后诞(俗称妈祖婆生日)。过去多有迎神赛会。

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家家悬柳枝插蒲艾,以除疫氛;中午饮雄黄酒,以辟邪气;制相馈。汲午时水浴身,不生痱子。海上赛龙舟。

六月十五,“半年”,家家户户造米团圆,祭祖。

七月,俗称“鬼月”,由初一起“开地狱门”,放出无依鬼魂,受阳人致祭。至月末“闭地狱门”。各街轮流“普渡”。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七月十五,“中元”,敬三官大帝。

八月十五,“中秋”,搏饼互庆。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 冬至节,各家均制团圆。

十月十五,“下元”,祭三官大帝。

十二月十六,“尾衙”。

十二月二十四,送神。

十二月二十五,天神下降,不能讨债。

十二月二十九,除夕

讳忌

在婴孩面前勿讲“猴”。因恐婴孩患“猴损症”。如须谈猴, 应改说为“爬树”或“山人”。

见婴孩体胖,不可当面嘉尝其“肥”,须言“好看”。抱时亦不可言“重”。

以“中指”指人,极为无礼。

以扫帚打人,最为耻辱。

客至扫地,意念逐客,有辱于人。

以六碗菜请客,最为不敬。(清旧制,凡临死刑之犯,官以六馔饷之,以示皇恩涪大。)

亲友喜庆宴席,匆打碎盘碗碟。新婚之日尤为讳忌。

媒人到家谈婚,不可奉茶,谓奉茶事难。

产妇之房,未满月不可进。

与人聚餐,筷子匆插在饭上,谓系祭鬼,有失礼仪。

丧后穿孝服者,或穿麻衣,不可乱入人家。丧家亦不能到别人家拜年。

儿童匆戴两顶帽,忌长不高。

屋中张伞,屋内易漏。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厦门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起初,我一直以为博饼的“博”该是“搏”,有战斗的意味,后来一查字典,方知道,用“博”字自有其道理,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地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很多外乡人来厦门,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打动。我的许多大学同学,也都在学习期间,喜欢上这项趣味性大、参与性强的活动。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月,不一样的月饼文化。欢迎大家到厦门来体验这独特的中秋文化,首届厦门(鼓浪屿)中秋博饼文化节即将在美丽的琴岛拉开帷幕,但愿更多的人了解厦门,了解中秋博饼文化!
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一秀(才)饼32个。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在厦门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现在,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但“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
博饼的工具:
会饼一套,骰子一副(6个),大碗一个(有点深度,而且要瓷碗才好,才能让骰子在碗里跳起来)
博饼的方法:
大致是这样的:每个人每次要把6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再强调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的起来),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
有1个“四点红”的得一秀饼(图 1 ),
有2个“四点红”的得二举饼(图 2 ),
有4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进饼(图 3 ),
有3个“四点红”的得三红饼(图 4 ),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1至6顺序排列着的得对堂饼(图 5 ),再来,就是得状元饼的情形,状元有很多等级,图6.1-6.4所示的状元等级是从小到大排列,具体为:
若是有4个“四点红”(图 6.1),则可取状元饼,若2个人都出现4个“四点红”,则比较另外两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
有5个相同点数的(图 6.2 ),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
若是4个“四点红”加上2个“一点红”(图 6.3 ),则称为“状元插金花”,仅次于6个骰子点数全部相同者(图 6.4)。
特殊情形:
六个“四点红”(图 7.1 ),称“六抔红”,所有的饼全归投者所有。
六个“六点黑”(图 7.2 ),称“六抔黑”,要关灯抢饼。
说明:
1、同是五红或五子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即带6最大,带1最小。
2、同是四红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带12最大,带三最小。
3、状元插金花及五红、五子、四红带的点数相等则先博者>后博者。
4、博得红六勃或黑六勃,博饼立即结束。红六勃获未被博取的饼,黑六勃则未被博取的饼大家吃。六抔红、六抔黑是否采用,一般依照大家意愿,很多时候,为了照顾玩家都能获得奖品,这两种情形就忽略。
5、如博到状元插金花可兼得还未被博取的对堂,若该选手在以后的轮次中“禄骨”[注],对堂不被追回,只追回状元。
6、在同一场比赛中,同一选手两次或两次以上博到状元,取其最后一次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7、如果骰子跳出大碗,则该选手本轮成绩无效且要轮空一次。
再补充一点:一般来说,今年得状元者,明年中秋要捐一会饼供众人玩。不过这条规定,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很少这样做,还是大家一起AA制的多些。:
有的应某些原因用其他物品代替月饼。

  厦门地处闽南,闽南文化源远流长,保留了很多独具特点的习俗,逢年过节时这些传统习俗便体现得尤为浓烈。除了农历春节、上元节闹元宵、踩街、闹花灯、舞龙舞狮这些我国传统的节庆仪式外,厦门还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节扫墓踏青(闽南地区的扫墓活动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端午节吃粽子和抓鸭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饼。

  上元节
  又称“灯节”或“元宵节”,是紫微大帝的生日。这一天,厦门的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向天宫神烧香祭拜,并且占卦,预测一年的福祸,祭酒之后烧金纸,而后完成祭仪、撤供等仪式。
  这时的大街小巷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中山公园、寺庙或工人文化宫等公共场所会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放烟火、迎紫姑、猜灯谜、吃汤圆等贺节活动。

  端午节
  又叫“五月节”。厦门一带的端午节既有和我国其它地方共同的内容,如吃粽子、划龙舟,也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内容,如抓鸭子、抓猪等竞技活动。
  龙舟竞渡一般在集美的龙舟池举行,如果你刚好在端午前期间去厦门,不妨去那里看看。
  抓鸭子是一种考验体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间体育竞赛。竞技场设在水面上,参加者要走过一根涂满滑油的圆木柱去打开一只盛鸭子的木箱,然后再跳进水里去抓掉下去的鸭子,场面火爆,气氛热烈,具有浓郁的闽南风情。

  中秋节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是人们阖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许多旅居海外的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家人好友团聚,共 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
  当年郑成功率部驻扎在厦门,中秋节前后,士兵们开始思念家人。部将洪旭为了激励士兵先国后家的斗志,便巧设“中秋会饼搏状元”,用六个骰子和一只碗,让士兵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如果六骰同,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由于搏状元活泼有趣,郑成功批准从8月13日至18日,军士按单双日分批轮流赏月搏饼。
  这种中秋节玩会饼搏状元的习俗,300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进行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 厦门的饼店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二月初二,福德(土地)神诞辰。

  三月初三,上已节。泉属五县人,制春饼祭祖先,或扫墓。

  二月十九,观音诞。妇女多焚香。

  三月二十,天后诞(俗称妈祖婆生日)。过去多有迎神赛会。

  五月初五,端午节。过去家家悬柳枝插蒲艾,以除疫氛;中午饮雄黄酒,以辟邪气;制相馈。汲午时水浴身,不生痱子。海上赛龙舟。

  六月十五,“半年”,家家户户造米团圆,祭祖。

  七月,俗称“鬼月”,由初一起“开地狱门”,放出无依鬼魂,受阳人致祭。至月末“闭地狱门”。各街轮流“普渡”。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七月十五,“中元”,敬三官大帝。

  八月十五,“中秋”,搏饼互庆。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 冬至节,各家均制团圆。

  十月十五,“下元”,祭三官大帝。

  十二月十六,“尾衙”。

  十二月二十四,送神。

  十二月二十五,天神下降,不能讨债。

  十二月二十九,除夕

  厦门人的讳忌

  在婴孩面前勿讲“猴”。因恐婴孩患“猴损症”。如须谈猴, 应改说为“爬树”或“山人”。

  见婴孩体胖,不可当面嘉尝其“肥”,须言“好看”。抱时亦不可言“重”。

  以“中指”指人,极为无礼。

  以扫帚打人,最为耻辱。

  客至扫地,意念逐客,有辱于人。

  以六碗菜请客,最为不敬。(清旧制,凡临死刑之犯,官以六馔饷之,以示皇恩涪大。)

  亲友喜庆宴席,匆打碎盘碗碟。新婚之日尤为讳忌。

  媒人到家谈婚,不可奉茶,谓奉茶事难。

  产妇之房,未满月不可进。

  与人聚餐,筷子匆插在饭上,谓系祭鬼,有失礼仪。

  丧后穿孝服者,或穿麻衣,不可乱入人家。丧家亦不能到别人家拜年。

  儿童匆戴两顶帽,忌长不高。

  屋中张伞,屋内易漏。


厦门风俗传统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