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出到古典音乐第七曲?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古典音乐,去追随现代音乐。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问!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不管中国还是国外,古典音乐都在逐渐衰弱,转为小众。而许多流传的版本都加入了现代元素。
我觉得也许是和现代化的快节奏还有生活模式相关…因为现在人们每天都非常忙碌。不管是学生还是年轻人,上学上班都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而且节奏都很快。有的早上都没可能坐下来好好吃饭,所以就产生了快餐,速食,等等节省时间的东西。 每天的快节奏可能让人们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所以在闲下来的时间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欣赏和感受古典传统的音乐。毕竟这些烟云野鹤版的风格已经太不符合大家的生活方式了……
还一个就是现代音乐的旋律和melody都很相似和简单,所以大家听几遍就会觉得可能会跟着哼唱。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没听过的流行音乐在听第一遍的时候可能就会猜到下一个音是什么样的…这正是因为多数流行乐都是相似和简单的。关于这个,不少学者都写过相关的研究论文。网上也有许多视频把很多首流行音乐的主旋律无缝衔接。古典乐呢,旋律复杂多变,音符音律也很不一样,所以正好与流行音乐相反…于是就越来越小众了吧……

可能你无法契合古典音乐那种氛围吧。第一次听不能入迷很正常。多听就好了。古典音乐像是一杯茶水,会喝会品的人才能总其中体味出百态人生。古典音乐是很具韵味,很有欣赏价值的音乐,即使听多少次也不会厌倦。
如果一时无法听进去的话,可以多找几首好听的听。我推荐几首:①莫扎特G大调交响曲http://music.163.com/#/m/song?id=667120&userid=351632836
②莫扎特a小调第八奏鸣曲:http://music.163.com/#/m/song?id=667120&userid=351632836
③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
http://music.163.com/#/m/song?id=22511696&userid=351632836
④德沃夏克第八G大调交响曲:http://music.163.com/#/m/song?id=1931610&userid=351632836
⑤莫扎特C大调第一奏鸣曲:http://music.163.com/#/m/song?id=1296882&userid=351632836

  是第九交响曲,而非第七。
  第九交响乐之咒,又称为“九”字咒,是西方音乐界的一大迷信,主要是指在贝多芬之后的作曲家,都会在创作第九号交响乐曲后不久离世。

  起源

  这个迷信被认为是自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开始。他在创作自己第九部的交响乐作品《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时,虽然副标题写明是一首交响曲(Eine Symphonie für Tenor-Stimme, Contralt -Stimme und große Orchester),但是却不将此编号。此举不禁被人解读成马勒为了避免自己将步贝多芬后尘而逝世,才行此法。虽然马勒认为此举令他可以避过魔咒,但最终他还是中了诅咒,在写完自己的第九号交响乐曲后离逝,遗下未完成的第十号交响曲片段的手稿。

  阿诺德·勋伯格在一篇评论马勒的文章,为这个魔咒留下了一个有趣的注脚:“对音乐家而言,第九号(交响乐曲)似乎是个极限,任何尝试跨越这个极限的人都必定会离世。这说明这世上有一股不应为我们所知的力量,至少是我们未有心理准备去了解的力量,阻止我们去写我们的第十号(交响乐曲)。那些完成了第九号(交响乐曲)的(同行)已经与来世不远了。”

  其他中咒者

  当时马勒认为,在他以前中了这个咒的的作曲家只有贝多芬和安东·布鲁克纳,另一个可能是路易·史博尔 (Louis Spohr)。而据称布鲁克纳自己也受到这个魔咒的困扰,但不是由于自己所作的交响乐曲的编号,而是自己的第九交响乐曲与贝多芬的同在d小调上。换个角度说,布鲁克纳在创作第一交响乐曲之前,已经创作了两首交响乐曲,分别是被他自己称为f小调实习交响曲的第零零号,和他自己宣布作废的d小调第零号交响曲

  今天,不少人认为弗朗茨·舒伯特和安东尼·德沃夏克皆是中咒者,但在马勒的年代,人们认为他们并非中咒者。这是由于当时德语地区对他们二人的交响乐曲编号排序和今天大不相同。我们今天所谓的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乐“伟大”当时被编号为第七;而当时只有五首德沃夏克的交响乐被发表,早期的手稿更被认为已经失传,因此今天的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乐“新世界”被编号为第五。

  而在马勒之后,库特·艾特伯格 (Kurt Atterberg)、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 (Alfred Schnittke)、罗格·塞欣斯 (Roger Sessions)、拉夫·沃汉·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埃贡·维雷茨 (Egon Wellesz)和马尔科姆·阿诺德 (Malcolm Arnold)都被视为中咒者。 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 (Alexander Glazunov)是云云中咒者最有趣的一个,他在完成他的d小调第九交响乐第一乐章后,直止26年后他离世时,他再也没有将他的第九交响乐续写下去。

  安然无恙者

  不过也有不少作曲家逃脱了这个魔咒,当中最著名的当数俄国作曲家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他在创作自己的第九交响乐曲时,据说苏联当局据说曾施压与肖氏,要他创作一部等同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巨著赞颂斯大林治下的苏联。但肖氏一反常态,将自己的第九交响乐谱写成十分轻快,略带讽刺意味的作品。肖氏在这部交响乐的第三乐章,引用了贝多芬和马勒的第九交响乐的部分乐章,并安排以巴松管奏出,讽刺意味浓厚。肖氏为自己的第九交响乐安排了一个恶作剧式的结尾。而他自己一生总共创作了十五首交响乐,加上他的名声,成为最著名的作曲家,能脱此魔咒。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经传的作曲家,逃脱了这个魔咒:汉斯·维尔纳·亨策 (Hans Werner Henze) 完成了自己的第十交响乐;艾德蒙·鲁伯拉 (Edmund Rubbra)和 罗伯特·辛普森 (Robert Simpson)各有11首交响乐;海特尔·维拉-罗伯斯 (Heitor Villa-Lobos) 和大流士·米尧 (Darius Milhaud)都作了12部交响曲;葛林·布兰卡 (Glenn Branca)作了14部;阿伦·彼得逊 (Allan Pettersson)则有17;尼古拉·米亚斯科夫斯基 (Nikolai Myaskovsky)则有27,哈维尔戈·布莱恩则有32;阿兰·霍夫哈奈斯 (Alan Hovhaness)创作了63部交响乐。云云破咒者中,最极端的是芬兰作曲家雷夫·瑟哲斯泰姆 (Leif Segerstam),他截至2008年十一月总共创作了215首交响乐曲。另外有趣的是,破咒者中,亨策和鲁伯拉都与贝多芬一样,在各自的第九交响乐加入了合唱部分。

  而在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如作了百多首交响乐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和写下将近50部的莫扎特,皆被视为与魔咒无关。

  也许是压力实在太大了,总的而言他们点太背了!

是第九交响曲,而非第七。
第九交响乐之咒,又称为“九”字咒,是西方音乐界的一大迷信,主要是指在贝多芬之后的作曲家,都会在创作第九号交响乐曲后不久离世。

起源

这个迷信被认为是自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开始。他在创作自己第九部的交响乐作品《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时,虽然副标题写明是一首交响曲(Eine Symphonie für Tenor-Stimme, Contralt -Stimme und große Orchester),但是却不将此编号。此举不禁被人解读成马勒为了避免自己将步贝多芬后尘而逝世,才行此法。虽然马勒认为此举令他可以避过魔咒,但最终他还是中了诅咒,在写完自己的第九号交响乐曲后离逝,遗下未完成的第十号交响曲片段的手稿。

阿诺德·勋伯格在一篇评论马勒的文章,为这个魔咒留下了一个有趣的注脚:“对音乐家而言,第九号(交响乐曲)似乎是个极限,任何尝试跨越这个极限的人都必定会离世。这说明这世上有一股不应为我们所知的力量,至少是我们未有心理准备去了解的力量,阻止我们去写我们的第十号(交响乐曲)。那些完成了第九号(交响乐曲)的(同行)已经与来世不远了。”

其他中咒者

当时马勒认为,在他以前中了这个咒的的作曲家只有贝多芬和安东·布鲁克纳,另一个可能是路易·史博尔 (Louis Spohr)。而据称布鲁克纳自己也受到这个魔咒的困扰,但不是由于自己所作的交响乐曲的编号,而是自己的第九交响乐曲与贝多芬的同在d小调上。换个角度说,布鲁克纳在创作第一交响乐曲之前,已经创作了两首交响乐曲,分别是被他自己称为f小调实习交响曲的第零零号,和他自己宣布作废的d小调第零号交响曲

今天,不少人认为弗朗茨·舒伯特和安东尼·德沃夏克皆是中咒者,但在马勒的年代,人们认为他们并非中咒者。这是由于当时德语地区对他们二人的交响乐曲编号排序和今天大不相同。我们今天所谓的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乐“伟大”当时被编号为第七;而当时只有五首德沃夏克的交响乐被发表,早期的手稿更被认为已经失传,因此今天的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乐“新世界”被编号为第五。

而在马勒之后,库特·艾特伯格 (Kurt Atterberg)、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 (Alfred Schnittke)、罗格·塞欣斯 (Roger Sessions)、拉夫·沃汉·威廉斯 (Ralph Vaughan Williams)、埃贡·维雷茨 (Egon Wellesz)和马尔科姆·阿诺德 (Malcolm Arnold)都被视为中咒者。 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 (Alexander Glazunov)是云云中咒者最有趣的一个,他在完成他的d小调第九交响乐第一乐章后,直止26年后他离世时,他再也没有将他的第九交响乐续写下去。

安然无恙者

不过也有不少作曲家逃脱了这个魔咒,当中最著名的当数俄国作曲家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他在创作自己的第九交响乐曲时,据说苏联当局据说曾施压与肖氏,要他创作一部等同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巨著赞颂斯大林治下的苏联。但肖氏一反常态,将自己的第九交响乐谱写成十分轻快,略带讽刺意味的作品。肖氏在这部交响乐的第三乐章,引用了贝多芬和马勒的第九交响乐的部分乐章,并安排以巴松管奏出,讽刺意味浓厚。肖氏为自己的第九交响乐安排了一个恶作剧式的结尾。而他自己一生总共创作了十五首交响乐,加上他的名声,成为最著名的作曲家,能脱此魔咒。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少见经传的作曲家,逃脱了这个魔咒:汉斯·维尔纳·亨策 (Hans Werner Henze) 完成了自己的第十交响乐;艾德蒙·鲁伯拉 (Edmund Rubbra)和 罗伯特·辛普森 (Robert Simpson)各有11首交响乐;海特尔·维拉-罗伯斯 (Heitor Villa-Lobos) 和大流士·米尧 (Darius Milhaud)都作了12部交响曲;葛林·布兰卡 (Glenn Branca)作了14部;阿伦·彼得逊 (Allan Pettersson)则有17;尼古拉·米亚斯科夫斯基 (Nikolai Myaskovsky)则有27,哈维尔戈·布莱恩则有32;阿兰·霍夫哈奈斯 (Alan Hovhaness)创作了63部交响乐。云云破咒者中,最极端的是芬兰作曲家雷夫·瑟哲斯泰姆 (Leif Segerstam),他截至2008年十一月总共创作了215首交响乐曲。另外有趣的是,破咒者中,亨策和鲁伯拉都与贝多芬一样,在各自的第九交响乐加入了合唱部分。

而在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如作了百多首交响乐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和写下将近50部的莫扎特,皆被视为与魔咒无关。

这是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机会完成。或者是时机还没有成熟,或者是能完成的人还没出生。我想因该是这样

是第九交响曲综合症吧,从贝多芬以后就有了。这并非诅咒,依我看纯属巧合。西贝柳斯写了八个交响曲,可能是因为担心“诅咒”的预演才没写第九交响。至于他比较长寿也是巧合而已。

正好大限将至啊...有很多人都这样,所以就被说得很玄乎了.
===============================
= =我觉得是这样子滴


为什么没人出到古典音乐第七曲?视频

相关评论:
  • 19473558225为什么会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之分?
    能福玛下行la,sol,fa,mi,re,do,si,la,全部还原为什么又适合歌唱性了?这是以人的习性来说的,比如do,re,do,la(高音)(简谱记为1216)第二个do在歌唱时就会感觉比第一个do的音来得高,因为他要大跳到la上面(所以实际在唱这个音时,真的会比原来12平均律上的高(纯律))又如do,re,...

  • 19473558225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差异有哪些
    能福玛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

  • 19473558225请问业余钢琴考级1---10各级的曲目
    能福玛二、技巧性练习曲 1.旋律与伴奏练习曲(Op.823 No.13) 车尔尼曲 2.练习曲(No.60) 拜厄曲 3.练习曲 尼古拉耶夫曲 三、中国乐曲 1.小白菜 2.玩具 3.扎红头绳 四、外国乐曲 1.乡村快步舞曲 2.摇摆的印地安人 3.春之歌 第二级 一、基本练习 二、技巧性练习曲 1.练习曲(Op.599 No.59) 车尔尼...

  • 19473558225贝多芬的生平事迹
    能福玛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

  • 19473558225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好听的音乐跟出名的音乐家
    能福玛中国“现在”(说的是现在)为什么出不了好听的音乐跟出名的音乐家?有两个原因:1、因为中国人对自己的东西没有信心,总需要别人的评价来给自己打气、壮胆!这也是亡国三百年来的硬伤,外族奴役形成的奴才像,到现在都还没有消散!(当然现在外族已经被融合了,可是影响还在)2、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意识...

  • 19473558225为什么中国的古典音乐发展的不是很好?为何中国不能跨越古典与流行音乐...
    能福玛你所说的古典音乐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不懂这种语言的人是不可能得其精髓的,甚至会觉得冗长烦躁,但是,连贯性和整体性正是古典音乐的特征,它体现的不是片段,而是整体;流行音乐篇幅短小,具有高度的歌唱性,旋律线不依赖于整体,更容易被记忆和模仿。比如:没有谁在等地铁的时候从头到尾把《平沙...

  • 19473558225求德沃夏克生平经历以及幽默曲(第七首)的介绍和成曲过程
    能福玛他思乡,捷克的空气和土地对他来说无比重要。他想念家乡的每一个朋友,还有Josefina。Josefina病重了。 他频繁地返回捷克度假。1894年,他在美丽的维索卡花园逗留了很久,在这里写下了八首幽默曲。其中的第七首也许是他所创造出的最为出名的旋律。幽默曲是一种常见的短小音乐体裁,常常用以反映某种活泼或诙谐的情调,...

  • 19473558225华语音乐圈里为什么几乎没见过舞曲?
    能福玛西方的舞蹈音乐于15世纪进入它的第1个繁荣期,这是由于15世纪时的欧洲宫廷热衷于此的缘故。到16世纪,在琉特和键盘合奏音乐中,出现了包括前舞、后舞两首速度不同的所组成的成对舞曲(如意大利的帕萨梅佐-萨尔塔雷洛、英国的帕凡-加亚尔德等)。与此同时,德国的阿勒芒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

  • 19473558225音乐的发展史
    能福玛帮助的人:11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第一章 音乐的起源和上古时期的音乐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但从古至今在音乐中却没有国界之分和种族之别,所谓乐器,就是奏出音乐的工具。如前所述,音乐的起源是以声带为乐器的“歌唱”,但人类伴随着智慧的发展,开始了使用工具...

  • 19473558225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是什么?
    能福玛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唉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8、胡笳十八拍 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