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苏轼的一首词

来自:补身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求苏轼一首词,要完整的,谢谢!~

全文如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翻译如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归去呵归去,可我到哪里落脚?我的家远在万里,在那岷山和峨眉山所在的地方。“归去来兮”,直接引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陶写弃官归隐,苏轼也希望像他那样,但却不可能。因为他此时仍是带罪之身,不得自由。“万里”一句不过是托辞。苏轼这次由黄州改任汝州,罪名并未撤销,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如果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在摆脱尘网樊笼后的悠然吟唱,作者此刻只能是悲叹飘荡无依,有家难归。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人生百年已过了大半,我余下的日子不多了。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诗:“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此用其句。其时,苏轼四十八岁。“强半”,过半,大半。一个“苦”字,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空自流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对眼下生命的珍惜。这一句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是作者经历二十多年宦海生涯、尝尽人生苦味之后的惋叹。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我已在黄州经过了两次闰年,孩子们早学会了当地方言和歌谣。作者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元丰七年四月离开,历时四年多。其间过了两个闰年,故说“黄州再闰”。前面着一“坐”字,表明光阴虚度。黄州在战国时属于楚国,三国时属于吴国,故称当地语言为“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山中友人用猪肉、鸡、酒款待我,并劝我在黄州长住下来。“豚”,猪。“社酒”,春秋社日祭祀土神所用的酒。“老东坡”,终老于黄州东坡。作者将笔锋一转,抛开上文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转而叙述起黄州山川人物。这几句承上启下,在技巧和章法上并无奇巧,却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父老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依依惜别的情怀。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对这次离别,我能说些什么呢?人生一世,为何要东奔西走,来往如梭?“云何?当此去”,正常语序为:“当此去,云何?”“底事”,何事。“人生底事”二句是黄州父老的问话,也是苏轼借他们之口自抒感慨。以下都是作者的答词。
对离开黄州一事,作者这里没有多说,但在《与王文甫书》中,说得很明白:“前蒙恩量移汝州,比(近)欲乞依旧黄州住,细思罪大责轻,君恩至厚,不可不奔赴……本意终老江湖,与公扁舟往来,而事与心违,何胜慨叹!计公闻之亦凄然也。”所谓“量移”,指的是被贬谪远方的官吏,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等到了汝州,我要悠闲自在地欣赏秋风中洛水清波荡漾的景色。“洛水”,即洛河,源出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汝州与洛河相去不远。
作者瞻望未来,表现出随缘自适的心理。一个“闲”字,将上阕哀思愁怀化开,全词一直徘徊低沉的气氛终于变得开朗起来。“秋风洛水”,化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诗意,暗合作者渐趋明澈的心境。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这几句是作者对黄州父老的嘱托:雪堂前的柳树枝细叶嫩,请为我照管好,不要让人剪伐。“柯”,枝条。因为是朝廷命令,作者不得不去汝州,但他是很不情愿的。这几句是表示自己以后还要回来。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并请转告大江南岸的父老,经常为我晒晒打鱼时披戴的蓑衣。这些交待越是琐细,便越发表现出作者对黄州的感情。尾句收束全篇,与上阕所叙与黄州父老的纯真友情相呼应,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渔蓑”,在诗词中往往指隐逸江湖,过一种平静自由的生活。作者并不明说自己留恋黄州,而不舍之情、欲归之意已充溢于字里行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的结发妻子王弗,是眉山青神人,十六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苏东坡成婚,婚后两人恩爱,生有一子苏迈。东坡《亡妻墓志铭》写道:“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颇有“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味道。有道是恩爱夫妻不到头,他的这位贤娇妻、贤内助竞于二十七岁上不幸病逝于京师,连老苏明允都为之悲痛不已,“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必葬诸其姑之侧。’”(《墓志铭》)意谓应将她与苏轼的生母葬在一处,可见对这位贤儿媳,老苏也是挺疼惜的。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在密州作了一个梦,梦见与亡妻住日的缠绵,醒来不禁泪下,作了这首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追念亡妻。宋代诗歌后人多认为难得好诗,而词则是当时的流行的文学样式,宋词在后世也是声誉颇高的。但运用词的形式来悼亡,则以东坡此作为首唱。


ps
苏轼是我的老乡。。。。

满江红·卢沟桥怀古

卢沟桥边,触桥栏,栏上石狮已抚遍。
忆当年,故土中原,烽火蔓延!
将军横刀怒冲冠,马作的卢霹雳炫。
北风起,聚我心头恨,怨怨怨!

极目寻,觅遗处,血泪溅,往事现。
万骑临江誓,还响耳边。
马革裹尸人不还,胜读史籍千万言。
旧梦灭,只是笑寇蛮,叹叹叹!

作品赏析:
但凡文坛上有造诣的大家,无不都是心系祖国和人民的人,也惟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为世人所喜爱。有关怀古诗词在传统古词中屡见不鲜,有名的例如辛弃疾的《永乐遇·京口北固亭怀古》,苏东坡的《永乐遇·赤壁怀古》等。
卢沟桥,北京著名的游览胜地。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迄今已经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该桥所跨越的卢沟渡口是当时进出都城的唯一门户,原有的浮桥和木桥等临时性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都城所在地的交通状况,为此,建了一座耐用的大石桥,即卢沟桥,初名广利桥。她更因为“七七事变”而闻名天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借口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城内搜查,这一无理要求被中国军队拒绝。日军即向宛平城内开枪射击,并炮轰卢沟桥。中国受军第廿九军在全国抗日热潮的影响下,奋起反抗。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
本词正是作者昔日游览此地,有感而创。开篇“卢沟桥边,触桥栏,栏上石狮已抚遍。”是描写作者行于桥上,轻轻触摸着桥栏上形态各异的石狮。禁不住想起六十多年前的战事,继而有“忆当年,故土中原,烽火蔓延!”之句。紧接着“将军横刀怒冲冠,马作的卢霹雳炫。”仅仅十四字,就将一副宏伟激烈的战争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廿九军将士面对侵我中华的日寇,不禁将一腔怒愤之气壮烈之情喷薄而出,眼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无情践踏,又有谁不会愤怒呢?爱国将士为保家园,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在目,令人鼓舞。上片收尾三句“北风起,聚我心头恨,怨怨怨!”是说萧萧北风迎面袭来,使作者的思绪暂时又回到了现在,这冷风更增加了作者无比的愤怒,憎恨那些妄图我中华的日本侵略者。
再看下片的“极目寻,觅遗处,血泪溅,往事现。”作者极目远望,向寻找当年的战事,面对此景此情作者的思绪又再一次的回到从前,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神州大地,不知流淌着多少中国人的血和泪呀!又有多少本该和家人共享天伦的有志青年,弃戊从军。“万骑临江誓,还响耳边。”作者静心聆听,当年廿九军全体将士誓死保卫家园的宣誓之声,到今天仿佛还响彻在天地之间。“马革裹尸人不还,胜读史籍千万言。”无数仁人志士马革裹尸,埋骨他乡,怎能不令人感慨呢?这种真切的感受远胜过去拜读洋洋万字的历史典籍。结束三句“旧梦灭,只是笑寇蛮,叹叹叹!”往事已逝,终使作者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望着卢够古桥,作者不禁感叹道:“这桥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我想:她一定是在嘲笑那些自不量力的日本侵略者,曾妄图我大好中华,最终却难逃失败的命运,只落了个千古骂名!”同时也引出了这样一个真理:“邪不侵正,正气长存!!!”
纵观此词,实为辛派之作,真可谓别出心裁,不落俗套,全然不顾传统词上(片)景下(片)情的习惯,情景交汇,贯于全词,不足百字,就将古今之事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并且描绘得淋漓尽致,足见中国古诗词的博深之处。

苏词的叹!叹!叹! 没找到,倒是记得陆游的《钗头凤》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你想说的是苏轼的钗头凤吧 在沈园写给自己的表妹的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在沈园写给唐婉的《钗头凤》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同意楼上两位观点,苏轼应该没有这样一首词.
这种词的格式应属《钗头凤》
而《钗头凤》最有名的就属陆游给唐婉的这首词了,也许你是看了一些评论诗词的书,有些弄乱了吧


求苏轼的一首词视频

相关评论:
  • 18424025515苏轼最有名的一首词是哪首?
    任心晶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18424025515苏轼的一首诗和一首词(答好悬赏)
    任心晶《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蝶恋花》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一盏寿...

  • 18424025515求苏轼的词(词中含花字并赏析)
    任心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水龙吟》词中的伤春身世之感,也可以与苏轼的这一段被贬谪的经历更容易挂起钩来。?苏轼的这首《水龙吟》是和章质夫的《水龙吟》的同韵之作,虽然苏轼称章词“妙绝”,自己“本不敢继作”,继作之后,又嘱告对方“不以示人”,似并无机锋相摩之意。但后人还是...

  • 18424025515苏轼的一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任心晶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 18424025515求苏轼的一首词,是怀念他妻子的。
    任心晶江城子 公之夫人王氏先卒,味此诗,盖悼亡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18424025515求,苏轼的,江城子,密洲出猎,一词加解释
    任心晶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⑧。〔注〕①词题、题名一作《江神子·猎词》。熙宁八年(1075)十月,苏轼作为密州知府,在往常山祭祀的归途中与同官会猎时作。 ②左牵黄两句: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史记·李斯列传》:“牵黄犬,...

  • 18424025515求苏轼一首词,要完整的,谢谢!
    任心晶作者瞻望未来,表现出随缘自适的心理。一个“闲”字,将上阕哀思愁怀化开,全词一直徘徊低沉的气氛终于变得开朗起来。“秋风洛水”,化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诗意,暗合作者渐趋明澈的心境。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这几句是作者对黄州父老的嘱托:雪堂前的柳树枝细叶嫩,请为我照管...

  • 18424025515寻找苏东坡的一首词和2篇散文
    任心晶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18424025515求苏轼最短的三首词或诗
    任心晶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长恨此...

  • 18424025515苏东坡一首也无风雨也无晴!求整首加解释
    任心晶原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是讲苏东坡和一行人在山上行走,突然下雨,其他人都慌乱不知所措,只有苏东坡“吟啸且徐行”,显示了苏东坡旷达潇洒之性格.天下之事,不因...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