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除了“一多楼”还有什么名人足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青岛有哪些名人的足迹~

康有为

  在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里,青岛的“资历”恐怕最浅。自
  1898年德国开始规划、建设“胶澳商埠”以来,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
  历史。据说年轻的青岛跻身“名城”的资本有两个,一是拥有大片欧
  洲风格的建筑,一是保存着一批文化名人的旧居。
  让人开心的是,青岛别有韵致的人文景观与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
  是浑为一体的。文化名人的旧居,全都在海滨风景区里,旅游者只需
  在游览汇泉湾、小鱼山、小青岛、栈桥等景点的空当,稍拐个弯儿,
  便可造访昔日文化巨子们的遗宅。
  康有为的故居就坐落在小鱼山东麓,门牌号为福山路5号。康有
  为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被誉为“康圣人”的大学问家,他旅居青岛
  期间,留下了许多诗文。“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
  ……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他的话成为青
  岛标志性的评语。康有为1917年、1922年、1927年三度到青岛,一次
  比一次住得长,最后也在青岛仙逝,墓就修在崂山。
  康有为的故居是前德国总督府一位高官的宅第,是他1922年来青
  岛的时候租住的,他将逊帝溥仪赐题的“天游堂”的御匾悬于宅内,
  并把宅院题为“天游园”。在康有为宅前有一条凹凸不平的方石块铺
  就的小径,沿这条石径步步登高便是福山路,福山路上有洪深和沈从
  文的故居。
  洪深故居是青岛名人居中最气派的一幢洋楼,雄峙于路口的高地
  上,能住上如此华贵的高门头,恐怕不仅仅因为洪深先生是上世纪30
  年代著名的剧作家,更因他乃洪述祖之子。
  熟悉民国史的人自会知道洪述祖,他是袁世凯为首任大总统时的
  国务院内务部秘书,后因牵涉宋教仁案而逃到德国人治下的青岛。洪
  深曾以在崂山的家产被日本人强占之事写下《劫后桃花》电影剧本,
  成为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之后由导演张石山亲自执导,蝴蝶、
  舒绣文等大腕主演,将之搬上银幕,轰动一时。
  与洪宅隔一个大门,就是当年在青岛大学(后更名为“山东大学”
  )中文系任教的沈从文的故居。沈从文是诗人徐志摩介绍给青岛大学
  的校长杨振声的,当时尚未成名的这位湘西青年,显然不能与大名鼎
  鼎的外文系主任洪深相比,所以他只是住在福山路3号楼里的12个青
  年教师中的一个。这个擅长以笔表达思想的文学才子显然是个腼腆的
  人,巴金老人在《怀念从文》中写道:“他第一次在大学讲课,课堂
  里坐满了学生,他走上讲台,那么多年轻人的眼睛望着他,他红着脸,
  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请等五分钟’五个字。他就
  是这样开始讲课的。”
  “一多楼”位于如今的海洋大学校园内,是当时青岛大学文学院
  院长闻一多先生的故居。与闻一多先生一起被杨振声“游说”来青岛
  任教的还有梁实秋先生,但这位任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的学者似
  乎对青岛印象好得不得了,晚年多次写到青岛,称之是“真正令人流
  连不忍去的地方”。
  老舍租住的房子与梁实秋家相距不远,但他们没有同过事,1934
  年老舍应聘山大的时候,梁实秋已经去了北大。老舍先生在青岛住过
  三个地方,黄县路12号是他住的时间最长的一处。在这里,老舍先生
  创作欲直比栈桥回澜,不得不辞职专事写作,这期间他写下了《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当然还有他的另一个“作品”
  ———儿子舒乙,也是在这里出生的。
  文坛“二萧”与舒群都是东北的热血青年,他们不甘为“满洲国”
  的“良民”,于1934年端午节的前一天乘船来到尚显安宁的青岛。“
  我们在观象一路一号一所石块垒成的二层小楼的下部租了两间房子,
  一间由舒群夫妇居住,一间就由我们居住……后来,我由楼下面又搬
  到楼上有‘太极图’那间突出的单间居住了。”晚年的萧军曾作如是
  描写。
  在青岛的这座小楼里,萧军写完《八月的乡村》,萧红写完了《
  生死场》。在爱情的烈焰中,“二萧”各自奉献出自己的代表作,也
  为青岛奉献了这一处人文景观。
  在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里,青岛的“资历”恐怕最浅。自
  1898年德国开始规划、建设“胶澳商埠”以来,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
  历史。据说年轻的青岛跻身“名城”的资本有两个,一是拥有大片欧
  洲风格的建筑,一是保存着一批文化名人的旧居。
  让人开心的是,青岛别有韵致的人文景观与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
  是浑为一体的。文化名人的旧居,全都在海滨风景区里,旅游者只需
  在游览汇泉湾、小鱼山、小青岛、栈桥等景点的空当,稍拐个弯儿,
  便可造访昔日文化巨子们的遗宅。
  康有为的故居就坐落在小鱼山东麓,门牌号为福山路5号。康有
  为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被誉为“康圣人”的大学问家,他旅居青岛
  期间,留下了许多诗文。“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
  ……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他的话成为青
  岛标志性的评语。康有为1917年、1922年、1927年三度到青岛,一次
  比一次住得长,最后也在青岛仙逝,墓就修在崂山。
  康有为的故居是前德国总督府一位高官的宅第,是他1922年来青
  岛的时候租住的,他将逊帝溥仪赐题的“天游堂”的御匾悬于宅内,
  并把宅院题为“天游园”。在康有为宅前有一条凹凸不平的方石块铺
  就的小径,沿这条石径步步登高便是福山路,福山路上有洪深和沈从
  文的故居。
  洪深故居是青岛名人居中最气派的一幢洋楼,雄峙于路口的高地
  上,能住上如此华贵的高门头,恐怕不仅仅因为洪深先生是上世纪30
  年代著名的剧作家,更因他乃洪述祖之子。
  熟悉民国史的人自会知道洪述祖,他是袁世凯为首任大总统时的
  国务院内务部秘书,后因牵涉宋教仁案而逃到德国人治下的青岛。洪
  深曾以在崂山的家产被日本人强占之事写下《劫后桃花》电影剧本,
  成为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之后由导演张石山亲自执导,蝴蝶、
  舒绣文等大腕主演,将之搬上银幕,轰动一时。
  与洪宅隔一个大门,就是当年在青岛大学(后更名为“山东大学”
  )中文系任教的沈从文的故居。沈从文是诗人徐志摩介绍给青岛大学
  的校长杨振声的,当时尚未成名的这位湘西青年,显然不能与大名鼎
  鼎的外文系主任洪深相比,所以他只是住在福山路3号楼里的12个青
  年教师中的一个。这个擅长以笔表达思想的文学才子显然是个腼腆的
  人,巴金老人在《怀念从文》中写道:“他第一次在大学讲课,课堂
  里坐满了学生,他走上讲台,那么多年轻人的眼睛望着他,他红着脸,
  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请等五分钟’五个字。他就
  是这样开始讲课的。”
  “一多楼”位于如今的海洋大学校园内,是当时青岛大学文学院
  院长闻一多先生的故居。与闻一多先生一起被杨振声“游说”来青岛
  任教的还有梁实秋先生,但这位任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的学者似
  乎对青岛印象好得不得了,晚年多次写到青岛,称之是“真正令人流
  连不忍去的地方”。
  老舍租住的房子与梁实秋家相距不远,但他们没有同过事,1934
  年老舍应聘山大的时候,梁实秋已经去了北大。老舍先生在青岛住过
  三个地方,黄县路12号是他住的时间最长的一处。在这里,老舍先生
  创作欲直比栈桥回澜,不得不辞职专事写作,这期间他写下了《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当然还有他的另一个“作品”
  ———儿子舒乙,也是在这里出生的。
  文坛“二萧”与舒群都是东北的热血青年,他们不甘为“满洲国”
  的“良民”,于1934年端午节的前一天乘船来到尚显安宁的青岛。“
  我们在观象一路一号一所石块垒成的二层小楼的下部租了两间房子,
  一间由舒群夫妇居住,一间就由我们居住……后来,我由楼下面又搬
  到楼上有‘太极图’那间突出的单间居住了。”晚年的萧军曾作如是
  描写。
  在青岛的这座小楼里,萧军写完《八月的乡村》,萧红写完了《
  生死场》。在爱情的烈焰中,“二萧”各自奉献出自己的代表作,也
  为青岛奉献了这一处人文景观。
  在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里,青岛的“资历”恐怕最浅。自
  1898年德国开始规划、建设“胶澳商埠”以来,至今也不过百余年的
  历史。据说年轻的青岛跻身“名城”的资本有两个,一是拥有大片欧
  洲风格的建筑,一是保存着一批文化名人的旧居。
  让人开心的是,青岛别有韵致的人文景观与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
  是浑为一体的。文化名人的旧居,全都在海滨风景区里,旅游者只需
  在游览汇泉湾、小鱼山、小青岛、栈桥等景点的空当,稍拐个弯儿,
  便可造访昔日文化巨子们的遗宅。
  康有为的故居就坐落在小鱼山东麓,门牌号为福山路5号。康有
  为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被誉为“康圣人”的大学问家,他旅居青岛
  期间,留下了许多诗文。“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
  ……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他的话成为青
  岛标志性的评语。康有为1917年、1922年、1927年三度到青岛,一次
  比一次住得长,最后也在青岛仙逝,墓就修在崂山。
  康有为的故居是前德国总督府一位高官的宅第,是他1922年来青
  岛的时候租住的,他将逊帝溥仪赐题的“天游堂”的御匾悬于宅内,
  并把宅院题为“天游园”。在康有为宅前有一条凹凸不平的方石块铺
  就的小径,沿这条石径步步登高便是福山路,福山路上有洪深和沈从
  文的故居。
  洪深故居是青岛名人居中最气派的一幢洋楼,雄峙于路口的高地
  上,能住上如此华贵的高门头,恐怕不仅仅因为洪深先生是上世纪30
  年代著名的剧作家,更因他乃洪述祖之子。
  熟悉民国史的人自会知道洪述祖,他是袁世凯为首任大总统时的
  国务院内务部秘书,后因牵涉宋教仁案而逃到德国人治下的青岛。洪
  深曾以在崂山的家产被日本人强占之事写下《劫后桃花》电影剧本,
  成为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之后由导演张石山亲自执导,蝴蝶、
  舒绣文等大腕主演,将之搬上银幕,轰动一时。
  与洪宅隔一个大门,就是当年在青岛大学(后更名为“山东大学”
  )中文系任教的沈从文的故居。沈从文是诗人徐志摩介绍给青岛大学
  的校长杨振声的,当时尚未成名的这位湘西青年,显然不能与大名鼎
  鼎的外文系主任洪深相比,所以他只是住在福山路3号楼里的12个青
  年教师中的一个。这个擅长以笔表达思想的文学才子显然是个腼腆的
  人,巴金老人在《怀念从文》中写道:“他第一次在大学讲课,课堂
  里坐满了学生,他走上讲台,那么多年轻人的眼睛望着他,他红着脸,
  一句话也讲不出来,只好在黑板上写了‘请等五分钟’五个字。他就
  是这样开始讲课的。”
  “一多楼”位于如今的海洋大学校园内,是当时青岛大学文学院
  院长闻一多先生的故居。与闻一多先生一起被杨振声“游说”来青岛
  任教的还有梁实秋先生,但这位任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的学者似
  乎对青岛印象好得不得了,晚年多次写到青岛,称之是“真正令人流
  连不忍去的地方”。
  老舍租住的房子与梁实秋家相距不远,但他们没有同过事,1934
  年老舍应聘山大的时候,梁实秋已经去了北大。老舍先生在青岛住过
  三个地方,黄县路12号是他住的时间最长的一处。在这里,老舍先生
  创作欲直比栈桥回澜,不得不辞职专事写作,这期间他写下了《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当然还有他的另一个“作品”
  ———儿子舒乙,也是在这里出生的。
  文坛“二萧”与舒群都是东北的热血青年,他们不甘为“满洲国”
  的“良民”,于1934年端午节的前一天乘船来到尚显安宁的青岛。“
  我们在观象一路一号一所石块垒成的二层小楼的下部租了两间房子,
  一间由舒群夫妇居住,一间就由我们居住……后来,我由楼下面又搬
  到楼上有‘太极图’那间突出的单间居住了。”晚年的萧军曾作如是
  描写。
  在青岛的这座小楼里,萧军写完《八月的乡村》,萧红写完了《
  生死场》。在爱情的烈焰中,“二萧”各自奉献出自己的代表作,也
  为青岛奉献了这一处人文景观。
  为什么名人喜欢在青岛居住?
  大约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国民党南京政府刚刚建立,全国各大城市由于刚从军阀手中夺回来,旧军阀打倒了,新军阀又产生了,故军事磨擦不断,势力范围还需要重新划分。而青岛就不同了,它一直牢牢地控制在东北军的手中。从1897年德国人在青岛登陆,经过了短暂的日德战争,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青岛的社会状况基本趋于平静。所以,青岛即被许多文化名人视作是一个远离战争的“文化孤岛”,连鲁迅一度也想来青岛养病。从1912年清帝退位后,青岛就成了满清遗老遗少和封建文人的避难所。当时的一本讽刺小说《桃源梦》,就是将青岛比作是现代的“桃花源”。连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也将他的“天游园”放在了青岛。所以说青岛的文化底蕴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二是青岛多年来遭受外国列强的殖民统治,外来文化可谓深厚。像英国的《泰晤士报》(青岛版),德国的《青岛德文报》,日本的《青岛新报》,在别的城市里是见不到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青岛不是一座封闭的城市,它可以从多种渠道接触到西方的一些先进东西。三是在青岛的德、日、俄、英、美、法和丹麦等国商人很多,青岛又是中国当时洋货的重要集散地、输出港。在青岛除了能享受到天然的风光之美外,还有种身处异国他乡的感觉,接触到一些西方的事物。这一点,在老舍、梁实秋的回忆文章里多有记述。四是青岛在20世纪初,就已经废除了封建的旧学堂,新式学校如雨后春笋。而这些学校所需要的教师,正是像闻一多、冯至、王亚平这种学贯中西的人物。五是青岛的文化环境非常理想,有大小几十种报刊,十几个印刷厂,影剧院到处都是,甚至还放露天电影,这在其他城市是很难见到的景象。六是青岛是重要的军港,人口成分五方杂处,很适合南北方人士居住。如有齐燕会馆、三江会馆、广东会馆、北京会馆、天津会馆,还有两湖会馆和宁波会馆等等。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在青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同乡,创造自己的业绩。七是青岛多是庭院或里院式建筑,居住环境清静、幽雅、方便。八是青岛的山水非常秀丽,有大海,还有崂山,道路四通八达,正所谓“不寒不暑,可舟可车”。文人墨客好郊游,陶醉在山水之间,这里正是去处

  青岛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海滨城市,青山秀水及岛城特有的历史,曾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众多知识分子心向往之的地方。许多在中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先后在青岛购房定居,他们不仅在青岛创作出数不胜数的经典名著,也留下了一处处颇具历史价值的名人故居。翻开青岛市地图,青岛的名人故居历历在目:康有为、沈从文、闻一多、老舍、洪深、梁实秋、王统照、萧军、萧红、舒群等这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拥有一定声誉的文化名人都在青岛留下了他们的故居。几十年后,这些故居成为青岛名人故居旅游的资源。

  青岛的名人故居记载了名人的辉煌业绩。上个世纪30年代初,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曾留下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名著。1934年,洪深来青岛接替梁实秋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有感于家庭遭遇及当时青岛的屈辱史,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老舍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在青岛居住期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等一批优秀作品。梁实秋在山东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期间创作出版了《文艺批评集》,并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青岛名人故居记载了名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这些名人故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此外,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也是青岛名人故居的特点之一,如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沈从文故居位于福山路3号,洪深故居则位于福山路1号等,分布的集中方便了名人故居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与旅游线路的组合。

  康有为故居(福山支路五号)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领袖。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1923年定居青岛,1927年在该寓所病逝。2、洪深故居(福山路1号)

  洪深(1894-1955),江苏武进人,现代作家、电影戏剧家。1934年秋来青岛任山大外文系主任,在该寓所完成了其代表作电影剧本《劫后桃花》。3、沈从文故居(福山路3号)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1931年应聘任国立青岛大学教授。在青期间完成了《八骏图》、《月下小景》等文学名著。4、毛汉礼故居(福山路36号)毛汉礼(1919-1988),浙江诸暨人,中国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5、宋春舫故居(福山支路6号)

  宋春舫(1892-1980),浙江吴兴人,现代戏剧家。1930年在该寓所创办了图书馆“褐木庐”,主要收藏中、外文剧本及戏剧理论著作,并创作剧本《原来是梦》。6、闻一多故居(红岛路4号海洋大学内)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1930至1932年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时在此居住,著有《闻一多诗文集》等著作。7、杨振声故居(黄县路7号)

  杨振声(1890-1950),山东蓬莱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任校长,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玉君》等。8、老舍故居(黄县路12号)

  老舍(1899-1966),北京人,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1934年至1937年受聘山东大学中文系期间,在该寓所完成了《骆驼祥子》等文学名著。9、华岗故居(龙口路40号)

  华岗(1903-1972),浙江龙游人,史学家、学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大党委书记兼校长,创办《文史哲》并任第一任社长。著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大纲》等著作。10、朱树屏故居(金口一路13号)

  朱树屏(1907-1976),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11、郝崇本故居(鱼山路9号甲)

  赫崇本(1908-1985),辽宁凤城人,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的创建者之一。12、张玺故居(莱阳路28号甲)

  张玺(1897-1967),河北平乡人,中国海洋动物学家、教育家。中国湖沼学、动物学研究的先驱,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3、梁实秋故居(鱼山路33号)

  梁实秋(1902-1987),北京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1930-1934年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该寓所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14、童第周故居(鱼山路36号)

  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4年至1937年在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5、冯沅君陆侃如故居(鱼山路36号)

  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现代作家、教育家。陆侃如(1903-1978),江苏海门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冯沅君受聘国立山东大学任教,陆侃如任中文系教授兼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图书馆馆长,夫妇合著《中国诗史》等著作。16、刘知侠故居(金口二路3号)

  刘知侠(1918-1991),河南卫辉人。现代作家。毕生致力于军事文学创作,著有《铁道游击队》、《沂蒙飞虎》等长篇小说。17、王统照故居(观海二路49号)

  王统照(1897-1957),山东诸城人。著名作家、教育家。1927年起定居青岛,在该寓所创作了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山雨》文学名著。18、萧军、萧红、舒群故居(观象一路1号)

  萧军(1907-1990),辽宁锦县人。萧红(1911-1942),黑龙江呼兰人。舒群(1913-1989),黑龙江哈尔滨人。现代作家。1934年在该寓所萧军、萧红分别完成了《八月的乡村》、《生死场》,舒群创作了《没有祖国的孩子》等文学名著。


青岛除了“一多楼”还有什么名人足迹?视频

相关评论:
  • 17097477354青岛三日游旅游攻略
    满霄耍去青岛三日旅游,哪些地方值得去青岛的景点,推荐栈桥,海水浴场还有附近的崂山;住宿可以考虑麦子青年旅社,服务和环境都不错。美食外地人则可以考虑劈柴院,是美食集中地。山东青岛是很有名的旅游城市,它东面临海,气候适宜,城市环境也好,节奏缓,同时旅游景点和美食都比较多,很适合个人游或者是与朋友家人一起出游。青岛的景...

  • 17097477354山东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满霄耍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海洋大学内,有一座被命名为“一多楼”的小楼。它的旁边,还耸立着一座闻一多的雕像,现在山大兴隆山校区内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多广场,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之深切怀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op.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2019-05-...

  • 17097477354青岛有什么人文景点?
    满霄耍首推崂山、栈桥两个景点,八大关也不错,值得看看。青岛大部分景点都是免费的,栈桥,鲁迅公园,第一海水浴场,中山公园,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天幕城,信号山公园,石老人浴场等等。另外海底世界、极地海底世界、小鱼山公园是收费的,不过前两个有卖学生票。关于好几个故居,不建议观看,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 17097477354青岛有什么花钱不多还好玩的地方呢?
    满霄耍☆洪深故居 ☆一多楼 ☆梁实秋故居 ☆老舍故居 ☆汇泉广场二期 ☆青岛海底世界 【概要】汇泉湾景区位于青岛老市区中端海滨,西起鲁迅公园,东至汇泉角,北连海洋大学和太平山景区,是青岛海滨风景区内重要的一处风景游览区。汇泉湾景区景色秀丽,甲于岛城。主要景点有鲁迅公园、小鱼山公园、康有为故居、...

  • 17097477354青岛理工大学所在城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满霄耍沈从文先生的故居在福山路3号,从青理乘坐219路小西湖站下车。闻一多先生曾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其故居“一多楼”在红岛路四号,从青理乘坐367路在齐东路下车。梁实秋先生故居在鱼山路33号,从青理乘坐367路在人民会堂站下车。有“文学洛神”之称的萧红故居在观象路1号,从青理抚顺路乘坐1路车观象...

  • 17097477354青岛一多楼简介
    满霄耍这座建筑并非高楼大厦,而是一座带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德式二层小楼。一九三○年六月,文化名人闻一多先生带着他的学术热情来到了青岛,他在这里担任青岛大学的教授,文学院院长以及中文系主任。他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即一多楼,成为了他深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舞台。在这里,闻一多先生在授课之余,全身心投入到对...

  • 17097477354郑州到山东青岛游(会追加分哦)
    满霄耍【景点】☆鲁迅公园 ☆康有为故居 ☆海产博物馆 ☆小鱼山公园 ☆第一海水浴场 ☆汇泉广场 ☆八关山名人故居 ☆沈从文故居 ☆洪深故居 ☆一多楼 ☆梁实秋故居 ☆老舍故居 ☆汇泉广场二期 ☆青岛海底世界 徒 步 旅 游 线 路:◆栈桥海滨一天主教堂一"总督府"(市人大政协办公楼)一基督教堂-信号山公园...

  • 17097477354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推荐去吗
    满霄耍青岛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前往此景点的交通方式:乘地铁三号线汇泉广场站下车。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是我国的重点大学,1958年以前这里是青岛大学的所在地,更早前则是德国俾斯麦兵营。受此因素的影响,校园至今还保留着原德国建筑的风貌,已经于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 17097477354请问闻一多故居青岛周日开放吗?
    满霄耍具有南欧建筑风格,砖石结构,地上两层,有地下室和阁楼,屋顶呈四面坡状,占地面积214平方米,建筑面积607平方米。闻一多住于南面一间房子,面积约20平方米。1930年8月,他应聘来到青岛担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一直到1932年夏,就住在此楼内,故此楼又称“一多楼”。

  • 17097477354闻一多是谁
    满霄耍1950年山东大学将校内的闻一多故居命名为“一多楼”,1984年,海洋大学又在楼前建了花坛,中间立碑,上有闻一多塑像。碑文由他当年的学生、诗人臧克家撰并书,写道:“杰出的诗人、学者、人民英烈闻一多先生,1930年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瞻望旧居,回忆先生当年居于斯工作于斯,怀念之情曷可遏止?立庭院以石,以为永念。俾...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