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工业的问题。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关于二战时期的德国工业的问题~

  关于防空,它涉及到多多方面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先说到英美的战略轰炸,早期对德国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英美的轰炸机需要从英国的野战机场起飞,最近的路径是飞过英吉利海峡,穿过荷兰、丹麦然后到达德国的工业区——鲁尔。由于缺乏远程的护航的战斗机,英国喷火式战斗机的航程只能将轰炸机群护送到荷兰上空附近,然后就必须返航。轰炸机群必须得靠自己的力量来飞往德国。
  这样一来轰炸机群们就像空中靶机一样仍德国空军屠杀。比如,一个由20架B-17型轰炸机组成的机群从脱离护航到飞往德国,最后到德国只能剩到2-3架。

  言归正传,德国的防空技术或者说防空能力在二战时拥有相当高的水平。城市防空洞的比例达到50%。歼击机的性能和飞行员的技术也是首屈一指。在德国全国和占领区都组织由专门的防空部队和民兵防空师,配备的武器也是一流的,88-105口径的远程防空炮。在法国海岸和国内在1942年到1944年都配备上了防空雷达。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的话,德国的防空能力相比于美国或者苏联的防空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为什么德国还会被炸的那么惨呢?

  那是因为,在顿河战役之后,德国空军完败给苏联,失去制空权。越来越多的飞机添到东线的无底洞里。西线的歼击机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许多素质优良的防空部队被调往前线,防空炮也是优先配给一线部队。加上盟军远程护航战斗机的出现和防空雷达的损失,使德国应接不暇。
  比如,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前夕,在西线的第六航空队只剩下300多架战斗机,其中只有将近200架能够正常使用。而盟军(英美)的战斗机数量达到2万多家。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高层指挥上的失误。直到1944年,戈林还在下令让驻法国第六航空队区去轰炸英国,由于飞机数量不足,德军每次只能派12-20架轰炸机。这样的结果就是基本没有飞机能够回来。歼击机和轰炸机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做,只能对德国的防空雪上加霜。
  还有几点要补充,在1944年的时候德国的工业多多少少受到的战略轰炸的影响,但还不至于太惨。而且,在1944年是德国工业产值最高的一年,超过了1943和1942年。飞机的产量达4000多架。
  在中期,德国基本已经不生产潜艇了。

破坏了,很多科学家,生产设备都被苏联,美国英国强走了!

1943年10月,陆军总部东线外军处处长格伦制了一张东线兵力对比表。他估计,德国驻在苏联的兵力为二百五十万,苏军的兵力为五百五十万;德国防守的部队
为一百七十七个师,苏联进攻的部队相当於八百六十个师或旅一级的部队。苏军坦克与火炮的数量至少以三与一之比超过防御一方。格伦的这些数字尽管是以不
完全的情报资料为依据估算出来的,但是即使人们对双方兵力对比有了一个比较真实的了解,它的不足之处是低估了苏军的兵力,而且没有在数量上反映出双方
兵力悬殊的情况。1941年6月,德国陆军有一百五十三个师进入苏联。那时德国在东线的兵力将近三百二十万人。

到1943年11月,整个兵力(其中包括驻芬兰的第20集团军)已下降到二百八十五万人,尽管德国陆军师的数量上升到了一百九十五个左右。除了基地部队和第20集
团军的十七万六千人以外,德国各种类型的地面部队与集团军群加起来的总数只有二百零二万六千人。仍受德国控制的那些朋友(毫无疑问不包括芬兰)的残存兵
力仅有十三万六千人。除此之外。还有五万二千名有点不太可靠的外国部队。在西欧(不包括德国本土在内)德国只部署八十四个师,但在1943年秋季,德国在该
地的总兵力却不少於二百四十四万,而部署在苏联的德国总兵力有二百八十万。

根据当时公布的估计数宇,19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了二十万人。除此之外,从1942年11月到1943年10月这十二个月中德军在东线其他战役的损失
达到了一百六十八万六千人,其中只有一百二十六万人的名额得到了补充。在总的伤亡人数中,亡二十四万人、伤九十九万三千人、失踪十万零六千人、病四十
四万七千人。那年德国陆军在苏联的伤亡总数中有九十多万人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虽然1943年德国三军的总兵力达到九百多万人,但是很难找到补充人员,因此,
兵役法中关于免除家庭幼子或独生子服兵役的规定不得不暂停执行。有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已年过半百,也成了征召的对象。

1943年1月13日,当斯大林格勒战役显然不可挽救时,才下达一项指令,要求德国转入总体战。

当时驻苏的德军中已有二十多万自愿担任辅助性任务的苏联老俘虏兵。德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让妇女参加到工业生产的行列中去。当米尔契向元首建议时,他当
即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在劳动生产方面,瘦弱的德国妇女无法与粗壮的苏联妇女相比拟。

1939年7月德国的产业工人数不到一千零五十万,其中二百八十二万是妇女。在1943年底已下降到七百七十五万人左右。

1941年6月到1943年6月,德国在东线损失的坦克总数达到了八千一百零五辆。10月份,在二千三百辆坦克中只有三分之一稍多一点的坦克适合於作战。

1943年年底,P51野马式远程战斗机已能随心所欲地在德国领空横冲直撞。德国驻苏联的空军仍能继续保持局部的空中优势,但是苏联空军的轰炸机已开始空袭德
国在东线的占领区。缺乏燃料使德国空军飞行训练时间大大缩短,随之损失与日俱增。7月份,德国飞行员损失一千七百多人。9月份,被击毁的德国飞机达一千
六百架,其中百分之六十是被英、美军击毁的。整个1943年,德国制造了二万五千架各种类型的军用飞机,有一万七千四百架被击毁,其中一万零六百架是战斗
机。10月以后,德国空军许多野战师被解散并入了陆军,高炮与伞兵部队仍留在空军。11月1日,德国空军军官人数为十一万九千人,士兵人数为一百九十七万人
,各种辅助人员为四十三万人,文职人员为四十七万五千人,加起来总数将近三百万人。

据苏联资料记载,1943年年底,苏联本土的陆军与空军为六百五十万人,大约相当五百三十个步兵师、一百四十个坦克旅的部队。据说,炮兵战斗序列中的火炮
与迫击炮为九万门,炮兵师为八十个,独立炮兵旅为七十三个。坦克与自行火炮为五千六百辆(门)。苏联空军的军用飞机为八千八百架。以上苏军方面的数字只
包括对德国与芬兰军队作战的方面军的兵力和最高统帅部野战预备队的兵力,而不包括远东和内地各军区的兵力。到1943年11月20日,苏军共有五百多万人当了
德军的战俘。 苏联的数字是否准确地反映了苏军当时的实力,这是无法奉告的。

苏联六百万地面部队这个数字尽管看来是低了,却可能是个精确的数字,因为通过简单计算可以看出,即使一个师的兵力减少到八千人,至少也需要四百二十万
人来保持那五百三十个步兵师。除这些步兵师外,还有非常强大的坦克与炮兵部队、铁路与公路运输部队以及后方勤务部队也需要配备人员。正如苏德战场上的
二百八十万德军只是德同国防军的一部分一样,苏军的六百五十万这个数字,毫无疑问,也只是苏联陆军与空军在同一战场总数的一部分。据朱可夫透露,1944
年,苏联所有的军事院校每年培养的军官总数达五十万,其中二十万是储备的军官。

1941年苏联只生产了六千辆坦克,1942年便提高到二万四千七百辆。在1943年期间大部分轻型坦克停产了,而代之以生产的是T34中型坦克。1943年的产量按类别
区分,有三千五百辆轻型坦克、四千门中型自行火炮、一万四千辆中型T34坦克、二千五百辆重型KV1型、KV2型、KV85型坦克。1944年坦克总产量又从二万四千辆
提高到二万九千辆。1943年,军用飞机的总产量达三万架,不过有许多飞机是老旧的双翼机。1944年的飞机产量提高到了三万二千二百架。1943年除生产了二万
三千门坦克炮与三千七百门高炮外,还生产了四万五千门野炮与反坦克炮。1944年野炮与反坦克炮的产量又提高到五万六千门。

1943年以前,苏联军火工业生产的火炮、坦克与飞机比德国多得多。苏联火炮与坦克的质量同德国差不多,但有时比它高。可是,从1943年起,德国的军火生产
开始迅速超过苏联。1942年百分之九十的军工生产部门仍然执行一班制。

1941年德国飞机工业只生产了一万一千架军用飞机,其中百分之十左右是教练机。1942年军用飞机的产量仅提高到一万四千七百架,但到1943年使猛增至二万五
千二百架,其中百分之十是教练机。1944年,德国的飞机产量超过了苏联,军用飞机的产量为三万四千三百架,教练机的产量为三千二百架,这是在压缩轰炸机
数字的情况下,大量生产战斗机的。

1941年,除生产了二千二百辆各种类型的轻型装甲车辆外,还生产了二千八百七十五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1942年生产了四千三百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
以及一千二百门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1943年大幅度提高产量有一些困难,因为III坦克停产之后,还得将V型与VI型坦克投入生产。即便如此,这一年
的中型坦克与强击炮的产量仍达到了六千七百辆(门),重型坦克达到了二千五百辆,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达到了二千六百门。1944年的产量与苏联相接
近,中型坦克与强击炮达一万一千辆(门)、自行反坦克炮达一千六百门,重型坦克达五千二百辆。以上中型坦克、重型坦克与强击炮的总产量为一万七千八百辆
(门)。除此之外,还有一千二百五十门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与一万辆各种类型的轻型装甲车。

德国战车改进设计,对于扭转1942年到1943年落后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虎式坦克比苏联KV型坦克先进。新投入的V型坦克、装有先进火炮的IV型坦克和强击炮
,也可与T34型坦克相匹敌。1942年德国75毫米与75毫米以上的火炮与坦克炮的产量如下:火炮为一万二千门,坦克炮为二千四百门。通过一年的努力到1944年,
火炮的产量便提高到了四万零六百门,坦克炮的产量提高到了一万五千三百门。1943年德国的军工生产与苏联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种种迹象表明今后
还会继续提高。

德国有百分之四十七的铁矿石主要靠从瑞典与法国进口,百分之百的锰与铝土矿主要靠从苏联与巴尔乾国家进口,百分之四十五的铜靠从瑞典进口,百分之七十
五的钨靠从葡萄牙进口,所有的铬靠从土耳其进口。德国消费的石油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是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从罗马尼亚进口的石油数量因运输困难而受到了
限制。

1944年期间,苏联生产了三万二千架飞机、二万九千辆坦克,英美生产了十二万多架军用飞机、二万二千多辆坦克。美国、英联邦与英帝国,以及苏联的军火总
产量,据某个资料来源估计,大约以九与二之比超过了德国。

1943年期间德国失败的原因与1942年失败的原因一样,仍然是:武器装备,特别是摩托车辆与油料不足;元首顽固推行专守防御战略,上述原因促使德军既丧失
了战略主动权又丧失了战术主动权。根据备多兵分的道理,高级将领们指责希特勒,说他不该提出那个扼守每一码土地的要求。这种指责是正确的。

克鲁格於10月14日告诉元首,苏联之所以能取胜,决不是因为它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兵力,而是因为它具有机动能力,并在决战时刻能集中优势的兵力兵器。这点
他说对了,而且还与苏联历史学家的看法不谋而合。狂妄自大的苏联在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之后,对媾和建议置若罔闻。在斯大林心目中可能另有
目标,即:将共产主义的影响与苏联的势力扩大到中欧与东南欧。1943年日本(可能出於它自己的主动)建议苏德媾和,莫斯科立即拒绝。戈培尔在秋季视察了腊
斯登堡,他发现最高司令部门出於整个战局恶化而笼罩著一片沮丧气氛。於是,他开始斟酌德国首先应向苏联一方还是应向英、美一方提出媾和建议。戈培尔本
人积极主张希特勒设法向斯大休提出媾和建议,但是元首却好象认为与英国打交道可能比较容易。1944年初,戈培尔一次更加急不可待地要求希特勒与苏联媾和。
这些建议均遭到了元首的拒绝。美国或英国决不可能跟希特勒或他的政府或政党的任何成员进行接触,也决不可能同意举行没有苏联参加的谈判。

1941年5月,德国人认为苏军在最初期可以用来抵御德国进攻的部队相当於一百二十一个步兵师和二十一个骑兵师。对於苏联的装甲部队,他们相信苏军在西部约
有五个坦克师和二十三个摩托化旅。据估计,针对芬兰和土耳其边界,苏军还部署了二十五个师,在远东的师可能有三十个之多。据认为,苏联空军共有四千多
架第一线飞机,苏联坦克部队有一万辆坦克。(实际上苏军飞机高达一万二千架,战车多达二万至二万二千辆。)

总计,东线的德国军队(不包括芬兰的驻军)共有一百四十五个师,其中有十九个装甲师、十四个摩托化师,德国的盟国还提供了相当於四十个师的兵力。德国装
甲师共计约有三千三百辆坦克,加上大约二百五十门履带装甲强击炮。在德国占领的法国与佛兰德驻有三十八个德国师,丹麦有一个,挪威有七个,另有七个驻
在巴尔干,两个驻在北非。东线的德国空军部队共有二千余架第一线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不到八百架。有一千五百余架飞机留在西线,进行本土防御与对英作
战。

看到大家在说日本有多强时,我却不以为然,光是工业能力日本就被压著打了,二战期间日本主力战机零式才生产10400架左右,一式战机5000多架,二式跟三式
战机各1000多架 四式战机则为3400架 总计日本在战争期间能端的出抬面的约2万战机,德的BF109跟FW190任一型就压倒日本了。

德国的殖民地在一战结束后就被瓜分完毕,不过那些殖民地生产力落后,又远离德国本土,因此影响不大。
二战前的德国版图比现在大得多。纳粹希特勒上台后1936年控制了西班牙,1938年先后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是欧洲重要的矿区。工业上德国大力发展军工,到后来凡是与军工无关的工业全部转向军工生产。
1939年二战爆发,波兰沦陷,1940年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先后战败投降,沦为德国控制区,整个欧洲除了苏联、英国、葡萄牙、北欧部分、意大利等已经全部在德国的势力范围内,控制区面积达到500万平方千米。欧洲又是当时世界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凭这些德国完全可以抗衡美国或苏联中的任何一个。不过这些地区的统治都不稳固,这才是德国最后必然失败的根本原因。
随后在北非战场重创英军,占领埃及,1941年出兵苏联,占领了乌克兰、白俄罗斯、拉脱维亚,一直深入到伏尔加河流域,进入苏联腹地600千米,德国领土达到顶峰。

至于养活那么多士兵,他们可以打到哪里吃到哪里,不用花钱买单。也不用贸易,东西随便抢。

36年前德国跟像中国这种国家建立了易货贸易,中国出矿产资源,德国给武器装备,战争爆发后,德国只有疯狂扩张,像罗马利亚乌克兰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本身鲁尔区还有阿尔萨斯洛林铁矿等,另外可以通过像瑞士这样的中立国转手大量的资源,资金进行生产,实际上在30年代初时,美国资本帮助德国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系统

因为德国当时占领了好多国家啊!先是捷克,然后是奥地利、波兰、法国、荷兰、挪威等等,当时欧洲军工大国是捷克,而且当时克努伯等大型兵工厂生产能力很强,占领地的兵工厂也可以生产所以生产武器没问题;占领这些国家后就开始掠夺矿产和其他资源,然后运回本国,或者与中立国交换其他战争必须的资源。所以德国的材料不缺的。

主要工业及农业品通过易货贸易及半掠夺从占领区及仆从国取得,铁矿石从瑞典等中立国取得.


二战德国工业的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7215889617二战时期德国的经济到底如何?
    叶湛支由政府举债,兴建公共工程。大力扩军。配给制。多管齐下,就这样创造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奇迹”,失业近乎绝迹,经济增速超过20%,各种百废俱兴。二、这种饮鸩止渴的刺激经济,带来了几个大问题。如果军队不再需要产品,经济该何去何从?这就成为了二战爆发的重要的经济因素,如果纳粹德国不发动战争,在...

  • 17215889617二战中,德国犯了哪些致命的战略错误
    叶湛支二战德国犯得错误就是不该打仗,一打仗,德国必然失败的 德国的工业能力、人口都无法支持一次全面战争。德国的工业总产值大约在二战前只占世界12%。而对手的美国占了40%,苏联占13%。德国只有8千万人口,而苏联不到2亿,美国1亿多。要是德国有2亿人(或1.2亿)苏联当时肯定灭亡了!德国和美国对比:...

  • 17215889617二战德国与苏联工业,哪个强,那德国扩建工业和军工,能达到苏联水准吗_百 ...
    叶湛支二战,德国的工业远远强于苏联,做工,质量,远远好于苏联。打个简单等我比喻,德国的75mm炮,相当于苏联85mm炮。但是,苏联的工业规模比德国大,这就导致了苏联以量压德国的质。如果,有可能的话,把德国的量提高到苏联的水平,征服苏联,指日可待!

  • 17215889617二战到底是德国的工业厉害还是苏联的工业厉害?请简要分析
    叶湛支德国的工业产品注重质而不是量,而苏联的工业产品注重量而不是质!这是两国当时的资源水平决定的,德国几乎没有海外殖民地,大部分工业源材料都要依靠进口,而二战中,德国铁矿石三分之一强需要从瑞典进口,瑞典的铁矿石从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航运到德国,英美后来在纳尔维克港口布雷,德国铁矿石补给...

  • 17215889617为什么德国能够在二战时期横扫欧洲?实力怎么发展起来的?
    叶湛支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正处于经济危机的压迫下,为了改变德国的困境,让德国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希特勒在1935年开始大规模扩充德国军队。因为德国的工业基础比较强大,拥有较多的军事科研人员,因此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德国就建立起了一支十分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说德国能够在二战前快速恢复实力,最根本的原因...

  • 17215889617二战时期德国的经济政策是什么?经济情况和社会情况怎么样?
    叶湛支美国的资本进来之后,很快就看中了这种垄断形式。银行家们的操纵方法很简单,控股其中最强的一个或几个企业,让 它们在一两种基本产品上占绝对优势,进而控制整个卡特尔。三家最大的卡特尔分别是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I.G.法本,它们分别控制了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

  • 17215889617二战里关于纳粹德国的问题。
    叶湛支德国叫板没问题,但作为战败国,是签过条约的,不能有常备军,所以现在不能。伟大的希特勒在经济大危机中调整经济,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美国当时还深陷经济大危机中,比不过人家。至于法国的原因可能是:1、德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装甲军团,是法国无法与之抗衡的。2、法国太相信马奇诺防线的强大...

  • 17215889617二战时期的德国为啥海军那么差?是工业技术落后吗?
    叶湛支因为德国实力有限,而希特勒又要在欧洲扩张,所以德国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都用在了发展陆军上,其他的主要用于满足希特勒不切实际的科研项目。一艘巡洋舰就耗一万吨钢材,二战时德国一辆4号坦克20吨左右,一辆5号坦克40吨左右,平均一辆坦克30吨,那么折算下来造一艘巡洋舰用的钢材足可以生产300多辆坦克,可以...

  • 1721588961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会败给苏联?
    叶湛支德国失败的原因:1.首要原因是天气。苏联天气转冷,在极寒的天气下作战,使德军士兵无法接受,许多士兵更是被冻死。在零下三四十度,就连枪栓也被冻住,根本就拉不动。2.德国资源和工业基础不如苏联,虽然德国的坦克在性能和火力上都比苏联好,可德国的生产速度远比苏联慢,最后拼的根本就是国家综合...

  • 17215889617二战期间为什么德国比其它国家的科技先进那么多?
    叶湛支主要原因是一战后各国意识形态的问题,一战时主要战术是壕沟战,战争结束后,英法满足于现状并没有进行军事革新,法国甚至以为壕沟战就是战争的最终表现形式并建立了马其诺防线。而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经济崩溃,希魔就此崛起,并通过工业强国这一理念来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坦克则进入了德国的视线,德国将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