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词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风烟”和“望”的作用~

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注释】
辅:卫护,屏藩。
三秦: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 泛指当时长安附近京畿之地。
五津:岷江的五大津渡。此借以蜀地。
宦游人:为仕宦而离家外出的人。
歧路:岔路。指分手处。

【赏析1】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赏析2】

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赏析3】

王勃(648—675,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至高宗上元二年)生在初唐。这时候,正是政治比较清明的贞观之治之后,盛唐之前,一般说来,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力有较大的提高,文学艺术也就有相应的发展。唐太宗又是比较开明的君主,选贤任能,也鼓舞了人们建功立业的志向。唐代沿袭了隋代的科举制度,读书人有了进身的阶梯,社会的风气又重视文章之士。这些对王勃有相当的影响。
王勃是隋代儒者王通的孙子。他继承家学,又很有天才。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他“文章迈捷,下笔则成”。不到二十岁就应举及第,做朝散郎,颇有名声。沛王请他做修撰,很爱重他。不难想像,这会怎样刺激他的进取心。当时诸王好斗鸡,互争胜负,王勃作了一篇文章声讨英王的鸡。这原本是游戏笔墨,不料却触怒了唐高宗,高宗认为这可能挑拨诸王的关系。就把他逐出王府。后来得到一个虢州参军的小官,又因为擅杀官奴罪,要处死刑,虽然遇到大赦免罪,却从此不能作官了。他父亲也由于他的牵累,眨为交趾令。王勃远道去看父亲,渡海落水,受惊而死,才二十八岁。这就是王勃短短的一生。
王勃这一位青年作家,在文学上有不小的成就。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号为初唐四杰。《新唐书·文艺传》说,初唐“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印,故王、杨为之伯”。这说的是他的成就的一方面。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五律到王、杨,已逐渐“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了,这“才有低徊与怅惘,严肃与激昂”。而且在形式方面,“五言八句的五律,到王、杨才正式成为定型”。所以“完整的真正唐音的抒情诗也是这时才出现的”。当时人对王勃他们的诗,有的颇肆讥评,但是杜甫作了很高的评价。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休,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由于生活的限制,王勃不可能更深刻地体会和反映生活现实,他的作品的内容和他的才华是不相称的。他的流传下来的作品,应酬的篇章占很大部分。虽然他的赋、序等(如《滕王阁序》)也受到一时的重视,甚至千古传诵,但是还不超越辞采典瞻这个范围。他在文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在诗,特别是五言律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五言律诗中代表作之一,流传最广。这首诗虽然是送别之作,但表现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离别的情感,不是凄苦感伤,而是非常爽朗豪壮,又不是故意造作,而写得真挚感人。它不仅不同于一般人送别之作,就是在他自己的送别留别的诗篇中,也是少见的。他的另一些送别留别的诗篇也写得凄苦感伤。像《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这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起来,就可以看出有很大的差异。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篇是他官居长安时候的作品,正是他少年得志,进取心切的时候。因此才重事功,轻离别。这也正符合前面分析的他的时代和他的遭际的特点。
这首诗前两句写杜少府将要去的地方,三四句写分别的原因,五六句写两人交谊,七八句致劝勉之意。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是一般的抒情近体的写法。
作者以他的急于事功的心理,来勉励、支持、鼓舞他的朋友,指出分别不可免,也不是可悲的事。只要交谊长存,离别并不能把两个人隔开。这就摆脱了送别的通套。《唐诗三百首》的旁批说“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就是指这一点。
正由于这一点,这首诗开头两句就写得异乎寻常地雄伟。第一句从形势上写。三秦帝都所在,而蜀州与之相接,足见它的险要。从城阙开笔,用一个“辅”字,便见重要,写得实而有力。第二句从气势上写。地当长江上游,五津相连,足见它的阔大。从风烟开笔,用“望”字,便见开阔,写得虚而得神。
第三第四句转入离别。两句顺接,不同于一般的对仗句。这还是初唐律体未严的特色。前面已经写出蜀州形势,正是杜少府宦游所要到的地方。接上这两句,关连很紧密。不唯写出分别的不可免,也写出所要到的地方大有可为,自然而然地激起人的事业心,奠定了全诗的基础,给后四句创造了条件。
第五第六句是全诗主干。这两句是最为人传诵的名句。虽然蜀州赴任,大有可为,但究竟是好友的离别。毫无顾念,未免不近人情,也看不出交谊。底下实在是很难接的;但是作者真是大手笔,既不作悲酸语,又写出了两人的交谊。茫茫海内,而知己又各在天涯,不能朝夕与共,别离情绪本来是无可排解的。但是“海内存知己”,虽天涯远隔,也就“若比邻”了。这个“存”字下得真有力量。似乎天地间有这么一个知己存在,就有一种有力的支持,就有信心和力量。而这个知己在心灵上又是这样靠近,空间的距离真算不得什么了。“存”字把这知己的存在写得真确,这才使得下句的通常比喻毫不浮泛。两句话的妙处在于把极大(海内)和极小(知己)、极远(天涯)和极近(比邻)的矛盾完全消除了。这极小在极大中占了非常的位置,因而这极远变成极近了。
第七第八两句承前两句,正面否定了世俗在分别时的儿女之态。这样的意思用来总结全篇,明确有力,足以增强前面所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和我们隔开了一千多年,时代起了根本的变化,王勃那样的古代文人的进取心和事业感和我们也有根本的区别,但是我们今天读起来仍然为诗里豪壮的情感和真挚的友谊所感动。杜甫说的“不废江河万古流”,在这里也得到了证实。

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词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作者:王勃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注解】: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韵译】: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评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词视频

相关评论:
  • 1955295828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的诗意
    乔徐宁是一首“五言律诗”。诗词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作者:王勃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解】: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

  • 1955295828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翻译
    乔徐宁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拓展知识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 19552958282城阙辅三秦全诗
    乔徐宁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品注释 【注释】: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2、辅:护卫。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韵译】:古代...

  • 1955295828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
    乔徐宁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作者:王勃 朝代:唐 翻译: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 1955295828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作者是谁?
    乔徐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全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全诗的字面意思: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

  • 19552958282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是什么
    乔徐宁“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是“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 1955295828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乔徐宁【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意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意画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本文选自《王子安集》(《四部丛刊》本)。2、少府:官名。3、之:到,往。4、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 1955295828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意思
    乔徐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意思是送一个官职是少府姓杜的人去蜀川上任。出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赏析: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

  • 1955295828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是什么?该怎样赏析呢?
    乔徐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 19552958282神州海内天涯知己各指什么
    乔徐宁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