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情感主线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1、厌烦长妈妈:

这里作者主要选择了几个典型事例写对长妈妈的讨厌,一是厌长妈妈罗嗦(“常喜欢切切察察”),甚至怀疑长妈妈在家中挑拨是非(“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二是厌长妈妈限制“我”的行动(“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三是厌长妈妈睡觉占地(“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2、敬重长妈妈:

这第一次的敬意是由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引起的,故事的前半部分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但因为“我”觉得这件事和“我”毫不相干,“我”并没感到可怕。

但当长妈妈讲到她们一排女人脱了裤子,竟能阻止“外面的大炮”“放不出来”时,“我”“不能不惊异”,“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这是由“厌烦”到“敬重”的第一次转折。

这第二次敬意的缘由是远房祖叔对《山海经》的生动介绍,那“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对幼时的“我”该有多大的诱惑啊!

就在“我”想一睹为快时,祖叔却不知这本书“放在哪里了”,因为祖叔很“疏懒”,“我”又不好意思逼他去找;向别人询问,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想自己用压岁钱去买,书店离家又很远,即使去了,书店又关着门;

长妈妈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虽对她说了,但“我”“知道她并非学者”,所以,“我”认为“说了也无益”。可就在“我”几乎完全无望的时候,长妈妈却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3、哀悼长妈妈:

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敬重之情溢于言表,他终于不自觉地用“阔气一点”的 “我的保姆”来称呼长妈妈了。接着用看似平实的语言交代了三件事,一是长妈妈辞世已三十年了,说明时光流逝之快;

二是表示自己对最敬重的长妈妈的姓名和经历至今仍然一无所知,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之情;

三是从仅知道的长妈妈只有一个过继的儿子,猜测长妈妈是个年青守寡的孤孀,表现了对长妈妈不幸身世遭际的同情。

4、祝愿长妈妈:

最后一小节,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祈使句,改用第二人称,表达了对长妈妈的由衷的祝愿:“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里所说的“地母”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坟墓”(因为它是“黑暗”的),阿长在那里休息;二是指“大地母亲”(因为它是“仁厚”的)。在鲁迅的心目中,阿长与“地母”已经融为一体了,她的灵魂已在那里“永安”了。

5、怀念长妈妈:

文章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这时的长妈妈,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怀念。

扩展资料

阿长身上所反映的民间文化

鲁迅虽然没有把阿长当作寄托着希望的理想人物,但并不因此对她失去敬重和怀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从她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就拿阿长那"大"字形的睡相来说吧,虽然使幼年鲁迅吃了苦头,母亲也曾含蓄地暗示她能够改变,表现了有所不满,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对阿长"适性任情"的肯定。

退一步说,就算和"切切察察"一样,这也是一种缺点吧,然而,在鲁迅笔下,阿长的缺点也是令人喜爱的,因为她不"嗦做作","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诚然,阿长是愚昧无知的,她所懂得的那许多规矩,大都是可笑的,尤其关于"长毛"的讲述,更令人捧腹,鲁迅也确实给予了含笑的批评。

但难道仅仅是为了批评,或者为了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毒害吗?问题并不如此简单。我们通过"元旦辟头的磨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道"恭喜"、吃福橘的麻烦仪式中,阿长寄托了多么真诚的善良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福橘并不是她自己吃,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说明这仪式是为了孩子,表现了她对孩子的一片祝福之心!

其他如"死"要说"老",不进死人房和产房,不钻晒裤子的竹竿底下等等,事情本身固然是可笑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阿长教给这些"道理"的用心,和现在的阿姨教孩子们讲卫生、不横过马路并无差异,都是为孩子着想。

阿长教各种规矩和讲"长毛"如果不是出于这种善良的用心,她以后也就不会有为鲁迅买《山海经》的举动。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不仅严格地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如实地记叙长妈妈,而且在记叙中始终着意表现她身上最本质的东西,即"名人名教授"所缺少的"人气"。

正是由于有这种"人气"做内核,她的切切察察、"大"字形睡相、麻烦的规矩和讲"长毛"所表现的愚妄,并不令人生厌,反而能够同买《山海经》的举动和谐一致,形成统一的风貌,使我们从她的愚鲁中看到真率,从粗犷里看到细心,而这种真率和细心所体现的实质,是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事过三十多年之后,鲁迅怀着深情回忆起来,仍然被这种关心和爱护所激动,写来情真而意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长




《风筝》的情感主线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7396935848《风筝》郑耀先一生命运悲惨,他的原型是谁?
    秋弯佩《风筝》是虚构作品,郑耀先也没有原型。《风筝》由柳云龙执导,柳云龙、罗海琼、李小冉领衔主演的年代谍战剧。该剧以潜伏于军统内部的共产党员“风筝”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共产党情报员坚守信仰的故事。该剧于2017年12月17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

  • 17396935848电视剧风筝的原型是谁
    秋弯佩电视剧风筝没有原型,《风筝》是由柳云龙执导,柳云龙、罗海琼、李小冉领衔主演的年代谍战剧,该剧以潜伏于军统内部的共产党员“风筝”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共产党情报员坚守信仰的故事。《风筝》有紧张炽烈的情节,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剧中郑耀先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纠结,与自我救赎,都很有...

  • 17396935848...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秋弯佩主要内容:本文回忆小时候我折断小兄弟风筝一事,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小兄弟却不记得,无法补过。 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悲哀、难过、自责、内疚等

  • 17396935848《风筝》一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秋弯佩在前不久内蒙古赤峰市举行的中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一位教师总结鲁迅先生《风筝》一文的主题时,认为该文含有对“弟弟”受到虐杀却不知觉醒的愤怒,并得出了“弟弟”精神上麻木不仁的结论。最近,我又在《语文学习报》初中教师版(总247期)读到了一位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他更是旗帜鲜明地将文章的...

  • 17396935848比较鲁迅的《风筝》和《我的兄弟》的异同点
    秋弯佩那么,鲁迅为什么要重写、改写《我的兄弟》为《风筝》呢?两部作品又有什么不同呢?《我的兄弟》写于1919年,那时鲁迅和周作人感情甚笃,兄弟二人驰名文坛。发表《我的兄弟》时,应该说只是对童年往事的追怀和兄弟感情的珍惜。待到写《风筝》时,感情自然有很大的落差,这也体现在文本中,细读两篇作品,可以发现有诸多不同...

  • 17396935848《风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秋弯佩1. 文章以北京冬季天空中偶尔浮动的风筝为引子,触发了一种深层的情感反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束缚的强烈不满。2. 文章转而回忆起作者童年时对故乡风筝季节的美好记忆,这段描写不仅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件悔恨事的回忆。3. 鲁迅详细叙述...

  • 17396935848风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弯佩1. 风筝supper moment表达的是:作者对于这段情感的不舍与遗憾之情。2. supper moment演唱的《风筝》通过写实歌词,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对这段情感的感受。3. 借助风筝这一比喻,歌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份难以捉摸和不确定的情感,值得仔细回味。4. 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让人深受其吸引,歌词中表达的情感...

  • 17396935848《风筝》男主郑耀先让人印象深刻,在历史中真有其人吗?
    秋弯佩《风筝》男主郑耀先没有历史原型。以潜伏党员“风筝”郑耀先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先后塑造了包括曾墨怡、陆汉卿、江心、坚冰、马小五、陈国华、钱重文等的群像。郑耀先为了信仰和组织,背弃了兄弟,辜负了爱人,抛弃了女儿,几乎负尽天下人。郑耀先在军统,人们称为“鬼子六”,他的手段狠辣,提到他的名号...

  • 17396935848电影《风筝》 是在讲什么
    秋弯佩印度电影《风筝》:一部唯美而悲情的片子 Post By:2010-8-18 18:06:00 “风筝在空中飞翔,自由自在,在风中起舞,无忧无虑,就像一对恋人,相遇,飞翔,相拥。他们几乎融为一体,但是风筝并不能随意飞舞,因为风筝的线握在别人的手里……”这是这部电影开头的旁白,初看到这样的旁白,还不能让...

  • 17396935848《风筝》的原型人物是什么?
    秋弯佩该剧以潜伏于军统内部的共产党员“风筝”的人生与情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共产党情报员坚守信仰的故事。该剧于2017年12月17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剧集评价:《风筝》在触碰哲学观念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它试图探讨一些深奥的问题:人何以为人,一个人为什么会是“这个人”,信念有没有可能是...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