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描写乡愁的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余光中的乡愁诗歌~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美点追踪】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阅读问题(余光中《乡愁》)
1、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愿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
3、表达情感:十分浓厚,从四个意象来借物抒情,更好地体现出了诗人的乡愁。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一首《乡愁》曾经传遍海内外。2002年5月20日,在江苏9所高校百年联合庆典上,诗作者余光中先生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首诗,依然博得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很多人都知道余光中这位当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但却不知道他的祖籍就在泉州永春。

“茱萸的孩子”

1928年的秋天似乎来的特别早,古老的南京城被满山的枫叶所染红。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个龙年的重阳节,栖霞山麓一位江南女子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余光中。生在这样一个有诗有酒的日子,上苍似乎冥冥中注定,余光中这一生要与诗文相伴。

余光中的父亲余超英,福建永春人,是道地的闽南人。他早年曾随先祖旅居马来亚,在马六甲办过几所华文学校,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和侨务工作。在小小的余光中看来,父亲老是很忙,而母亲的臂弯总是温暖多了。母亲孙秀君,江苏武进人,是一个传统的江南女子。小时候,母亲时常带他到外婆家,余光中总要为此欢呼雀跃,因为那是个画一般的江南水乡,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三四十个玩得来的表兄妹。

在余光中6岁时,全家曾回到父亲的老家,永春桃城镇洋上村。这是他一生中惟一一次回到那里,至今仍留着一点模糊的印象。“只记得永春有很多山……永春人跟一般闽南人一样,喜欢吃宵夜,往往半夜我已经睡着了,他们拉我起来吃宵夜。”

逃难岁月

九九重阳节是个驱邪避难的日子,然而这并没有让余光中避开多少磨难,日寇的铁蹄很快地打碎了他欢乐的童年。1937年底,孙秀君这位外表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单独带着年仅9岁的儿子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为躲避日军的魔爪,母子俩曾躲进庙里的神龛内,两天两夜没吃没喝。然而日军的铁蹄就在神龛外嗒嗒作响。余光中清晰地记得———“火光中,凹凸分明,阴影深深,庄严中透出狞怒的佛像。火光抖动,每次牵动眉间和鼻沟的黑影,于是他的下颚向母亲臂间陷得更深。”颠沛流离的日子,余光中从头至尾与母亲相依为命,躲过了无数的炮火烽烟。

1938年5月,余光中随母亲历尽艰辛终于来到重庆与父亲团圆。重庆这座“陪都”是抗战时期遭受日军轰炸最为惨烈的城市之一。日军的暴行在余光中的记忆里永远无法磨灭。然而,每当日军轰炸间歇,一向富有诗意和善于发现的余光中便迫不及待地去感受这座山城,感受这种完全不同于江南的阳刚与粗犷。

我在扬子江的岸边歌唱歌声响遍了岸的两旁我抬起头来看一看东方初升的太阳是何等的雄壮嗨呦嗨呦初生的太阳是何等的雄壮……《扬子江船夫曲》

或许是因为巴蜀淳朴的文风,或许是在长江回荡久远的诗词歌赋,稍显淘气的余光中喜欢上了古典文学,有意无意地编织着自己的文学梦。

1945年秋,余光中和父母回到六朝古都南京。在他的眼里,历经抗战的烽火使童年的乐园平添几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相信很多人知道这首诗歌及作者。这首诗传诵了几十年,余光中老人也年近八旬了。余光中及其诗歌散文等在当代中文领域的影响力是震撼人心的。

本人认为《乡愁》这首诗,虽然简洁易懂,但蕴涵了游子极大的人生真情,虽然直观通俗,却让人热血沸腾。

这首诗歌在几十年的反复传诵过程中,吸引了很多著名作曲家,“大陆老民歌王”王洛宾,“台湾民歌只父”杨弦等等都曾为《乡愁》谱曲。可惜至今各种歌曲版本的《乡愁》都没传唱开来。人们依然接受着诗歌朗诵版的《乡愁》,可见其独特魅力。

“欲记其事可用散文,欲传其情可以写诗”。被誉为“诗文双绝”的余光中最近参加了第三届珠江(国际)诗歌艺术节。他把诗歌和散文比喻成两只眼睛,只用一只眼睛的话就看不完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描写乡愁的诗视频

相关评论:
  • 13841427778《乡愁》余光中写国愁的句子是
    郦祁瑾《乡愁》余光中写国愁的句子是: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

  • 13841427778余光中乡愁诗歌与其他乡愁诗歌的不同,最好从表达技巧等方面阐释_百度知 ...
    郦祁瑾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

  • 13841427778乡愁的诗句余光中
    郦祁瑾《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补充...

  • 13841427778余光中所写的诗中表达乡愁的
    郦祁瑾乡愁 余光中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布谷》阴天的笛手,用叠句迭迭地吹奏,嘀咕嘀咕嘀咕。苦苦呼来了清明,和满山满谷的雨雾。那低回的永叹调里,总...

  • 13841427778乡愁的意思。(全诗)
    郦祁瑾诗人将诗意赋予这种最普通也是最深切的思念。诗中写故乡的声音是清远的笛音,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月是故乡明。在古诗月夜思乡的意象中增添了牵魂摄魄的清丽悠远的笛音。与清远的乡音形成鲜明的对比,故乡的容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出处:出自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的现代诗歌《乡愁》。

  • 13841427778余光中《乡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郦祁瑾《乡愁》创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乡愁》【作者】余光中 【朝代】现代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13841427778关于思乡的现代诗
    郦祁瑾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这首诗是由诗人席慕蓉写于1982年。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永远的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的景物,化抽象为具体的...

  • 13841427778余光中的现代诗
    郦祁瑾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且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

  • 13841427778乡愁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余光中乡愁原文
    郦祁瑾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的创作背景 《乡愁》创作于1972年。诗人的祖籍是福建,自1949年去台湾后由于政治原因多年没有回到大陆。因为诗人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小时候” “长大...

  • 13841427778描写故乡的现代诗(要短)?
    郦祁瑾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