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三国演的10个人物 300字左右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演义中的10个人物故事300字~

1、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郡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2、温酒斩华雄
董卓废黜少帝刘辨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后,残暴不仁、擅权于朝堂。
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3、单刀赴会
关羽为了荆州之事只身过江,与鲁肃会面,以下为其简要内容。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鲁肃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索还荆州。关公开始时以饮酒莫谈国事为由将话题叉开,哪料鲁肃步步紧逼;关公乃以刘备继承汉室土地为由,且使刀铃铮铮直响。
周仓插话:“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抵赖之言,毫不掩饰。关羽于是变色而起,从周仓手中夺过大刀,假装怒叱道:“这是国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给我退出!”
明叱周仓,实在鲁肃!接着,关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亲热之中又带有几分杀气:“今天饮酒,我已经醉了,莫要再提荆州之事,担心我这刀伤了故旧之情。改日我再请到荆州赴会,再作商议。”

鲁肃被他一提,挣脱不得,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兴叹。到了船边,关公才放了鲁肃,拱手道谢而别。鲁肃如痴如醉,半晌才缓过气来。

诸葛亮:蜀将马谡违令,街亭失守,魏将司马懿引十五万士众进逼西城.时城中蜀兵第二千余,将士咸失色.亮登城望之,果见敌军如蚁聚,遂令曰:旌旗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及大语者,斩之.又令四门大辟,各以二十军士作洒扫状.亮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魏军临城下,怪之.懿至,遂退.其子昭曰:"何故退?"懿曰:"亮平生谨慎,未尝弄险,此必有计,非汝辈所知."亮见魏军却,抚掌而笑.诸将士心忧悸焉. 楼主啊,分少啊,又难找,凑合吧,一个算一个哈


蜀国的将军马谡违反了命令,街亭失守,魏国的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士兵逼近西城。这时西城中蜀国的士兵只剩二千多人,将士们都失了神色,诸葛亮走上城楼查看司马懿大军。果然看见敌军像蚂蚁一样聚拢,立即命令说:旗帜都藏起来,所有军士都各自守住城中的岗位,如果有不听命令的以及大声说话的人,就斩了他。又命令打开四成门,每扇门用二十个军士作出扫地洒水的样子。诸葛亮就穿上鹤氅,戴上纶巾,带着两个小书童拿着一把琴,到城楼上依靠着栏杆坐下,烧香弹琴。魏军来到城下,觉得很奇怪。司马懿赶到,就撤退了。他的儿子司马昭说:“为什么要撤退?”司马懿说:“诸葛亮一身都很小心谨慎,从来没有尝试去冒险,不是你这样的人所能了解的。”诸葛亮看见魏国的军队撤退了,供手大笑。所有将领心里仍然还害怕着呢。

精辟版的~你随便挑吧

曹操是奸诈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无情的。
司马是小心的;耐性是很好的;大器是晚成的;子孙是更强的。
夏侯是独眼的;功勋是不小的;家族是庞大的;待遇是专有的。
许褚是强悍的;外号是虎痴的;作战是玩命的;绝招是裸奔的。
张辽是厉害的;开始是失意的;有勇是有谋的;终究是成器的。
典韦是大意的;喝醉是不对的;双戟是被偷的;战死是壮烈的。
徐晃是神勇的,武器是大斧的,为人是不错的,死党是关羽的。
于禁是严谨的,出道是挺早的,气量是不大的,晚节是不保的。
张颌是灵敏的,预测是挺准的,做事是犹豫的,死的是不爽的。
乐进是很矮的;长的是不好的;虽然是英勇的;故事是很少的。
郭嘉是可叹的;才华是出众的;英年是早逝的;孟德是痛哭的。
贾诩是精明的;习惯是自保的;活的是挺长的;威信是不好的。
杨修是有才的;缺点是多嘴的;风头是爱出的;被杀是难免的。
刘备是仁德的;爱民是如子的;特长是会哭的;逃跑是拿手的。
诸葛是伟大的;治国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专长的。
关羽是仗义的;人品是极佳的;威望是特高的;自负是不好的。
张飞是莽撞的;粗中是有细的;嗓门是挺大的;睡觉是睁眼的。
赵云是完美的;缺点是难找的;胜仗是常打的;受伤是没有的。
马超是英武的;单挑是不怕的;父仇是想报的;最后是病死的。
黄忠是挺老的;力气是很大的;经验是丰富的;射箭是很准的。
魏延是倒霉的;丞相是讨厌的;反骨是天生的;造反是必然的。
魏延是倒霉的;丞相是讨厌的;反骨是天生的;造反是必然的。
姜维是好样的;文武是全才的;打仗是很行的;失败是可敬的。
刘禅是幸福的;吃喝是不愁的;操心是从不的;强项是玩乐的。
庞统是可惜的;出场是很少的;长的是挺丑的;死的是很惨的。
孟获是皮厚的;造反是没完的;被擒是经常的;总算是投降的。
孙权是中庸的;江山是继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进口的。
孙策是英武的,江东是他打的,大业是未成的,死因是不明的。
周瑜是俊美的;老婆是漂亮的;水战是擅长的;火气是不小的。
鲁肃是老实的;为人是诚实的;荆州是常跑的;结果是徒劳的。
陆逊是斯文的;做人是低调的;其实是有才的;本事是不小的。
黄盖是忠诚的;年纪是不小的;挨打是自愿的;演的是很好的。
甘宁是锦帆的;水贼是做过的;劫营是拿手的;兵多是不必的。
周泰是忠心的;护主是拼命的;伤疤是暴多的;吴侯是称赞的。
二乔是可怜的;运气是不好的;丈夫是早死的;守寡是痛苦的。
张角是神奇的;法术是无边的;未捷是先死的;遗憾是千古的。
吕布是英勇的;画戟是无敌的;心眼是不多的;勒死是可惜的。
董卓是万恶的;诸侯是共讨的;好色是成性的;下场是可悲的。
貂蝉是绝色的;容貌是动人的;风华是绝代的;红颜是薄命的。
袁绍是兵多的;粮草是充足的;实力是雄厚的;用人是不当的。
袁术是不智的;玉玺是骗到的;称帝是冒险的;时机是未到的。
陶谦是客气的;出手是大方的;地盘是不小的;送人是乐意的。

先给你介绍一个吧...这么点分...郁闷啊...

关羽
字云长,河东解良人..原字云生(好像不是..不确定了..)在家乡以买面为生,因看不惯地痞无赖欺负村里人.一口子杀死了3个.然后父母被杀害,无奈,到各处逃难.
在河北一带.碰上刘备和张飞.与其结拜成兄弟.名列老二,在黄巾叛乱中,与刘备一起立下了汗马功劳,曾斩杀了程远志等一些黄巾将领,是黄巾能够平息的主要原因,因后来刘备只封了了县令,而与刘备一起离走,董卓叛乱时,一刀斩杀了华雄,还与张飞,刘备一同战退了吕布.名声大振.
再后来....
(省略写法)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

最后被吕蒙用计死在麦城,死时58岁

  2、曹操
  现在回过头来再说说那支碰巧刚刚赶到的援军。这支军队的统帅后来成长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是在当时,他还只是个小人物——骑都尉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有两个,比较出名的一个是阿瞒,另一个不太出名的是吉利(估计北宋曹吉利他老爸就是曹操的粉丝,所以给自己儿子取了这么一个名字)。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时年三十岁。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至于曹嵩本来的姓氏,按照野史《曹瞒传》(作者是东吴人)的说法,复姓夏侯,与后来曹操的大将夏侯敦的父亲是兄弟。从以后曹操与各位夏侯的关系来看,这个说法应该是可信的。
  曹操这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和历史上多位开国皇帝(曹操也可以算一个开国之君)一样,是一个标准的纨绔子弟。整天拉帮结伙、飞鹰走狗、喝酒赌钱、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务正业、惹是生非。
  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曹操还是曹小瞒的时候,有一位叔父对曹小瞒同学的日常行为做派很是看不顺眼,就经常跟他父亲曹嵩讲,要曹嵩好好管教儿子。估计小瞒同学为此没少吃竹笋炒肉,因此他比较头疼自己这个叔父了。后来有一天,小瞒同学估计又是闲得无聊出门去没事找事,恰好在路上碰上了这位叔父(后逢叔父于路),于是就故意做出一副口歪眼斜的样子,他叔父就问他怎么了?小瞒同学说:“忽然中了疾风!”这位叔父吓了一跳,赶紧跑到他家去通知曹嵩。结果曹嵩慌慌张张的跑来一看,儿子好端端的,就问小瞒同学:“阿瞒,你叔父说你中风了,这么快就好了?”小瞒同学回答:“我没有中风啊,看来是因为叔父他向来就不喜欢我,所以故意冤枉我。”从那以后这位叔父再向曹嵩告小瞒同学的状,曹嵩就再也不相信了,而小瞒同学呢,也就更加的肆无忌惮。
  以上这个故事同样出自于《曹瞒传》,似乎充分表明了曹操自小就奸诈狡猾!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智障!理由如下:
  首先,小瞒同学这位叔父对他的游手好闲看不顺眼,由此看来这位叔父多少还是爱惜小阿瞒的,那么在路上碰上小阿瞒中风了,不送急救中心起码也应该把他送回家,结果居然是把他扔路上,跑到他家去通知家长!难道当时就存在摔跤碰瓷的社会问题、而且还连亲戚也碰?逻辑上不通。只能有一个解释——情节需要!如果那位叔父把小瞒同学送到急救中心,或者直接送回家的话,那么很明显,小瞒同学的诡计就要穿帮了,那么反而证明了小瞒同学不是太狡猾,而是有点愚笨,这个故事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其次,除非曹嵩或者那位叔父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是个智障,否则这个故事就编的太没技术含量了。如果曹嵩不是智障,他怎么可能相信那位叔父会编出这么一个损己利人、一戳就穿的谎言?除非那位叔父也是个智障。但显然,那位叔父不是智障,至于曹嵩,后来还当了太尉的人(尽管是买的),就更不是了。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工夫,小瞒同学已经差不多二十岁、成长为了青年曹操同志,需要考虑考虑工作的问题了。但是作为一个有着长时间不务正业、惹是生非的不光彩历史的年轻人,是不会有多少人喜欢的,更不会有人觉得他有本事,不过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何颙,另一个是汉末名人兼名臣桥玄。
  桥玄从地方到中央、从中央到地方,担任过很多职位,最后干到太尉(这个不是买的),之后办了病退。死后因为家里边太穷,居然没地方安葬,另外桥玄还有一项本领——看人比较准。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即将大乱,只有经天纬地的救世大才才能挽救这一局面,我看这个人就是你了。”又说:“你现在还没什么名气,想干事不方便,不如去找找许劭,让给你他评点、包装一下吧,之后自然就有名气了。”人靠包装马靠鞍,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许劭是什么人?东汉末年有一个风气,就是品评人物,貌似比较八卦,有一些人看到某个人就总喜欢说长道短的评点一下,说这人将来会怎样怎样,有一些人因为经常说的都比较准,慢慢的也就成名了(估计以后也就靠这个吃饭了)。而另外一些人呢,想混出点名气,方便办事,就去找这些人帮忙八卦炒作一下自己。曹操现在要去找的这个许劭,就是干这一行的,而且业内声誉还不错,算是当时相当权威的人物鉴定专家,他和他的族兄许靖还在家乡汝南合伙办了一份八卦月刊“月旦评”,每期一个主题,专门炒作时尚风云人物的。
  曹操带着厚礼找到许劭,送完礼物之后,就面带微笑的问(厚礼卑辞)许劭:“先生,麻烦您给看看,您觉得我小曹这人怎么样啊?”许劭不答。曹操笑得更甜美了:“先生,麻烦您了,不用很多,您随便说两句就是了,几个字也行。”许劭还是不答。……曹操再问,许劭再不答……曹操还问,许劭还不答……
  最后曹操没办法了,心想他是不是嫌我带的礼物太轻啊?可这月零花钱快没了啊,怎么办?改变策略吧。于是曹操又面带微笑的问了:“先生,麻烦您给看看,您觉得我小曹这人怎么样啊?当然了,您要不说呢,那也没关系,我马上就走,只是难保不会发生一些怪事,比如您这屋顶上的瓦片会隔三差五的碎个几十片,窗户那边也保不准什么时候会冷不丁飞进半截砖头来,还有啊,贵猪圈里的贵猪……”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许劭很不爽的开了口。
  曹操听到这个点评,似乎很高兴,哈哈大笑着起身回去了。
  关于许劭给曹操的这两句著名的评语,还有另外一个因《三国演义》而更加著名的版本:“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世语》)”
  这两个说法的后半句基本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奸雄”,乍一看似乎区别很大,实际上加了“乱世”这个定语之后,在我看来也就没多大区别了。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就可以称为是“雄”,当然,我们通常比较习惯笼统的称作英雄,如果一定要严格区分的话,那么“奸雄”只是更奸诈一些,但是我们中国人向来就有所谓“有经有权(貌似有点无原则、耍赖的味道)”的说法,乱世用权,权变、权谋、权术……等等,这些是什么?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奸诈,只不过因为立场不同,所以表述方式各异而已,因此,乱世之奸雄≈乱世之英雄。
  再来看看前半句:“清平之奸贼”和“治世之能臣”,这两句差别就比较大了,乍一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清平”和“治世”,意思相近,都是太平世道,而“奸贼”和“能臣”两个词,虽然一个重点在德行,一个重点在能力,但基本上是反义词。太平世道的“能臣”,通常来讲就是治冗理政的能手,比如汉朝的汲黯、宋朝的张齐贤等。而“奸贼”呢,则主要是指贪图个人小利而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比如宋朝的蔡京、明朝的严嵩等,这是公认的奸贼。但是请注意!还有一些人在特定的立场情况下也会被视作乱臣贼子,也就是奸贼,比如宋朝的——王安石!我们中国人是比较保守、守旧的,以前更是一直以能“遵循祖制”为美德,所以几千年以来的改革家都很难有好结果、好名声的,改革成功了,改革家是酷吏、权臣、刻薄寡恩,比如商鞅、张居正等;改革失败了,则是扰乱社稷、乱臣贼子,比如王安石。明朝末年的徐州通判凌蒙初在他的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中就表答的很明确,将王安石定义为“乱国之臣”。所以“奸贼”这个词语在当时应该至少是有着两重含义的。那么曹操的形象与蔡京、严嵩和王安石、张居正这两类“奸贼”中哪一类更接近呢?显然是后者,但实际上这样的“奸贼”在我们今天的立场来看,不仅不是奸贼,还是能臣、大大的能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清平之奸贼”和“治世之能臣”两句话的含义也大体上相同,问题还是在于立场的不同。
  总结在一起来说,那么“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和“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两句话的含义上大体一致,但是立场不同、甚至相反。显然后一种说法在立场上相对而言更加倾向于曹操,考虑到许劭本人比较反感曹操(劭鄙其人),而且是在曹操的威胁之下,被迫说出那句评语的,他的立场不可能对曹操太友好,所以我认为,出自《后汉书·许劭列传》的“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一版本更符合、或者更接近许劭的原话。

  刘备
  前面说过,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除中央之外,地方上有很多人,或官或民,也积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组建武装力量参加镇压工作。刘备就是其中之一。
  刘备,字玄德,小名目前还不知道,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时年二十四岁。
  刘备祖上的家世还是很显赫的,属于那种“当年也阔过”的家族。西汉汉景帝将自己的第七个儿子刘胜封为中山靖王,而后汉武帝时刘胜的儿子刘贞又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于是来到了涿县定居,这就是刘备的祖先。《三国演义》中刘备所说的“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倒不是刘备像阿Q一样吹牛皮,而是真的“阔气过”。
  刘贞以后刘家世世代代倒也都在州里或郡里有点差事,属于公务员世家,只不过总体趋势是职位越来越低,直到刘备的父亲刘弘,终于到达了谷底——一个纯粹的农民。但这显然属于典型的黎明前的黑暗,因为从刘备开始,这个家族将连续两代人担任皇帝!
  话说刘备同学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过世了,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靠编织、贩卖草鞋、草席等草制品为生,所以刘备同学是属于典型的单亲兼穷人家的孩子。在我看来,正是这段艰苦的生活经历,磨炼出了他坚忍卓绝、顽强不屈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最终帮助他成就了一番事业。
  草制品编织及销售这份工作,刘备同学一直干到十五岁,他的母亲不让他继续在家呆着了,不过不是要他出门打工挣钱回来补贴家用——相反,是要他出门花钱、拜师游学。比起曹操同学那个忙着花钱买太尉、却没空管教自己儿子的父亲曹嵩来说,刘妈妈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可惜史书上甚至连她的一个姓氏都没有。
  刘备和同村一个叫刘德然的亲戚,以及后来与刘备成为好朋友的公孙瓒三个人,都拜在了当时一个比较有名的学者卢植(也是涿县人,就是前面提到的率领中央军去打张角的那人)门下学习。
  由于刘备家里本来就比较困难,现在他又去搞“学习”这个项目,我们都知道,“学习”这个项目的基本特征就是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且在项目运作期间基本上都是只出不进,因此,他们家的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了,这就给他的学习生带来了不小得影响。此时刘备人生中的第一个风险投资人出现了——同宗亲戚、同学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刘元起开始经常接济刘备,结果刘德然的母亲就不乐意了,跟刘元起吵架:“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各人都有一个家,谁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偶尔一次也就罢了,怎么能经常这样呢!”刘元起说:“你可别头发长、见识短啊,俺哥家小备那孩子,可不是一般人,将来是会有大出息的。”这位刘元起是第一个投资刘备的风险投资人,从后来众多风投都比较乐意与刘备合作这点来看,刘备这人从小素质应该就是比较高的。
  按照我们的常见剧情来说,像刘备同学这样穷人家出来的孩子,都应该成熟的比较早,生活作风朴素,一旦有了学习的机会,一定是非常的刻苦努力,并最终学有所成。但值得庆幸的是,刘备同学成长的时候,青春励志剧还没有开始流行,因此他的故事并没有完全的按照固定剧本那样发展下去。
  之所以说没有“完全按照”,意思就是说还是有一部分按照了,那就是早熟。年纪轻轻就不太爱多说话,喜怒不形于色,但又绝对不是内向、不合群,实际上他的人际关系一直都处理得很不错,甚至可以说非常有个人魅力,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和他交往。
  而没有按照固定剧本发展的地方是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
  在学习方面,刘备同学在课堂上通常都是很忙的,可惜,不是忙于听讲、做笔记,而是忙着搞点艺术创作——画两幅水墨神龟或者人物(基本以老师为模特),也可能是做点手工活,比如叠只纸鸢什么的——见谅,我并不想使用“鸢”这个较为生僻的汉字,而且我的胆子也算是比较大了,不过我还是不敢让刘备同学制作出世界上最早的飞机模型来。
  要是碰上双休或者节假日,书本就更与刘备无关了,他通常是带着一票小弟(他真的很有个人魅力,“年少争附之”)上街去搞点课余活动,比如吃个霸王餐,或者寻衅斗个殴什么的。这一点和曹操比较像,还有一点也很像——那就是他俩在干这些事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吃亏,不过原因却不一样,曹操是因为他本人及他的小弟基本上都是高干子弟,对方惹不起。而刘备则是因为——对方斗不过!理由很简单,他的小弟当中有两个不仅在当时、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超级猛男排榜上都可以排得上号的人物。
  一个是从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跑过来的,据说还是某起谋杀官员案的唯一犯罪嫌疑人,名叫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比刘备大一岁(关于关羽的出生时间,迄今尚无定论,相对较为统一的说法是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即公元160年)。
  另外一个是涿郡本地人,姓张名飞字翼德,具体的出生年月日已不可考证,只知道比关羽小几岁(“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之间的关系就不用我多说了,说这个大家就该嫌我无聊了。只补充一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桃园结义”一事,基本上应该是虚构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否存在“桃园结义”这样一个形式,他们三人关系亲如兄弟是无疑的。
  下面再来说说刘备同学生活作风方面的一些问题。刘备同学跟简朴唯一的关系可能就是——大多数时候由于经济能力所限,他不得不简朴。他都喜欢干些什么事呢?穿漂亮的衣服、跑马、遛狗、听音乐……等等等等,基本上都属于今天追求生活享受的小资们的兴趣范畴。当然,喜欢是一回事,是否有能力拥有则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对于当时的刘备同学来说,大多数的遛狗事件都是发生在梦中的。
  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开始鄙视可怜的刘备同学了,认为以刘备同学当时的条件,他喜好这些有钱人的花样,是属于典型的爱慕虚荣。但是在我看来,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刘备的一个长处——大气,不会为暂时性的困难所困惑。俗话说“贫不学俭,卑不学恭”,但是这句话不适用于刘备!因为很显然刘备思想格局、境界的发展,并没有受到不利的现实状况太大的影响和限制,换句话说,他并不怎么在意眼前的窘境,他知道(或者说坚信),自己并不会永远的受困于眼前的窘境,富贵迟早是会到来的。要是刘备真把他的人生故事按照规定剧本演绎下去的话,很可能就不仅仅是断代史、而是事实上不存在三国这个时代了。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那些生活俭朴、努力学习的寒门子弟格局就小。这是没法比的,因为大家要去的地方不一样,走的路线不同。实际上差不多就在刘备去打黄巾军的同一时间,另外一个家庭环境比刘备好不了多少的三岁小孩,已经开始演绎那个规定剧本的第一章了,尽管这个人最终也没能超越刘备的权位和功业,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望和影响力却要远远的高于刘备,他就是诸葛亮。
  刘备逐渐长大成人了。尽管貌似有些八卦的嫌疑,而且还有可能被扣上一顶宣扬封建迷信的大帽子,但我依然坚持认为,刘备的相貌是比较值得一说的——因为这似乎就是传说中“异象”,或者叫做“帝王之象”,现在比较通俗的叫法叫做“畸形”。具体说来如下:身高七尺五寸(约合173㎝),这倒没什么,还在中国人形体的正常范围之内,而且属于比较标准的,但接下来的就不正常了——首先是“垂手下膝”,(站直了)双手自然下垂可以超过膝关节,简单算一下,刘备的臂展约在230㎝上下,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形象点说吧,刘德华的身高,姚明的臂展。还有一点是“顾自见其耳”,自己转动眼珠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也就是说刘备双眼的最大视角有可能达到270度!以后请记住,尽管人的脑袋后边是没长眼睛的,但脑袋侧边是会长的,而且有真人模型。


介绍三国演的10个人物 300字左右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